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年前,在搜索關于商震將軍的信息時,偶見一博文,博文講在一個山上見到商震將軍為一革命人士撰寫的博文,但無內容。時間日久,依稀記得大昭寺、后面山上、革命人士等信息。近日,查豆包得知,商震將軍曾為革命志士祁耿寰撰寫碑文。祁耿寰的墓地位于北京香山玉皇頂,與孫中山的遺體暫厝地碧云寺遙遙相望。墓碑正面為于右任題寫的“祁烈士耿寰之墓”,背面的墓志銘由商震撰文,柏文蔚書寫。為了找到該墓碑,本人于7月6日專赴北京。查“大昭寺”并未在香山,且后面沒有其他山,應該是香山內的“宗鏡大昭之廟”,但查未果。因玉皇頂未在景區內且在當地并不知名,問詢多人不得確切。后聞一位八十老翁講,在靜福寺往上走,有三個墓,一個是劉半農的,一個是劉天華的,另一個白色的不知道是誰的。歷經艱辛,終于在西山林場,快活林與鬼笑石之間的路邊,見到“劉半農先生/大人之墓”。在劉半農墓之遠十米左右,矗立一花崗巖石碑,石碑面向路邊面為碑文,在碑的右上方刻有“祁烈士墓誌”,左下方果然見“商震拜撰”字樣。確認找到希望得到的商震將軍撰寫的墓志銘。碑的背面,右側書寫“民國廿二年六月”,中間大碑文是“祁烈士耿寰之墓”,左側落款“于右任題”。老翁等不知該墓是何人的,恐該碑與劉半農墓碑朝向相同的一面寫的是墓志銘,字數多且字號小,不易被記住的原因。“祁烈士耿寰之墓”再以遠十米左右,是劉半農胞弟音樂家“劉天華之墓”。 商震將軍受祁耿寰烈士妻子鄧津覺女士的請求,撰寫墓志銘,全文共855字,記述了烈士一生革命事跡、被害經歷、家屬情況以及聯系友人官員葬在此地的經過及選址意義:“依國父之靈爽兮,永以奠厥幽墟”。 墓志銘最后寫到:夫烈士卒年五十有一,夫人鄧津覺女士,鄂之黃陂人;子二:名武甲、世甲,女二:名梅麗、雅麗,均幼。國府聞烈士之沒也,軫念前勛,例與撫恤。余與戴院長季陶、程參事之屏,謀諸李委員石曾、王主席庭午,公葬烈士于北平西山碧云寺側,以附總理衣冠冢之次。其夫人乞為誌墓之文,余知烈士深,誼不獲辭,謹次其生平大節而誌之,并綴以銘曰:桑乾遠帶,太行拱趨,郁乎蒼蒼,山川之所盤紆,是尚非異域兮,公神其愉,依國父之靈爽兮,永以奠厥幽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