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在世,和人打交道是一門學問。 無論我們身處什么樣的環境,面對什么樣的人際關系,都逃不過兩個字——“相處”。 ![]() 有時候,我們感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那樣遙遠;有時候,又覺得人與人的心意一點就透。 日子過久了才會明白,其實,大多數煩惱都源自于不會與人相處。 所謂:“與人善言,暖于布帛;傷人以言,深于矛戟。” 在與人交往中,記住以下四句話,或許能讓我們的日子舒坦一些,也能讓自己過得更有溫度。 ![]() 一、不要高估你與任何人的關系我們總會不自覺地把某個人拉進自己的世界,把彼此的關系看得太重,然后一旦對方有一點冷淡,就失落、難過。 其實,人與人之間多是“點到為止”,深情可以有,但不必期待回報。 白居易說“相知無遠近,萬里尚為鄰”,真朋友貴在心靈契合,不在乎距離遠近。 ![]() 但現實生活中,大多數人只是生命里的過客。你總以為他會給你帶來溫柔的回報,終究卻只是好意被歲月沖淡。 所以別高估彼此的分量,用平常心去對待每一段關系,反而更容易得到長久。 很多時候,將關系調整為“恰好”是最舒服的關系。你走近,我歡迎;你離開,我不追問。 別把所有熱情都丟在別人身上,留一點給自己,人生才不會空虛失落。 ![]() 二、該拒絕時,別太嘴軟成年人之間的關系,邊界感尤為重要。 古人說:“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整冠。”講的是遇事要守住底線。 所以,不要害怕拒絕,別因為不好意思,而一味討好別人。 一些人習慣了你的退讓,就成了理所當然。你越是遷就,就活得越累。 有個小故事說得輕巧:一個朋友經常來借錢,開始你出于情面不拒絕,到后來,金額越來越大,你內心有些抗拒但又不好意思說出口。 ![]() 有一天鼓起勇氣拒絕后,才發現對方并沒有想象中那樣翻臉,自己的難堪也一瞬而過。 適當地拒絕,是對自己負責,也是對他人負責。 別把精力浪費在無價值的應酬上,適合自己的圈子,才值得深交。 而凡事答應,無非在透支自己,讓心里的委屈堆成山。不如勇敢一點,學會“人情留一線,日后好相見”。 ![]() 三、不要在情緒化時做決定生活中,誰都會有情緒失控的時候。 爭執時隨口說出的狠話,賭氣時做下的決定,后來多少都變成了悔恨和難堪。 蘇軾說,“粗繒大布裹生涯,腹有詩書氣自華。”意思是說,一個人修煉越好,氣度就越從容,面對矛盾時越能靜得下心思考。 很多人因為一時沖動毀了一段感情,有些錯,說出口就回不來了。 真正成熟的人,縱然心里有千般怒火,嘴上也懂得沉默三分。 遇事不急躁,給自己留點冷靜的時間,有些糾結自然會淡去。 用平和的心態處理矛盾遠比“置氣”劃算。 人生苦短,要把情緒調低,把格局調高,才能避開無謂的損耗。 ![]() 四、做人留三分,不可全拋一片心無論友情還是愛情,留三分清醒,留七分熱情,才叫成熟。 全力以赴固然好,但過分投入最終只會讓自己遍體鱗傷。 柳永詞里有“衣帶漸寬終不悔”,那是對理想的堅持。 可在人際交往中,“一腔孤勇”卻常換不來珍惜。 不是所有的付出都有回報,不是所有的真心都能被懂得。有些善良只有被珍惜的人配得上,不必把全部的溫柔用在不值得的人身上。不斷消耗的關系,遲早會崩塌。 真正好的相處,是彼此懂得珍惜,縱然不常聯系,關系卻能一直溫柔。 ![]() 人生在世,不比誰更能討好,而是比誰更能坦然生活。 愿你走過半生,看透世事之后,依然溫柔明亮。 把話記在心中,把人放在眼里,與世無爭,與人為善,才是給自己最好的交代。 最后,愿我們都能把這4句話記在心里,慢慢學會如何與人相處,愿你歷盡千帆,歸來仍是少年。 ![]() 以上四條也是處世哲學,愿我們都銘記,在人生的道路上暢通無阻。 |
|
來自: guoxiongxin > 《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