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家好,我是丹哥,Al愛好者,15w粉公眾號主理人,公眾號爆文矩陣變現百萬。 去年,我的公眾號突破年入百萬,聽起來很夸張,但確實發生了,其中單號最高的74w,說難聽點,走了狗屎運了,不過,運氣也是實力的一部分。 很多人做公眾號,吭哧吭哧寫了大半年,閱讀量還是幾百,粉絲漲不動,廣告接不到,最后只能放棄。 問題出在哪? 不是你不努力,而是你根本不懂平臺的游戲規則。 公眾號的本質是流量生意,爆款的核心是重復驗證的規律。不是玄學,不是靈感,而是可復制的工業化流程。 以前玩虛擬資料、K12引流,這套打法確實跑通了不少項目,但放到公眾號上——嘖,才是真的對味兒了! 不是抄襲,不是洗稿,而是研究規律,然后批量生產,就像肯德基不會只賣一個漢堡,而是把成功模式復制到全球。 今天,我就把這套方法拆開揉碎,講給你聽。 做自媒體最忌諱什么?自嗨。 你覺得寫得再好,讀者不買賬,就是零。所以第一步,不是創作,而是偵查。 我每天干的第一件事,不是寫文章,而是刷榜單,次冪,新榜,西瓜數據,頭條熱榜,甚至抖音小紅書B站,一個不落。 ![]() 為什么?因為爆款是有共性的。 去年有篇《年輕人為什么不愿生孩子了》,全網刷屏。你以為它是突然火起來的?不是,同樣的選題,在小紅書早就有萬贊筆記,在B站也有百萬播放視頻,公眾號只是最后一環。 所以,我的采集原則就三條: · 跨平臺(微信+抖音+小紅書+B站) · 看數據(閱讀量+點贊率+收藏率) · 盯情緒(憤怒/焦慮/共鳴/獵奇) 找到這些內容,你就是找到了金礦。 采集只是開始,真正的功夫在拆解。 很多人看完爆款,只會說“寫得真好”。然后呢?沒了,我是怎么做的?把文章大卸八塊。 · 標題:是疑問句?還是震驚體?有沒有數字鉤子? · 開頭:前三句話用了什么技巧?是故事?是反問?還是直接拋結論? · 結構:是總分總?還是清單體?每隔多少字有一個小標題? · 情緒:是憤怒?是共鳴?還是好奇心驅動? 比如,之前有篇爆文《月薪3萬,撐不起孩子的一個暑假》。我拆完發現,它的核心不是“教育焦慮”,而是“中產困境”。 于是,我馬上調整方向,寫了《年薪50萬,為什么我還是不敢辭職》,同樣的情緒,不同的切入點,結果,閱讀量翻了3倍。 拆解完,就該動手了。 但注意,爆款不是寫出來的,是組裝出來,甚至“抄”出來的。 采集和拆解只是基本功,真正的高手,能把爆款變成流水線作業。 不要想著“原創”,先學會“抄”。 你得有一套爆款題材儲備庫——
寫一篇文章,就像拼樂高,標題用A模板,開頭用B套路,中間插3個金句,結尾放個互動問題,用現成的模塊快速組裝,效率提升十倍,質量穩定。 爆款最怕什么?曇花一現。 所以,我的策略是:一篇爆文,舉一反三,吃干榨凈。 比如,《年輕人為什么不愿結婚》火了,我馬上跟進: · 深度版(《不婚族的真實生存現狀》) · 數據版(《結婚率暴跌50%,這組數據觸目驚心》) · 故事版(《30歲不結婚,我在老家被當成異類》) · 反轉版(《為什么我勸你不要輕易不結婚?》) 例如,好多人都讀過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系列,《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村里凡是大學畢業的子女,無論是博士、碩士還是本科,過年回家都很安靜;那些早早外出打工的,表現得很熱情》火了, 我就馬上跟進: · 職場版(《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沒有家族托舉,貴人引導,普通人通常在35-40歲才會明白社會運行的真實邏輯,但無力掙扎》) · 汽車版(《發現一個奇怪現象:從油車換到混動車,開了3年以后,終于明白混動車主后悔5個原因了》) · 家庭教育版(《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兄弟姐妹中,那個最大方、最寬厚、最不斤斤計較的人,往往日子過得更好,孩子一般也很優秀!》) · 戀愛版(《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兩個人在同一單位,若經常一起吃午飯,一起上下班,還一起長時間出差,私底下頻繁網聊,遲早會越界》) 你看,同一核心,不同包裝,舊瓶裝新酒,流量源源不斷。 ![]() 最后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重復。 爆款最怕什么?怕你只做一次。真正賺錢的號,都是矩陣化運營,同一個話題,換角度寫三篇。 很多人做號,東一榔頭西一棒子,今天寫情感,明天寫減肥,內容不垂直,流量永遠不穩定。 我的做法是:找到自己的“爆款公式”,然后不斷重復。 比如,之前有一個賬號我的號主打“職場+錢”,那我就持續輸出: · 焦慮類(《35歲失業,能做什么?》) · 干貨類(《工資5000到5萬,我用了3年》) · 爭議類(《老板不會告訴你的加薪潛規則》) 時間久了,算法會記住你,讀者也會記住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