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十五日(星期二) 13:00發布 火山是最令人敬畏的自然現象之一,具有使風景和生態系統發生巨大變化的力量。 火山爆發時,熔巖和火山灰的戲劇性景象很快就能捕捉到人們的想象力,但其真正的影響往往會保留到多年之后。 在有記錄的歷史上,現在的印度尼西亞沒有比1815年在丹博拉山發生的噴火更能影響整個環境的噴火了。 這場著名的大規模災害使山體嚴重變形,海拔下降了4000英尺(約1220m米)以上。 火山噴發形成了直徑3.7英里(約6km )、深約2000英尺(約610m )的破火山口(巨大的塌陷地形)。 噴出到大氣中的估計10立方英里(約42立法公里)的物質,造成了地球的氣溫下降和異常氣象,引起了被稱為“無夏之年”的一系列現象。 這次噴火,不僅打擊了周邊地區。 在整個地球上,留下了不可磨滅的痕跡。 多個大陸發生了歉收,引起了饑荒和圍繞食物的暴動。 世界上第一個霍亂發生了大流行,拿破侖噴火的影響波及到了戰爭中滑鐵盧之戰。 關于1次噴火的影響覆蓋了整個地球,給我們的世界帶來了巨大的變化的經過,以下進行介紹。 坦博拉火山的爆發,不是單獨發生的,而是破壞了將近10年的最終坦博拉火山的爆發。 在那之前的多年,以近鄰為中心的世界各地火山活動持續的時候,發生了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毀滅性的自然災害。 從1808年到1814年火山噴發相繼發生,火山灰和氣體被排放到大氣中。 繼1808年西南太平洋發生的不明詳情的大噴發之后,1812年是加勒比海的圣文森特島的蘇弗里耶爾山,同年是印度尼西亞、桑吉赫群島的奧山,1813年是西南群島的諏訪之瀨島1814年菲律賓的馬延山噴發了。 在坦博拉火山噴發之前發生的這一系列噴發,逐漸積累了大氣中的塵埃,遮住了陽光,降低了地球的溫度。 在丹博拉山,從1812年左右開始火山活動活躍,到1815年,巖漿庫的壓力極度升高。 同年4月5日,山終于開始噴發,向天空放出了巨大的灰噴煙。 噴火達到頂點是在4月10日,據說在1600英里(約2575km )外的地方也能聽到爆炸聲。 火山灰云、冷空氣和染成紅色的坦博拉火山的噴發,立刻造成了毀滅性的影響。 由于火山噴發規模太大,火山噴發物達到了平流層的高度,灰色的云遮住了天空,擴散到了全世界。 隨著火山噴發,降灰的范圍擴大到了遠遠超過印度尼西亞。 據說在印度洋航行中的英國船的報告中,確認了漂浮在海上的大量浮石,最大擴展到了5km寬。 在距離火山約370英里(約600km )的蘇拉威西島的馬卡薩爾,由于屋頂堆積的火山噴出物的重量,建筑物倒塌了。 火山灰云厚厚地遮住了天空,將周邊地區籠罩在幾乎完全的黑暗中兩天。 到7月中旬結束為止,坦博拉山的噴發噴出了有記錄以來最多的物質。 火山灰到達了南海和孟加拉灣等數千公里以外的地區。 由于火山灰和二氧化硫擴散到高海拔的平流層,全世界發生了光學現象。 在倫敦,火紅的晚霞染紅了天空。 這種不切實際的鮮艷顏色,是細微的火山灰粒子散射陽光而產生的,把坦博拉山帶來的破壞,以驚人的美麗形象烙印在人們的記憶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