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二十四日,游呼倫貝爾大草原,由于今年旱象嚴重,沒有看到古今詩人筆下的“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和“風吹牧草翻青浪,夕照霞光映碧川。”的草原美景,實屬缺撼。但是一場十分震撼的《馬頌》表演,令人難忘。 在呼倫貝爾草原的哈薩爾游牧部落,我們在草原上看了一場名為《蒙古馬頌》的演出,將草原的歷史、文化與精神凝聚成一場視覺與心靈的盛宴。這場共八幕的表演,不僅展現了蒙古族與馬之間深厚的情感紐帶,更通過一幕幕生動的場景,向游客展示和傳遞了草原文明的博大精深與生生不息的力量。演出共分八幕: 序幕:草原的呼喚 演出的序幕如同一曲悠長的牧歌,喚醒了草原的靈魂。在廣袤無垠的草原上,馬群的出現象征著生命的律動與自然的和諧。這一幕為整場演出奠定了基調——馬不僅是蒙古族的生活伙伴,更是他們精神的象征。 第一幕:萬馬奔騰,套馬訓馬 萬馬奔騰的場景令人震撼,馬蹄聲如雷鳴般回蕩在草原上空。套馬與訓馬的技藝展示了蒙古族與馬之間的默契與信任。這一幕不僅是對草原生活的真實還原,更是對蒙古族勇敢與智慧的歌頌。 第二幕:胡服騎射,君子六藝 胡服騎射是蒙古族歷史中的重要篇章,這一幕通過精湛的騎射技藝,展現了蒙古族在軍事與文化上的卓越成就。君子六藝的融入,更是將草原文明與中華傳統文化完美結合,體現了蒙古族的多元智慧。 第三幕:男子三藝,搏克比賽 搏克比賽是蒙古族傳統體育項目之一,也是男子三藝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一幕通過激烈的摔跤比賽,展現了蒙古族男性的力量與勇氣,同時也傳遞了公平競爭與團結友愛的精神。 第四幕:驃騎將軍,大漠征戰 驃騎將軍的形象象征著蒙古族歷史上的輝煌與榮耀。大漠征戰的場景再現了蒙古鐵騎的雄風,令人感受到草原民族的豪邁與不屈。這一幕不僅是對歷史的致敬,更是對英雄精神的傳承。 第五幕:遠古技藝,馬背技巧 馬背技巧是蒙古族世代相傳的技藝,這一幕通過高難度的馬術表演,展現了人與馬之間的默契與信任。遠古技藝的傳承,不僅是對草原文化的保護,更是對蒙古族智慧的致敬。一個個技能都在詮釋了蒙古人不虧為馬背上民族! 第六幕:中國非遺,馬背傳承 作為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馬背文化的傳承具有重要意義。這一幕通過細膩的表演,向觀眾展示了蒙古族在馬背上的生活與文化,體現了草原文明的獨特魅力。 第七幕:競技比賽,傳統賽馬 傳統賽馬是蒙古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草原上最激動人心的活動之一。這一幕通過激烈的賽馬比賽,展現了蒙古族對速度與力量的追求,同時也傳遞了團結與拼搏的精神。 女子騎手:巾幗不讓須眉 值得一提的是,整場演出中女子騎手的表現十分出色。她們不僅技藝嫻熟,更展現了蒙古族女性的堅韌與勇敢。巾幗不讓須眉的精神,為這場演出增添了別樣的風采。 《蒙古馬頌》不僅是一場演出,更是一部草原的史詩。它通過一幕幕生動的場景,向游客展示了蒙古族與馬之間的深厚情感,以及草原文明的博大精深。整場演出充滿了震撼與感動,讓每一位觀眾都能感受到草原的靈魂與力量。 這場演出不僅是對蒙古族文化的傳承與弘揚,更是對草原精神的深刻詮釋。正如草原上的馬群永遠奔騰不息,蒙古族的文化與精神也將在這片遼闊的土地上代代相傳,生生不息。 表演前變臉插曲 ![]() 萬馬奔騰套馬訓馬 ![]() ![]() ![]() ![]() ![]() ![]() ![]() ![]() 胡服騎射君子六藝 ![]() ![]() ![]() ![]() ![]() 男子三藝 搏克比賽 ![]() ![]() ![]() ![]() ![]() ![]() ![]() ![]() ![]() ![]() ![]() ![]() ![]() 遠古技藝馬背技巧 ![]() ![]() ![]() ![]() ![]() ![]() ![]() ![]() ![]() ![]() ![]() ![]() ![]() ![]() ![]() ![]() ![]() 表演結束,游客與騎手合影留念。 ![]() ![]() ![]() 七律·贊《蒙古馬頌》 草原萬里展雄姿, 駿馬奔騰勢若雷。 套馬訓騎傳古藝, 胡服射箭顯英威。 搏克角力男兒勇, 驃騎征塵壯志飛。 女子揚鞭驚四座, 非遺承續永光輝。 2025.07.06侯新月拍照編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