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就像美國右派對馬姆達尼可能擔任紐約市長的前景感到恐慌一樣,英國右派,甚至也有一些普通英國人,最初對一位穆斯林擔任倫敦市長,也曾感到恐慌和難以接受。 不久前,33歲的美國紐約州議會議員佐赫蘭·馬姆達尼(Zohran Mamdani)在民主黨紐約市長初選中獲勝。如果他能在今年11月的正式選舉中擊敗所有競選對手,他將成為紐約市歷史上首位穆斯林市長。 馬姆達尼僅僅贏得民主黨初選,就在美國引起巨大爭議。有人把馬姆達尼與英國首都倫敦的穆斯林市長薩迪克·汗(Sadiq Khan)相提并論。當然,左派、右派因此得出的結論截然不同:左派認為,馬姆達尼還沒當上市長就引發巨大爭議,說明作為移民國家的美國,在社會進步和多元方面還比不上非移民國家英國;右派則認為,美國最大、最繁華的紐約市可能出現穆斯林市長的前景,說明美國正在英國化,即正在被伊斯蘭文化所蠶食或正在被穆斯林所接管。 右派這類說法中最有名的,大概就是美國副總統萬斯曾經說過的那句話:“英國是第一個擁有核武器的伊斯蘭國家。” 在中文互聯網世界,關于“英國伊斯蘭化”的說法更是離奇,例如聲稱英國穆斯林人口將超過白人、英國大城市已經“淪陷”,被穆斯林接管等等。 也許,我們用數據來分析,才能知道哪些說法有一定根據,哪些說法是言過其實。 在人口方面,根據2021年英國人口普查數據,穆斯林人口占英國總人口的比率大約為6.5%;在2011年,這一比率約為4.4%。在這10年中,穆斯林人口增加約44%,從270萬人增長到390萬人。這說明,英國的穆斯林人口確實增長迅速,但占總人口的比率仍然比較小,遠未達到可以主導英國政治、文化或成為“第一個擁有核武器的伊斯蘭國家”的程度。 在宗教方面,同樣是2021年的英國人口普查顯示,基督徒占英格蘭和威爾士人口的46.2%,低于人口的一半;2011年這一比率是59.3%。但基督教仍然是第一大宗教,基督徒仍然是第一大與宗教有關的群體;第二大群體也不是伊斯蘭教徒,而是自稱“無宗教信仰”的群體,占37.2%;信仰伊斯蘭的群體是第三大與宗教有關的群體,但只占英格蘭和威爾士人口的6.5%,因此遠遠談不上英國已經“伊斯蘭化”。 在政治方面,最新數據也不能證明英國政府、國會和地方政府已經被穆斯林“接管”。 根據2024年英國大選結果,下議院共有25位穆斯林國會議員,在650名議員總數中只占3.85%,低于穆斯林人口在英國總人口中的比率——6.5%。在目前的英國工黨政府內閣中,也只有一名內閣大臣是穆斯林,在20余名內閣成員中的比率也不過0.05%。 中文互聯網上有一個說法:“英國大城市中,從首都倫敦開始到地方大城市,有11個穆斯林市長。”這個說法與事實并不相符。英國的市長有直選市長和禮儀性市長之分,后者通常由市議會成員輪流擔任,不具備行政權力。目前只有大倫敦市和大倫敦市的兩個區有穆斯林的直選市長和區長(兩者的英文都是mayor),另外還有幾個市鎮的禮儀性市長由穆斯林擔任。 更重要的是,這些穆斯林國會議員、內閣大臣和地方行政首腦,都是通過民主選舉產生的,有任期限制,反映的是選民意愿,而非宗教性的任命。 當然,倫敦是英國首都、全球金融中心和西方文明最重要的象征城市之一,就像美國右派對馬姆達尼可能擔任紐約市長的前景感到恐慌一樣,英國右派,甚至也有一些普通英國人,最初對一位穆斯林擔任倫敦市長,也曾感到恐慌和難以接受。 英國的極右翼人士也像大西洋對岸的“同志”那樣,為“伊斯蘭恐懼癥”推波助瀾。例如,目前擔任英國改革黨領袖的法拉奇(Nigel Farage)曾經說過:“一些穆斯林移民來英國并不是為了融入,而是為了接管我們。”他還多次指責穆斯林獨立候選人參與“宗派政治”,稱這是“試圖接管議會的一種方式。” 但多數英國人并不認同法拉奇的說法,所以薩迪克·汗還是在2016年5月的大倫敦市長選舉中獲得57%的選票,當選為主要西方國家首都的第一位穆斯林市長;后來又在2021年和2024年成功連任,成為大倫敦第一位連任三屆的市長。 不過,薩迪克·汗和馬姆達尼雖然都是穆斯林,兩人還是有許多區別。例如,在政治理念上,薩迪克·汗是英國工黨中的溫和派、社會民主主義者,而馬姆達尼是美國民主黨中的極左派、民主社會主義者。具體來說,馬姆達尼是民主黨內的極左翼組織“美國民主社會主義者(DSA)”的成員。在宗教信仰上,薩迪克·汗強調信仰與公共服務之間的界限,經常在公開場合表達對倫敦多元文化的承諾,并致力于代表所有倫敦市民,無論他們的信仰如何。馬姆達尼則常常將他的信仰與他所倡導的社會和經濟公正議題聯系起來,比如住房權、醫療保健和工人權利。在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問題上,薩迪克·汗支持“兩國方案”,但立場謹慎,努力避免爭議性表述;馬姆達尼卻公開批評以色列是“種族隔離國家”,并因“全球化起義”等言論被指反猶。 也許,薩迪克·汗之所以被大多數倫敦選民接受,并兩次成功連任大倫敦市長,而馬姆達尼卻在競選紐約市長過程的每一步都引發爭議,同時遭受共和黨和民主黨內建制派的猛烈抨擊,原因大概包括上述的區別。他的仕途能否走得更遠,像薩迪克·汗那樣被市民接受,還須拭目以待。 作者是英國資深媒體人、專欄作家
您查看的內容可能不完整,部分內容和推薦被攔截!請對本站關閉廣告攔截和閱讀模式,或使用自帶瀏覽器后恢復正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