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沒有發現,很多熟人,推杯換盞可以,借錢不行。 如果你開口借錢,可能讓某些熟人,開始躲著你。 古人云:“利近則親,利盡則疏。” 利益就像一個篩子,把靠譜的人留下,把虛偽的人趕走。 利益之下,人也是多變的,自私是無法回避的問題。 因而建議你,不管和誰交往,一旦涉及利益,就有必要“留一手”。 01 留心,看清楚社交的真實情況。 韓非子在《說難》里寫了一個故事:衛國的彌子瑕,從小知書達理,也長得俊美。 很快,他成為了衛靈公的寵臣。 有一天,彌子瑕把自己吃剩下的一半桃子,給了衛靈公。衛靈公很高興。 還有一天,彌子瑕趕著君王的馬車,去看望母親。按照規定,這是越界,犯罪。衛靈公不計較,說這是孝道的典范。 過了多年,彌子瑕變老了,變丑了,再去靠近衛靈公,結果被罵“僭越無禮”。
我們不要因為此刻被人關愛,就認為這份關愛會永恒。關愛之中,涉及到利益,就沒有那么簡單,逃不過利盡則盡的規律。 衛靈公是一個貪色的人,需要男寵,因此年輕的彌子瑕就得利了。當然,也可以說是衛靈公需要“美貌”這樣的利益。 作為一個人,和人談利益,就應該看多方面的情況。 第一,利益點是什么。對方是需要美貌,還是金錢,還是產業經驗等。不要把喜歡金錢的人,當成是一起研究產業經驗的人,這樣你會失算。 第二,利益可以維系多久。天下無不散的筵席,你一開始就應該想,未來多年,會發生什么,大家一起朝著什么趨勢走。隨時做好,和對方走散,不把對方當成唯一。 第三,利益需要權衡,算一算付出和收入。談利益的本質,是為了讓自己得到利益,并且收入比付出多。萬一你付出很多,回報一點點,就沒有必要耗費大量時間和精力。 第四,利益的合法性。你不要涉及犯罪了,還自以為是。當下很多騙局,一開始就違法,只是很多人看不透。 多留心,你應該很快就會識破群體獲利的真相,也為自己下一步做出調整,萬一結局不好,那就選擇合適的時候,止損好了。 02 留路,別孤注一擲,給自己退一步的余地。
和誰談利益,都要有風險意識。 知乎上,有一個問題:爸爸把所有的錢都給了繼母,我該怎么辦? 題主描述,爸爸失去愛人之后,就找了一個離婚帶孩子的女人。也就是繼母。 繼母的孩子是爸爸養著,繼母還用爸爸的錢買房子,房子的名字就只有繼母。 爸爸察覺到了什么,就和繼母吵架。還決定分開。 繼母也從來不工作,靠爸爸養著,又比爸爸小十幾歲,怎么看,都不靠譜。 很明顯,題主對家庭的情況是很擔憂的,也看到了幾個不好的結果。 第一,萬一爸爸和繼母離婚,這爸爸的錢財,就可能被繼母拿走了。 第二,爸爸慢慢歲數大了,賺錢難,家里還有爺爺,這日子肯定不好過。 第三,題主也大學畢業,要考慮婚姻了。爸爸什么都沒有,可能會成為婚姻的障礙。 從問題,還有描述看,爸爸沒有考慮到自己的退路,不懂得“半路夫妻,各留一手”的道理。 兩個人相愛,沒有錯,但感情和金錢,都要細水長流,而不是被一個人獨有。 萬一不愛了,怎么辦?這是夫妻應該考慮的問題。 同樣,情侶、朋友、親戚、同事、合伙人、同學等關系,一旦是一個利益體,那就要考慮到利益體解散之后的事情。 你應該在投資方面,有一定的余地。那樣的話,利益體崩塌了,你的日子還能頂住一段時間,有東山再起的機會。 借錢,不要外借所有的錢,更不要自己貸款給他人;投資,應該是所有財富的一定比例,貸款投資應該適度保守,在可以還錢的范圍之內。 03 留情,別把對方逼到死角,給人生活的余地。
如果你和人談利益,把對方拿捏得死死的,讓對方獲利很少。那有可能,對方就開始反抗,使壞,弄得兩敗俱傷。 多少合伙人,一旦散伙了,就是仇人;多少夫妻,一旦離婚,就老死不相往來,對簿公堂;多少親戚,血脈就可以掐斷。 有道是,人情留一線,日后好相見。 地球很大,但是我們的圈子不會很大。很多人,繞一個圈,又會回到你身邊。夫妻也有復婚的可能;朋友也有二次合作的可能。 春秋時的鄭莊公,從小被母親冷落,打壓。母親還拼命扶持二兒子共叔段,聯合共叔段來反叛。 迫不得已,鄭莊公滅了共叔段,和母親也斷交了。 鄭莊公對母親說:“不到黃泉,永不相見!”但是他很快發現這句話,說得過火了,又派人挖了地道,和母親相見,也盡孝一番。 利益和人情,往往是混在一起的。利益可以清清楚楚,但是人情不要完全撇清了。還是留余地,也許來日用得上;留余地,對方和你鬧掰了,但不會成為死敵。 04 知人知面不知心,畫龍畫虎難畫骨。 任何一種社交,在利益之下,會變得脆弱,也很善于變化。 學會留一手,那是你社交變化中的一張底牌。 利益好的時候,你可以隱藏底牌;利益不好的時候,你可以亮出底牌,保障自己不陷入困頓。 學會留一手,不僅僅是自私,還是對利益、情感的平衡,拿捏。 做一個冷靜的人,凡事不極端,遇事不沖動。 作者:布衣粗食。 文中配圖來源于網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