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2/13號漢字教學研究中心第二屆論壇籌備的時候,最大的感慨便是:組織學生整本書閱讀的前提是教師自己的閱讀。讀了周益民老師《童年愛上一本書》之后,這個感慨得到進一步體認。 一、勾勒了教師指導兒童閱讀的地圖 如何指導兒童閱讀,首先需要教師對閱讀什么內容要清楚;其次是對如何指導閱讀要清楚。這就涉及兩個方面的書,一方面是可以提供給兒童的閱讀材料有哪些;另一方面是如何組織這些材料,并如何引導兒童閱讀。周特的《童年愛上一本書》從這兩個方面提供了足夠的支持。前者是具體的國內外優秀的兒童文學讀物,國內外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家;后者是兒童文學研究者以及閱讀推廣人的相關作品。 全書的各個章節,伴隨著內容的推進,一定會有這兩類作品的介紹,如地圖一般,提供了豐富的書籍,可以幫助讀者將閱讀延伸下去。作者涉獵之廣泛,研究之專注,令人敬佩。 二、教師本身參與到兒童書籍的創編中 在閱讀過程中,作為讀者,我發現周特不僅讀書涉獵廣泛持久,還做了一系列整理工作,比如《小學生冰心讀本》選取適合小學生閱讀的作品,整理讀本。而《民間文學里的中國》,同一個故事的不同版本的流變,做了版本方面的考證和搜集;同一個故事又如何被不同作家講述,也做了搜集和整理工作。于是《牛郎織女》的故事,因為有各種版本的支持,有不同作家的演繹,無論是作為課堂教學資源還是作為成人、兒童的自讀讀本,在讓人眼界大開的同時,不由自主地對故事以及故事中的人物,以及不同版本要揭示的思想等進行思辨與審視。 同時,對與南京相關的成語的教學內容的組織,也很見功力。作為課程,對于學生的語言、歷史、文化等知識的豐厚,以及學生愛家鄉愛祖國情懷的培養等,都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和價值。 三、內容為王是指導兒童閱讀的前提 因為教師有了如此充分的閱讀,在課程的組織方面才游刃有余,比如對于誦讀童謠課程的組織,以小老鼠為線索,把與小老鼠相關的歌謠都組織起來,用串演的方式,引導學生理解、誦讀、表演。活動組織的活潑有趣,盤活了誦讀的意義和價值。通過誦讀成組的趣味兒歌,引導學生學習和掌握這些充滿節奏和韻律的語言,讓初進入學校的兒童,對語文學習,對閱讀充滿興味。 如果讓我用一種動物形容這本書給我留下的印象,那一定是八爪魚。這本書,所有頁碼,加起來不過287頁,但是,作為指導兒童閱讀的引路書,這本書猶如一條八爪魚一般,把長長的觸角從空間上伸向古老的中國,遙遠的西方,在時間的跨度上,則將古今架設起來。那些精彩的兒童文學作品,以及指導兒童閱讀的充滿理性與智慧的作品,皆為觸角所及處。讀來,過癮的同時,還又有綿長的余味,引導讀者繼續探尋下去。 陶行知先生說,要想學生好學,必須先生好學。唯有學而不厭的先生才能教出學而不厭的學生。周老師,應該是在踐行這個思想吧,于是在他的書本中,我們看到了一位好學的,學而不厭的先生,為學生在航行的船上標注星圖,用自己的精神疆域拓展學生的認知疆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