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撰稿:三喵先生 策劃:三喵先生 責編:馬戲團長 全文約3500字 閱讀約10分鐘 ![]() ![]() ![]() Follow us X同學好啊,見信安,我上次看到你在微信里寫給我的東西大約是一周之前,我說過等我閑下來給你回信,不知道這一周你過得如何,我呢,這段日子也還好,就是每天挺忙的,有時候想想,唔,大約還欠著一封回信的吧。然后就忙過去了,不過這不代表我忘了這件事,今天我休息,所以我在“也不知道忙了一些什么”之后給你敲一些字來。 其實從我自己的角度出發呢,我一直覺得自己“不過是多讀了幾本歪書,學了些精致的淘氣”罷了,做的很多事情,想的很多東西也實在是不足效仿。不過既然你問到“努力就一定有收獲嗎”這樣的事情,竊以為這是一個需要嚴肅對待和回答的問題,那么就“敬聞其言,謹陳其事如左”吧。 ![]() ◇ 圖來源于網絡 我自己的習慣是不輕易地做出判斷,或者說,對一些對象做出判斷之前呢,我需要對這些對象作出嚴格的定義。就拿你問我的問題而言,“努力就一定有收獲嗎?”這個句子里其實在我看來,需要定義的詞有兩個,一個是“努力”,一個是“收獲”。 我不知道你是怎么看待“努力”這個詞的,在我看來啊,許多人對這個詞是有很多很多的誤會,比如說“我每天都在刷題背單詞怎么就考不好”,等你長大一些,你也會遇到類似于“我每天都在忙來忙去的怎么生活就越來越糟了”這樣的事情。我有時候也會提及,比如以刷題為例,每天做題,可當真去從這些題目中獲得了什么嗎?這些題目是大概率不會再考的,做題的時候倘若只是把選項勾出來對答案,或者是應付差事地去寫完一些東西,意義何在呢? 既然說到學習,就請以學習論。作為一個學渣,我真的不敢斷言學習到底是苦的還是快樂的,但有一點可以斷言,那就是學習最大的痛苦其實來自于“直面自己過去一無所知的現實”,這其實是蠻不容易的一件事,是人都會有虛榮心,是個人也會因為這樣“一無所知的自己”產生莫大的焦慮情緒。克服這樣的虛榮心和焦慮是需要蠻大的勇氣,而很不幸,很多人其實是沒辦法逾越這些的,于是就會用各種方式來虐自己,以這樣“虐待自己的痛苦”來逃避,或者妄想替代“解決自己一無所知的現實”這件事情,這也是很多所謂的勵志心靈雞湯的由來,那種所謂“自以為感動天,感動地,其實只是感動了自己”的事情,你說,這樣的自虐,能叫努力嗎? ![]() ◇ 圖來源于網絡 我經常說出這樣的話,比如說“我非常討厭刻苦,倘若刻苦管用,驢早就統治世界了”,再或者說,“我覺得努力這件事情歸根到底是個向量,它的大小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它的方向”。我想你大概是可以明白這些的吧,再或者說得直白一些,我覺得花了很多的精力去焦慮其實算不得努力的,那么這樣的行為自然很難談得上有什么收獲,除了把自己的心態搞垮之外。 那么在我看來的努力其實是這樣的,就是以忘我和謙遜的態度面對自己未知的許多東西,慢慢地,系統性地去做積累。比如說啊,我最近在翻譯一本關于羅馬帝國的書,那么我很開心的一點就是自己可以系統地了解很多羅馬整個政治和文化的演進史,你說這些東西有什么用嗎?真的未必是有用的,但我自己可以感受到 “系統地積累知識”本身給我帶來的開心。我一直覺得,純粹的智慧和知識是在形而上學的層次上令人愉悅的東西,之所以很多人會對這些望而卻步,大約是在面對這些的時候忘掉了“忘我和謙遜”的態度罷,或者用我開玩笑的話說,廢寢忘食地焦慮,而不是努力。 以上是我對“努力”的看法。然后我們說一說“收獲”這個事情。 我自己缺點蠻多的,但隨著年歲漸長,自己很自覺地在踐行一件事情,那就是“不要和別人去比較”,自己是怎么開始這么想的,個中過程實不足為外人道也,你想想啊,人這輩子,三萬多天,倘若拿別人的特點填充了自己的生活,豈不是很可怕的事情,等于自己沒活過么?我不知道有沒有下輩子,很可能自己要死很久很久,那么我更沒有理由拿“跟別人比較”當作自己收獲的標準。 所以我后來一個蠻堅定的觀點是“自己不管做什么,其實目的都不應該是炫耀,因為總有人比我強太多,那么倘若我認為超過別人才是收獲,那干脆什么都不要做了。”因為這個,我也是會主動遠離任何攀比帶來的不好情緒。你知道我看球嘛,前幾年球星內馬爾轉會巴黎圣日爾曼那會兒,有個網站上有個小測試,“測測你多少年能拿到內馬爾一年的薪水”,底下的測試結果有需要從大清奮斗到現在才能掙人家一年薪水,這還算好的,還有需要從大明,甚至漢朝開始奮斗的人們。我一直覺得,所謂收獲也好,成功也好,這些話題都是很私人的領域,并不需要比爾·蓋茨喬布斯馬云他們來打擾自己。換句話說,所謂的收獲乃是自己的獲得,而不是別人對自己的評價,這是我的看法。 ![]() ◇ 圖為拳王梅瑟威炫耀自己的財富 當然你也知道,考試的分數其實是別人對自己的評價,按照我的想法,這其實不算是“收獲”這件事情的。我自己從學生時代過來,對“考試”這件事情其實一直抱著一個蠻簡單的看法,那就是“這無非是對我相關自己知識體系的檢測罷了,如果我自己相關的知識掌握的足夠好,考的大抵應該不會很差——倘若考差了也沒關系,那我就要看看我是哪里有知識盲點,補上爭取下次不犯這樣的錯誤就好”。當然我這樣的想法只能保證每次考試分數不至于那么難看,但至少心態還是蠻平的。 那么我覺得啊,你問的那個問題,“是不是努力了就一定有收獲”在這樣的定義下是可以回答的,在我看來,努力當然是一定有收獲的,前提是我們在真的努力學習,而不是盲目焦慮。在這種情況下,收獲的很多東西其實是知識本身,當然如你所知,如果自己的知識體系在學習的時候得到了足夠的積累,考試大抵是不至于分數那么難看的。 哦對了,剛才在敲下那些字的時候我其實一直在想啊,我自己大約是一個蠻現實主義的人,并不會說很多豪言壯語。但我自己是非常小心地區分人生的 “現實主義”和“急功近利”。在我看來,前者是“面對問題,解決問題”的態度,而后者其實就是鋪天蓋地,甚至毀天滅地的焦慮罷了。我有的時候跟一些男性朋友開玩笑啊,會這么講——吃喝嫖賭,尚且有救;急功近利,萬劫不復。嗯,我想你知道我在說什么,尤其是現在這個時代,許多急功近利打著“人要現實一點”的旗號彌漫于社會上下的時候。 你說希望自己多看些歷史,唔,歷史這個東西我實在是不敢說“以史為鑒”,畢竟你也知道,“我們從歷史中一無所得”才是一直在重復的事情。只是我覺得許多的人文學科其實背后隱 隱約約都會有直面人性的問題。人性到底是什么呢?很多的人文學科試圖去描述,或者去分析。但在這些學科里,歷史學雖然沒有去描述它,但它確鑿無疑地給出了人性的一些可追溯的結果。誠然,歷史記錄也不是完美的,很多歷史記載大抵都會忽略沉默的大多數,但是倘若我們承認人性是共通的,那么,讀歷史至少會在某個側面讓我們去了解人性,如此而已。 我最近在看的一本寫北宋末年靖康之恥的書,寫的還算不錯的。其中我覺得很贊的一點就是書里沒有逃避對靖康之恥的深度剖析。這事兒從頭到尾,其實就是好大喜功,急功近利,不遵守契約精神的鬧劇演變成的悲劇罷了。不幸的是,后來的很多文人將這次悲劇賦予了太多道德的色彩,真正該反思的東西反而被淹沒了。 末了想分享一下我對所謂“刷題”的看法,我個人是不主張那樣盲目刷題的,也不相信憑借著簡單的 “一萬小時定律”人就可以成為某行業的頂尖高手。還是那句話,努力是要有方向性和系統性的啊。所以我個人的建議是,一開始去做題的時候可以不急著做許多題,而是通過一些有限的案例去總結一些形而上學的規律出來(比如你大可以問問自己,小說文學的核心應該是什么,科學論文的核心應該是什么,諸如此類)。當然你也知道,這樣總結的規律可能是有疏漏,可能是有錯誤,那么就不妨再用另外一些數量有限的題目去驗證這些規律,去反思和修正,然后當這些規律被修正的差不多了,那時候放開數量去做題才是有意義的(其實那時候就算是不做那么多的題也一樣了),唔,這是我自己作為學渣的一點微小的經驗,你聽聽就好。 吶,碎碎念了這么多,看完這些實在是需要耐心的。 *本文首發于「循跡曉講」公眾號 未經授權 不得轉載 *配圖源于網絡,若有侵權,后臺聯系刪除 (E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