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于頭條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剛接觸茶的朋友,在選茶具時總容易犯些想當然的錯。 前幾日就遇到位新人,興沖沖地展示自己新買的紫砂壺,說直播間里把這壺吹得神乎其神,號稱是“名家手作”。 可實際用起來,才泡了兩次茶,茶湯里就帶著股刺鼻味。 這讓我想起自己最初喝茶時的經歷。 那時候總覺得用青花茶具才夠檔次,跟著別人的推薦買了不少,后來才發現,所謂的“青花手繪”,仔細一看花紋邊緣全是模糊的印刷痕跡,根本不是真手繪。 其實紫砂和青花本身是好東西,只是它們的門道太深。 紫砂的泥料優劣、燒制工藝好壞,青花的手繪與貼花區別、釉料品質高低,沒有一定經驗根本摸不清。 所以真不建議新手一開始就碰紫砂和青花。 不是說它們不好,而是太容易交學費,與其花冤枉錢,不如先從實用款練手。 《2》 先說紫砂,水太深,不建議新手一開始就碰。 單說泥料就夠讓人頭疼的。 紫砂泥本身種類繁雜,紫泥、紅泥、段泥各有特性。 即便是玩壺多年的老茶客,在挑選時也難免看走眼,更別提剛入門的新手了。 很多新手買紫砂壺,其實是跟風心理作祟,覺得“玩茶就得有把紫砂”,至于泥料是天然還是化工合成、工藝是半手工還是全手工,根本分不清。 這就很容易踩坑,市面上便宜的“紫砂壺”,十有八九是化工料仿的,泡起茶來帶著刺鼻的土腥味,不僅沒有養壺的樂趣,還會毀掉茶湯本味。 就算僥幸選對了泥料,紫砂壺的特性也可能給新手添堵。 它的燒制溫度比普通陶瓷低,內部未完全燒結,保留著透氣孔。 部分透氣出色的紫砂壺,存在吸附茶香的問題。 所以,紫砂壺講究“專壺專用”,一把壺最好只泡一種茶,否則容易串味。 可新手哪有那么多精力專門打理? 忙起來把壺扔在一邊,過陣子再拿出來,里面早就積了雜味。 就算用沸水反復燙洗,也很難徹底去除,稍微照顧不到,之前的功夫就全白費了。 更別說那些打著“名家手作”旗號的溢價品,價格翻了幾十倍,新手根本辨不出真假,很容易被割韭菜。 說到底,紫砂壺本身是好東西,但對新手來說,門檻太高。 與其花冤枉錢踩坑,不如先放一放,等對茶性、對器具都有了了解再說。 《3》 再看青花,青花雖美,但新手也容易被坑。 青花茶具中,數景德鎮出品最負盛名,單是青料就有十二色。 從傳統的蘇麻離青、平等青,到后來的化學青料,每種燒出的青色各有風骨。 可如今市場太火,景德鎮十家窯口九家做青花,需求一漲,各路商家都想分杯羹,亂象也跟著來了。 先說燒造的貓膩。 青花的顏料,在沒有入窯時,它不是青色,它的顏色是深駝色,咖啡色,或者醬黃色。??? 只有在1300度以上的高溫窯里燒制完成之后,才會呈現出不同的青色來。 但燒窯全看“火候”,不是每次都能燒出理想的青色。 有的燒過頭成了“死青花”,顏色暗沉發烏,毫無光澤,本該低價處理,卻被不良商家翻新包裝,賣給不懂行的新手。 甚至謊稱“特色仿古款”,賣出比正品還高的價。 新手看不出顏色好壞,很容易被忽悠。 更常見的坑是“貼花充手繪”。 手繪青花費工費時,一幅圖案可能要畫幾天,而貼花就是把印好的圖案直接貼在瓷胎上,技術含量低,成本也低。 可有些商家把貼花當手繪賣,甚至搞“半貼花”。 大部分圖案是貼的,只手繪幾根線條,就敢標“半手工”,定價和純手繪差不多。 新手分不清貼花的模糊邊緣和手繪的筆觸質感,很容易花高價買了廉價貨。 青花雖美,但新手沒摸透青料和工藝的門道,很容易被花哨的說法迷惑。 等慢慢懂了其中的門道,再賞玩青花也不遲。 《4》 新手喝茶,與其在茶具上費心思,不如先把注意力放在茶本身。 畢竟買茶具就是為了配好茶,要是茶本身不行,哪怕用再名貴的器具,泡出來還是難喝。 新手入門選個平價白瓷蓋碗就很好。 它不挑茶,即能看清湯色的清亮,又能直觀觀察葉底的鮮活。 價格親民,即便不小心磕碰了也不心疼,用完簡單沖洗就干凈,對新手來說格外友好。 比起紫砂壺,蓋碗的優勢更貼合新手需求。 白瓷質地細密光滑,不會像紫砂那樣吸附茶香和滋味,所以不用特意“一碗一茶”。 今天喝巖茶,明天換白茶,只需洗干凈蓋碗,茶湯依然是原汁原味,省去了記“哪把壺泡哪類茶”的麻煩。 而且它的蓋子像個小蒙古包,泡茶時香氣會在里面聚攏。 出湯后趁熱揭開,湊近蓋子頂心一聞,就能捕捉到茶香的層次。 是蘭香的清幽,還是藥香的醇厚,都能清晰分辨,幫你更快摸透不同茶的特性。 等喝懂了茶性,知道自己偏愛哪種香氣、哪種口感,再慢慢升級茶具也不遲。 眼下不必追求“名師手作”的高價器具,一只樸素的白瓷蓋碗,既能滿足泡茶需求,又能讓你專注感受茶的本味,這樣的入門方式,才是最實在的。 《5》 說到底,喝茶的核心還是茶本身。 新手入門,與其在昂貴茶具上糾結,不如先認準“好茶配好器”的本質。 這里的“好器”,未必是名家手作,而是像白瓷蓋碗這樣,能老老實實展現茶味的實在物件。 它不貴,不嬌氣,能讓你清楚看到茶湯的好壞,聞到最本真的茶香。 等喝懂了茶的脾性,知道自己偏愛哪口鮮、哪縷香,再慢慢升級茶具也不遲。 畢竟,茶具是為茶服務的,先讓舌尖記住好茶的真實滋味,比什么都重要。 原創不易,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請幫忙點個贊。 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巖茶的知識! 小陳茶事村姑陳,專欄寫手,茶行業原創新媒體“小陳茶事”主筆,已出版白茶專著《白茶品鑒手記》,2016年-2020年已經累計撰寫超過4000多篇原創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