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大部分的普通家庭,為什么沒有一丁點的抗風險能力? 因為一開始,他們就沒有把風險納入到自己的思考范圍之內。 比如說,還在工作的時候,卻沒有思考,突然間失業了,該怎么辦。 比如說,貸款買房的時候,卻沒有思考,沒錢還不起貸款,該怎么辦。 都不去思考,都懷著僥幸的心理去做人,那“中途出事”,就是分分鐘的事兒。 普通家庭最缺的,并不是房子車子,而是有一定準備的“兜底思維”。 02 我問你,在這個世界,誰能給你兜底? 毫無疑問,只有你自己,或者身邊的某些至親,可以給你兜底。 至于其他人,尤其是外人,是不可能給你兜底的。 我說句不好聽的話,你是村里的窮人,去找村長幫忙,你看他會不會一腳踹你出去。 做人啊,不要太天真。在這個世界上,唯二在乎我們死活的,只有我們自己,以及我們的至親。 這就決定,我們每個人,都需要具備“兜底”思維。 什么是兜底思維呢?指的是,將自己的底盤兜住,不讓自己迅速階層跌落。 如果你是中產,那你就需要考慮,如何保住自己的階層。 如果你是底層,那你就需要考慮,如何讓自己一日三餐無憂。 03 普通家庭的悲劇,根源在于,沒有兜底思維。 就拿“貸款”來說,無數普通家庭,都背負了一定的貸款。 在貸款的時候,你有什么想法? 如果我沒猜錯,你唯一的想法是,只要努力干活多少年,就能夠還清這些貸款了。 但你沒有想過,中途會不會失業,會不會出現健康問題,會不會遭遇行情危機...... 這些問題都沒有想過,也就沒有提前做好準備。如此,中途出事的概率,就會增大。 有的家庭,今年負債百萬,明年全家人都失業了,妥妥的絕殺。 有的家庭,上一年負債累累,今年某個家人就生病了,連醫藥費都掏不出,只能等死。 有太多的不幸,每時每刻都在發生。 根源,就在于缺乏兜底思維,沒有提前做好“最壞的打算”,以及“最好的準備”。 04 應對不確定的因素,普通家庭要做到這3點。 首先,盡量不要負債,而是留有存款。 有存款,生活就多一點選擇權。沒有存款,只有負債,那不確定性就會更大。 負債之前,一定要想想,自己是否可以保證不失業。如果不能保證,那就不要負債。 其次,做任何事之前,都要有最壞的打算。 最壞的打算就是,如果這件事惡化,或者中途發生什么,會不會導致XX局面。 如果導致了XX局面,自己能不能應對這些局面?能,就做。不能,就不做。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點,時刻要有另謀出路的準備。 做人啊,終究不能在某個地方、某棵樹上,完全吊死,而應該留有退路。 比如說,在這里混不下去,賺不到錢,那就立刻換個地方、單位,繼續賺錢。
05 寫到最后 缺乏底線思維,而過分心存僥幸,這是特別致命的。 單身一人,心存僥幸,問題不大,因為一人吃飽,全家不餓,風險是最小的。 拖家帶口,心存僥幸,問題很大,因為決策失誤,全家倒霉,風險是最大的。 越是有家庭,越是需要謹小慎微,留有后路。 總不能,一個家庭,連幾萬存款都沒有吧?總不能,一個家庭,連一丁點的物質資源也沒有吧? 如果沒有,那未來幾年的風險,就比較大了。 時代的一粒沙,落在普通人的身上,就是一座大山。 文/舒山有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