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兩閑居的文字天地 關注我們一起感悟美好時光 ![]() 大家好!這是我的第六篇篆刻入門學習指南,如果你也喜歡篆刻,就跟著我的教程一起學起來吧!經過前面的學習,相信大家已經有了一定的基本功了,這期開始,我們就要開始臨摹古印了! ![]() ![]() (小編臨的兩方作業,上為漢印,下為名家印) 在藝術的奇妙世界里,書法與篆刻就像一對孿生姐妹,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大家都明白,想要寫得一手漂亮的書法,臨摹碑帖是必經之路。同樣,若想在篆刻領域嶄露頭角,臨摹經典篆刻作品就是那把打開藝術大門的金鑰匙,尤其是對于剛踏入篆刻大門的初學者來說,臨摹簡直是在篆法、章法、刀法這幾大關鍵領域快速成長的 “超級加速器”! 說起臨摹,選對范本太重要了,這就好比我們學走路,得先找個穩當的引路人。特別是咱們充滿好奇心、模仿能力超強的青少年朋友,更要擦亮眼睛,精挑細選范本。要是一股腦兒啥都學,不懂得分辨好壞,很可能不僅學不到真本事,還會誤入 “歧途”,走偏了方向。回頭看看那些在篆刻歷史上大放異彩的大師們,幾乎都對秦漢印章推崇備至。秦漢印章,尤其是古樸大氣的漢印,堪稱篆刻藝術的瑰寶,是所有篆刻愛好者夢寐以求的學習范本,這可是無數前輩用經驗總結出來的 “寶藏秘籍”! ![]() (名家印·《江流有聲斷岸千尺》 清代閑章 鄧石如) 說到臨摹,臨與摹是兩種手法。摹是以原印樣為底稿,覆上透明紙,用“以點連線”的筆法精心地描摹。“臨”是照著范印從寫到刻全過程的仿制,從中加深印象,領會原印精華所在,從而獲得古人優秀作品中對字法、章法、線條組合呼應等各個部分高妙的處理方法,是手、眼、腦的錘煉。“摹”是臨的基礎,通過摹刻,獲得初步的感性認識,體會從整體到局部的具體特征。不論臨與摹,終極目標都要達到形神兼備,就像給印章注入靈魂一樣。“神” 是一方印章的靈魂所在,而 “形” 則是承載靈魂的軀殼。只追求外表相似,就像買櫝還珠,根本抓不住作品的精髓;只追求神韻,又會像在迷霧中行走,找不到落腳的地方。只有形神俱似,才能真正領悟到原作在篆法、章法、刀法上的精妙之處。 摹的兩個方法:第一個叫蒙影法,就像小時候玩的描紅游戲,把蠟紙坯輕輕覆蓋在要臨摹的印章上,然后拿著筆,一筆一劃把印文認認真真描摹下來,再把它 “復制” 到印坯上,最后雕琢成印章。另一個是雙鉤法,同樣先把蠟紙坯蓋上去,接著用細細的毛筆蘸滿濃墨,沿著印文筆畫的邊緣,小心翼翼地勾勒出線條。因為勾勒出來的字是空心的,每一筆都要來回勾兩次,所以叫 “雙鉤”。勾完后,再把它 “搬運” 到印面上,把空心填滿雕刻成印章。不管用哪種方法,都得全神貫注,容不得半點馬虎,只有這樣,才能把原作的模樣和神韻都 “復刻” 出來。 ![]() (雙鉤法示意圖) 臨的方法是: (一)在宣紙上勾勒出印章的大小,對照范印臨寫印文,可同時臨寫數紙,選一個感覺最好的水印上石,或者直接對著反寫上石(初學不推薦)。 ![]() (二)鐫刻印面。 (三)鈐樣補刀修飾。 ![]() 臨寫印稿,開始可能要好多次才能滿意,經過反復練習,以后臨寫一兩次就能成功。初學時臨,在紙上正著臨寫,有了一定基礎,可練習反字臨寫。以前都是用小鏡子鏡面對準自己,左手執印譜,在鏡中看印,再用毛筆在印面上直接臨。臨完一稿后,用鏡再看印面的正字,與范印比較,所差之處進行修正,如很不滿意,洗去重寫。現在直接手機照相,翻轉成鏡像臨寫。通過反字臨寫的練習,以后創作時在印面上直接寫印就能得心應手了。 除了方法,刀法的選擇也至關重要。就像廚師炒菜,不同的菜要用不同的鍋鏟,臨摹時也得 “對癥下藥”,原作是什么刀法,咱們就用什么刀法。要是用沖刀法去臨摹切刀法的作品,或者反過來,那刻出來的印章就像 “四不像”,連個大概的樣子都難保證,更別提神韻了。為了能真正抓住原作的神韻,在臨摹過程中,我們得學會邊刻邊思考,像個偵探一樣,去破解印章里的 “密碼”。比如這個字在篆法上有什么獨特之處?為什么要增減筆畫?這一筆拉長、那一畫帶鉤有什么講究?章法上是追求平穩工整,還是玩起了疏密對比的游戲?要是換種章法,效果會不會大不一樣?這一刀轉折處的柔勁,是怎么運刀才能刻出來的?要是換成切刀法,這方印又會變成什么風格?多問幾個為什么,多做對比和分析,把這些經驗都總結起來,這可都是提升篆刻水平的 “黃金法則”! 臨摹是學好篆刻繞不開的路,但它只是我們前進路上的階梯,不是終點。我們的目標是在不斷學習前人智慧、傳承優秀傳統的基礎上,創作出既有個人獨特風格,又充滿時代氣息的作品。只要我們懷揣熱愛,堅持不懈地學習和實踐,就一定能在篆刻藝術的天地里,開辟出屬于自己的一片精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