具體技術方案包括高性能外墻保溫體系、高性能鋁塑共擠門窗、鋼質復合入戶門、無熱橋設計、建筑整體的高氣密性、高效率的全冷熱交換新風系統、設備智能化控制與監測管理系統。
1 建筑設計方案
體形系數
該項目體形系數滿足《湖北省低能耗居住建筑節能設計標準》,體形系數為0.4。
窗墻比
該項目各立面窗墻比實際值,東面為0.19,南面0.35,北面0.23。
設計方案控制路徑圖
2 高性能圍護結構
外墻保溫做法
外墻保溫材料采用150mm厚,導熱系數≤0.032W/(m·K)的石墨聚苯(EPS)保溫板,層間采用導熱系數≤0.046W/(m·K)巖棉條作為防火隔離帶,外表面采用真石漆涂料。
屋面保溫做法
外墻保溫材料采用150mm厚,導熱系數≤0.032W/(m·K)的石墨聚苯(EPS)保溫板,水平防火隔離帶為巖棉條,寬度為500mm,保溫層下鋪設隔汽層,保溫層上鋪設3mm+4mm厚兩層改性瀝青防水卷材。
外門窗系統
外窗、外門聯窗采用三玻兩腔(5高透lowe+16Ar+5+16Ar+5low-e暖邊條)鋼化中空玻璃。外窗傳熱系數K≤1.2W/(m·K)、自遮陽系數為0.34、氣密性為8級。
戶門
鋼質復合節能外門,傳熱系數K≤1.2W/(m·K)、氣密性為9級、耐火完整性均≥0.5h。
氣密性設計
采用簡潔的建筑造型和節點設計,減少或避免出現氣密性難以處理的節點。選擇適用的氣密性材料做節點氣密性處理。對門洞、窗洞、電氣接線盒、管線貫穿處等易發生氣密性問題的部位,進行專項節點設計。
無熱橋設計
外墻及屋面采用外保溫錯縫粘接方式,避免保溫材料出現通縫,保溫層采用斷熱橋錨栓固定,與外墻接觸構件都做斷橋(聚氨酯隔熱墊塊)處理,管道穿外墻部位預留套管并留足夠的保溫空間。
暖通空調系統
采用環控一體機系統,每戶均設一臺環控一體機,顯熱回收效率≥75%,冬夏兩季還具有供暖、供冷功能,承擔室內冷熱負荷,春秋兩季可以僅提供新風或者自然通風,每戶的臥室和客廳內均設置具有溫度調節、風速凋節功能的智能控制面板,可以實現對環境一體機的溫度及風量調節。環境一體機通過風道對臥室、書房、客廳等房間分別送風,各衛生間設置排風口,公共區域設置集中回風口,不設置回風口或過流口的房間,內門與地面凈空留有20~25mm的縫隙于回風,當CO2濃度、PM25等超標時,自動調節新風風量補充新風。
環境一體機由室內機、室外機和控制系統組成。廚房采用變壓式排氣道屋頂排放,采用機械排風、自然補風的通風方式。衛生間設置強制啟動開關,強制啟動環境一體機達到通風換氣的目的。
每臺環控一體機均設置溫度控制裝置和室內空氣質量測試裝置,可根據回風溫度、CO2、PM2.5濃度自動控制新風機的運行狀態。
被動式超低能耗居住建筑冬季室內設計溫度為20℃,夏季室內設計溫度為26℃,供暖、供冷、通風系統的設定值按照建議值設置,避免過高或者過低。當冬季室內溫度低于設定值時,室外機開始工作制熱,當室內溫度升高于設定值,室外機停止制熱。夏季,當室內溫度高于設定值時,室外機開始工作制冷,室內溫度降低于設定值時,室外機停止制冷。當室內CO2濃度達到1000ppm時,新風風機啟動;當室內PM2.5濃度達到75μg/m3時,啟動新風機的內循環,對室內空氣進行過濾凈化。
1 制熱工況(混風模式)
被動式超低能耗居住建筑冬季室內設計溫度為≥20℃(入住率在70%以上),一體機采用制熱模式。建筑內部濕度以及溫度較低時,一體機啟動工作進行采暖,達到熱平衡所用時間在7~10天,室內溫度達到熱平衡后,一體機采用小檔位(1~2擋位)或者自動模式運行,業主根據自身的舒適要求設置溫度。建議設置在20~22℃,自動模式運行后主機會根據室內溫度自動調節外機制熱頻率,達到節能減排的效果。
2 制冷工況(混風模式)
被動式超低能耗居住建筑夏季室內設計溫度為≤26℃,一體機采用制冷模式。相對于制熱模式,一體機制冷模式運行達到熱平衡的時間會縮短,預計1~3天室內溫度就會達到設計要求。達到要求后一體機采用小檔位(1~2擋位)或者自動模式繼續運行,業主根據自身的舒適要求進行溫度設置,建議設置在24~26℃之間。自動模式運行時主機會根據室內溫度自動調節外機制冷頻率,達到節能減排的效果。
3 內循環模式
內循環模式是針對室外空氣質量嚴重超標情況下,才會開啟,如重度霧霾,濃煙等,內循環模式不影響制冷、制熱模式的正常運行,只是把新風功能關閉而已,這樣不僅可以保證室內的空氣質量,還可以減少更換濾網的次數,延長濾網使用壽命。
4 純新風模式
純新風模式在過渡季節使用。春秋時節,冷熱適宜,采用此模式不開窗也能享受新鮮空氣,保證室內的潔凈。當然,空氣質量好時也可以選擇關閉一體機,開啟窗戶自然通風,在保證體感舒適的同時減少電能的消耗。
石首市地處夏熱冬冷地區,按照國家《被動式超低能耗綠色(居住)建筑技術導則(試行)》,“麗天湖畔“項目超低能耗建筑能效指標計算結果詳見下表。
“麗天湖畔“項目超低能耗建筑技術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