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人對湯的熱愛,早已刻進骨子里。無論是清晨的街邊茶樓,還是傍晚的萬家燈火,一盅熱氣騰騰的靚湯總能撫慰人心。而在炎炎夏日,廣東人更偏愛清潤甘甜的湯水,既能消暑解渴,又能滋補身體。今天要介紹的這道“排骨燉玉米”,便是廣東夏日湯品中的經典之作,因其清甜鮮美、老少皆宜,甚至被戲稱為“廣東省省湯”。它不僅做法簡單,營養豐富,更蘊含著廣東人“不時不食”的飲食智慧,還在等什么?趕緊點贊關注加收藏吧,這樣就能第一時間看到我每天都在分享的美食菜譜了。 ![]() 一、夏日喝湯的廣東智慧:清潤為先,順應天時 廣東地處亞熱帶,夏季濕熱交蒸,人體易出汗耗氣,脾胃功能也相對較弱。因此,廣東人夏季煲湯講究“清補”,即以清淡、滋潤、易消化為原則,避免過于油膩或燥熱的食材。玉米排骨湯正是這一理念的完美體現:玉米性平味甘,能健脾益胃、利水滲濕;排骨富含蛋白質和鈣質,能滋陰潤燥、強健筋骨;若再搭配胡蘿卜、馬蹄等時令食材,更能增強清熱解暑的功效。一碗下肚,既補充了因出汗流失的水分和電解質,又不會給腸胃增添負擔,堪稱夏日養生的“黃金湯”。 ![]() 二、食材挑選:新鮮是靈魂,搭配有講究 要煲出一鍋地道的廣東玉米排骨湯,食材的新鮮度至關重要。 排骨:首選豬肋排或筒骨,肉質鮮嫩,骨髓豐富,煲出的湯更濃郁。購買時需注意肉色紅潤、有光澤,按壓后能迅速回彈,且無異味。 玉米:廣東人偏愛甜玉米,其汁水豐盈、口感脆嫩,清甜味更突出。挑選時以顆粒飽滿、排列緊密、外皮鮮綠為佳,若玉米須呈深褐色,則說明成熟度過高,甜度會降低。 輔料:胡蘿卜能增加湯的甘甜味,同時補充維生素A;馬蹄(荸薺)則可清熱生津,是夏季煲湯的“天然涼茶”;若想湯色更清澈,可加少許薏米或赤小豆,增強祛濕效果。 ![]() 三、詳細步驟:慢火細燉,功夫在細節 材料準備(3-4人份): 排骨500克 甜玉米2根(切段) 胡蘿卜1根(切塊) 馬蹄6-8個(去皮) 姜3片 鹽適量 清水2升 制作流程: 焯水去腥:排骨冷水下鍋,加姜片和1勺料酒,大火煮沸后撇去浮沫,撈出用溫水沖洗干凈。這一步能去除血水和雜質,避免湯色渾濁。 爆香提味:鍋中放少許油,爆香姜片,再倒入排骨翻炒至表面微黃。廣東老火湯雖以清淡為主,但短時間煎炒能激發肉香,使湯味更醇厚。 ![]() 大火煮沸:將排骨、玉米、胡蘿卜、馬蹄一同放入砂鍋或湯煲,加足量清水(一次性加夠,中途補水會影響口感),大火煮沸后轉小火。 慢火細燉:保持湯面微沸狀態,燉煮1.5-2小時。廣東人煲湯講究“慢工出細活”,長時間燉煮能讓食材的營養充分溶解到湯中,同時使玉米的甜味滲透至每一滴湯汁。 調味出鍋:關火前10分鐘加鹽調味,避免鹽分過早析出影響口感。廣東湯追求“原汁原味”,通常僅用鹽調味,若喜歡可撒少許蔥花或枸杞點綴。 四、營養解析:清甜背后的健康密碼 這碗看似簡單的湯,實則營養均衡: 排骨:提供優質蛋白和鈣質,有助于增強免疫力、促進骨骼健康。 ![]() 玉米:富含膳食纖維和維生素B族,能促進腸道蠕動、緩解便秘;其中的玉米黃素還有護眼功效。 胡蘿卜:含大量β-胡蘿卜素,在體內可轉化為維生素A,保護視力、滋潤皮膚。 馬蹄:性寒味甘,能清熱生津、化痰消積,尤其適合夏季煩渴、咽喉腫痛者。 五、小貼士:廣東主婦的私房經驗 玉米須別扔:洗凈后與湯同煮,能增強利尿消腫效果,適合水腫型肥胖者。 隔水燉更清潤:若追求極致清淡,可用蒸鍋隔水燉湯,湯色更清澈,口感更柔和。 冷藏后去油:煲好的湯放涼后冷藏,表面浮油會凝固,輕松去除后飲用更清爽。 實在嫌麻煩,那按照我照片中的簡單做法即可。 ![]() 結語 在廣東,一鍋好湯是家的味道,是生活的儀式感。排骨燉玉米,這道看似普通的家常湯品,卻承載著廣東人對自然的敬畏、對健康的追求,以及對家人的關愛。夏日炎炎,不妨為家人煲上一鍋,讓清甜的玉米香驅散暑氣,讓溫暖的湯水滋潤心田。畢竟,在廣東人看來,沒有什么煩惱是一碗靚湯解決不了的——如果有,那就再喝一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