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好呀,我是家庭教育指導師果媽~ 前幾天,有一位寶媽跟果媽聊天,說到孩子暑假做作業的問題。 寶媽:你家孩子,暑假作業,完成得怎么樣? 果媽:還可以,每天都在按照計劃表完成,我每天只需要檢查對錯就行了,基本不需要督促。 寶媽:果然啊,你們家把習慣養得好,我這已經坐這里陪他2小時了,一篇看圖寫話還沒有完成! 對于一個一升二的小朋友來說,看圖寫話,了不得30分鐘,這2小時還沒寫完,著實有點夸張了,但同時也反映著,孩子寫作業的拖拉問題。 暑假期間,不少孩子會有這樣的抵觸心理: 都放暑假了,為什么還要寫作業? 老師布置作業就算了,怎么還有媽媽牌作業? 我不能先玩一個月嗎?后面再寫作業,又不是來不及…… 你家對暑假作業的態度,如何? 來說說開心果。 對于暑假作業,開心果經歷了3段心理路程。 第一段:新鮮 開心果的暑假學習資料,果媽其實早早就準備好了,開心果在看到這些資料的時候,只有一個反應:新鮮。 她甚至在還沒有開始放暑假的時候,就將乘除啟蒙的學而思《八大模型趣解新乘除》給做了幾頁。 包括剛放假的前2、3天,她按照計劃表做作業的時候,還很新鮮。 但是這新鮮度,僅僅維持了2、3天。 第二段:抵觸 抵觸階段,其實也不長,也只有2、3天。 在這2、3天中,開心果會吐槽:哪些作業太多,哪些任務完成得有些吃力等等。最直觀的,就是到了傍晚的時候,還有好幾個任務沒有完成,然后為了完成,她開始注重速度而輕視效率。 這樣的結果就是:不斷在補漏洞,反而越做越累。 開心果問:媽媽,怎么這么多項作業?我來不及做。 果媽:哪一項作業來不及? 開心果:就比如,媽媽你布置的思維題,可以不做嗎? 果媽:可以啊,如果你對你自己數學學習的要求不高,那可以不做。 開心果:哎,那我還是做吧!我數學還想考100分呢! 在開心果很多抵觸中,果媽沒有責備過她一句,而是將問題拋給她自己,讓她自己去消化,去明白為什么要完成這些作業。 當然,前提一定是這份計劃適合自家孩子。 第三段:適應 不到一個禮拜,開心果徹底適應了這個計劃安排。 之前抵觸期還說來不及完成,但是在適應之后,有時候上午半天就能完成所有的筆頭作業,下午有大把的時間閱讀、運動。 哪怕果媽住院了幾天,開心果是奶奶陪伴的時候,每天的計劃也是一天都沒有落下,都很認真地完成了。 開心果奶奶說:我就沒催過她去做作業。 說真的,蠻欣慰的。 然后,果媽仔細看了一下開心果的安排,發現,這2個因素,是促進她自主完成的主要原因。 第一個,是對計劃的接受與認可 給開心果的計劃,果媽之前有發布過,其實每一項都是比較重要的,幾乎沒有“白費功夫”的作業。 再加上,很多作業也符合老師對他們的要求,所以開心果對于這份計劃,最終還是認可了。 既然必須完成,開心果便開始重新規劃自己的學習。 果媽發現,她將用時比較短、自己覺得比較簡單的作業,都放在一起,而不是分階段完成。 就比如,計算、應用題、乘除法啟蒙、閱讀理解,她能夠在30分鐘之內完成,過程中兩耳不聞窗外事,效率是嘎嘎高。 計劃表的時間對她來說,已經沒多大作用,所以只需要用貓太子的自律打卡器,對計劃進行打卡就行。 這個打卡器,開心果已經用了一年了,很實用,是她習慣培養、自律道路上的好伙伴。(還可以當筆筒用,可旋轉,非常實用!) 第二個,是對完成計劃獎勵的期待 開心果的計劃完成獎勵,是這樣的:每天完成,可得1積分,完不成,倒扣1積分。 這個積分,開心果可以用來兌換自己想要的東西,也可以兌換成零花錢。 這個獎懲方式,其實已經執行了一整個一年級,效果還是非常好的。 所以,果媽是建議家長們找到一個能夠激勵孩子的獎懲方式,這樣,孩子在完成的時候,積極性才會更高! 最后,果媽想說,孩子習慣的養成,不在一朝一夕,也不在父母的吼罵中,而是在每天的堅持,父母的鼓勵中! 暑假已經過了四分之一,利用暑假培養孩子的好習慣,很重要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