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與人之間最大的差距,并不是貧富差距,而是認(rèn)知差距。 大家一開始都很貧窮,怎么A能爬上去,而B爬不上去呢?就跟認(rèn)知的差距有關(guān)。 不把認(rèn)知提上去,就只能淪為底層。 提高認(rèn)知的6種方式,能夠做到的人,都很了不起。 01 讀邏輯之書,而不要讀毒雞湯文學(xué)。 一個問題:什么樣的書,才算是真正的好書? 只有一個答案:既有知識面,也有邏輯的書,才算是真正的好書。反之,沒有任何邏輯的雞湯文學(xué),就是垃圾書。 舉個例子,A書給你剖析“社會運行邏輯”,這是有邏輯的好書。B書給你洗腦“只要努力干活,就能成功”,這就是沒有邏輯的垃圾書。 日常讀書,要學(xué)會甄別,而不是盲目。讀好書,有獲益;讀爛書,要吃虧。 02 理性思考問題,而不要過分情緒化。 我發(fā)現(xiàn),越是知識面狹隘的人,越是容易情緒化,而沒有一丁點理性的思考。 比如說,一討論某某事件,就瘋狂進行人身攻擊,絲毫不去思考,這些事件的根源,到底是什么。 當(dāng)一個人,只有情緒化,而沒有理性的時候,那他就是互聯(lián)網(wǎng)當(dāng)中的噴子、鍵盤俠。而這些人,在現(xiàn)實生活中都很貧窮。 理性,可以讓一個人通過各種方式,賺到錢。而情緒化,只會讓一個人變得沖動、幼稚、無知。 03 上帝視角看問題,而不要偏于一面。 所謂“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你之所以看不到廬山真實的面目,就是因為你身處于廬山當(dāng)中。唯有跳出這個框架、束縛,以上帝視角看問題,才能窺知全貌。 遺憾的是,絕大多數(shù)人,都缺乏上帝視角的本事,只會偏于一面,而不夠全面。如此,就會得出錯誤的答案。 跟投資是一樣的,你2015年買房,可以賺到錢;你2025年買房,就會負(fù)債累累,這是為什么呢?用上帝視角看問題,答案,顯而易見。 04 深入剖析,由外及里,破除表象。 有道是“莫看江面平如鏡,要看水底萬丈深。” 不要看江面上平靜如鏡,這都是表面的假象。真實的情況是,水底下暗流涌動,即將爆發(fā)出驚濤駭浪。 問題是,又有多少人可以勘破假象,直達(dá)本質(zhì)呢?少之又少。 普通人的認(rèn)知,基本都是“被表面的假象所迷惑”。畢竟,大部分的人類,都只是膚淺的生物,而不是有內(nèi)涵、有知識的人才。
05 抓住人性、利益這兩個關(guān)鍵點。 不搞懂人性,就無法看透世道、人心的真相。不搞懂利益,就無法看清楚各種事件背后的脈絡(luò)。 什么是人性?趨利避害、唯利是圖、精致利己、自私自利,就是最本質(zhì)的人性。 什么是利益?你給我好處,我給你幫忙,大家一起分享某些成果,就是最本質(zhì)的利益。 有很多事兒,都沒有我們表面上看到的那么簡單。人性的虛偽,以及利益的掩蓋,或許才是最現(xiàn)實的真相。 06 堅持成本思維,避免一廂情愿犯傻。 做任何事之前,都需要思考——做這件事,我需要付出多少成本,最后可以得到多少收獲。 如果收獲大于成本,那我們就可以嘗試一番。反之,如果成本大于收獲,那我們就需要及時放棄,不要去干。 比如說,投資某某項目。收益大于成本投入,那就去投資。反之,就不要去投資。 其他的問題也是如此。只要堅持成本思維,基本就可以避免各種大坑。比如,負(fù)債累累的大坑,人財兩空的大坑,被人騙婚偏色的大坑...... 一個人的認(rèn)知,對得起他的命運。 文/舒山有鹿 |
|
來自: 舒山有鹿 > 《百態(tài)/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