楷書給人的印象往往是規范、整齊、研美,同時也會嚴謹、呆板,更有甚者寫成算子狀。而魏晉小楷卻沒有這些桎梏,它的“不成熟“、”不規范“恰恰成就了它的靈動之美。魏晉小楷既是楷書,也有隸意,同時還有行書的筆法,所以它簡直就是一個會跳舞的小精靈。而讓這個小精靈活躍的關鍵一環就是它的強對比,大反差,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無窮變化,盡現其寬博之氣、律動之姿、靈動之美。 一、 高低對比。 相鄰的兩個字通過高低變化,產生強烈反差,形成錯落之美。這樣就避免了千篇一律的視覺疲勞,讓字動起來。 ![]() 二、 大小對比 筆畫少的字就應該寫小,反之亦然。所以為了章法上的平衡,就要小字重墨,雖有大小的差異,卻無失衡之感,同時強烈的形狀對比,也可形成律動。 ![]() 三、 疏密對比 書法上經常講疏可走馬,密不透風。小楷將這一特點演繹得淋漓盡致。疏得很寬博,密得不局促,疏密相生,留白厚重聚齊。 ![]() 四、 寬窄對比 魏晉小楷的主要特征是寬扁,在寬扁之中有窄長之字,自然產生跳脫和對比,形成明顯的變化。 ![]() 五、 粗細對比 筆畫少寫粗,增強墨感,筆畫多寫細,避免失衡。在粗細的對比中產生律動。 ![]() 六、 收放對比 在字的收與放中,尋求對比呼應,進而產生變化。長的更長,短的更短,夸張之后產生變化之美。 ![]() 七、 動靜對比 楷書很難寫出靈動之態,而小楷可以通過筆法的變化,改變字體的均衡之勢,讓其有躍躍欲試之姿,在動靜之間形成強烈對比。 ![]() 八、 正欹對比 把字寫正很容易,但如何險中求正,如何有正有欹卻需花費功夫。有正有欹就改變了章法的死板,強化了字組間的多變。 ![]() 九、 錯位對比 為強化字組間的對比,經常會把一些字寫成錯位狀態,在長方與寬扁、大與小、高與低上形成變化。 ![]() 十、 同部對比 寫字時,字組間經常會出現同樣的部首,如保持相同筆法,就會寡淡無味,所以必需尋求變化,形成靈動之美。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