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事件:本周英偉達市值超過4萬億美元,亦成為全球首家市值超過4萬億美元的公司,截至本周五收盤,英偉達總市值達4.02萬億美元,股價達164.9美元。至此,北美AI龍頭中代表網絡需求的博通、代表客戶景氣度的Core Weave和全球AI算力芯片龍頭英偉達均大幅超越前高,彰顯市場對AI算力的熱情仍持續高漲。 【市場認知差:北美算力行情真正的底層邏輯】 并非“關稅去敏”,而是AI正反饋帶來的真正需求增長。國內市場普遍認為,本輪北美算力行情上揚原因主要是在經歷4月關稅對算力板塊產生巨大影響后,其威脅持續降溫導致板塊修復。但截至當前北美各大巨頭股價已大幅超過關稅前的位置,且大幅突破前高,因此我們認為此次行情的底層邏輯并非主要受上述原因驅動,而是由技術迭代→需求爆發→數據反哺→模型加速形成的“模糊閉環”帶來的,其核心上升燃料是海量token的持續增長:
【國內海外產業鏈:強者更強,高估值將逐漸深入人心】 我們認為,目前市場仍然不愿給光模塊龍頭等全球AI硬件核心產業鏈過高估值,主要原因是投資者對海外AI的發展程度認知不足,對于Agent、COT等全新應用缺乏深度體驗的機會。在當下,本輪AI行情有望持續重塑市場對于科技制造業的認知和投資方法。正如我們上周的觀點,GPU等高性能芯片的大量需求將帶動相關配套設備如光模塊、PCB、交換機等需求激增,而國內龍頭廠商將在硬件設備高速迭代的趨勢中憑借其客戶份額的領先優勢、技術先發優勢以及在其專業領域的積累優勢形成護城河,率先受益于行業高景氣度,進一步搶占市場份額,“龍頭高估值,相信長期增長”將慢慢深入人心。 綜上,我們堅定推薦算力產業鏈相關企業如光模塊行業龍頭中際旭創、新易盛等,建議關注光器件“一大四小”天孚通信+仕佳光子/太辰光/博創科技/德科立,同時建議關注國產算力產業鏈,如其中的液冷環節東陽光等。 建議關注: 算力—— 光通信:中際旭創、新易盛、天孚通信、太辰光、騰景科技、光庫科技、光迅科技、德科立、聯特科技、華工科技、源杰科技、劍橋科技、銘普光磁。銅鏈接:沃爾核材、精達股份。算力設備:中興通訊、紫光股份、銳捷網絡、盛科通信、菲菱科思、工業富聯、滬電股份、寒武紀、海光信息。液冷:英維克、申菱環境、高瀾股份。邊緣算力承載平臺:美格智能、廣和通、移遠通信。衛星通信:中國衛通、中國衛星、震有科技、海格通信。IDC:潤澤科技、光環新網、奧飛數據、科華數據、潤建股份。母線:威騰電氣等。 數據要素—— 運營商: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國聯通。數據可視化:浩瀚深度、恒為科技、中新賽克。 風險提示:AI發展不及預期,算力需求不及預期,市場競爭風險。 ![]() ![]() 1. 投資策略:算力新起點——英偉達的四萬億 本周建議關注: 算力—— 光通信:中際旭創、新易盛、天孚通信、太辰光、騰景科技、光庫科技、光迅科技、德科立、聯特科技、華工科技、源杰科技、劍橋科技、銘普光磁。 銅鏈接:沃爾核材、精達股份。 算力設備:中興通訊、紫光股份、銳捷網絡、盛科通信、菲菱科思、工業富聯、滬電股份、寒武紀。 液冷:英維克、申菱環境、高瀾股份。 邊緣算力承載平臺:美格智能、廣和通、移遠通信。 衛星通信:中國衛通、中國衛星、震有科技、華力創通、電科芯片、海格通信。 IDC:潤澤科技、光環新網、奧飛數據、科華數據、潤建股份。 母線:威騰電氣等。 數據要素—— 運營商: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國聯通。 數據可視化:浩瀚深度、恒為科技、中新賽克。 本周觀點變化: 本周由于全球 AI 訓練與推理算力的爆發式需求,英偉達在5月發布財報后持續上漲。本周英偉達在連續多周上漲后迎來歷史性時刻:7月11日英偉達總市值突破四萬億美元,成為首家市值達4萬億美元的上市企業。國內方面,7月10日仕佳光子披露重組預案,稱公司擬購買福克西瑪82.4%股權。同時,仕佳光子股票于7月11日開市起復牌,利好消息導致投資者情緒高漲,復牌后當日上漲14.85%。 綜上,我們堅定推薦算力產業鏈相關企業如光模塊行業龍頭中際旭創、新易盛等,建議關注光器件“一大四小”天孚通信+仕佳光子/太辰光/博創科技/德科立,同時建議關注國產算力產業鏈,如其中的液冷環節東陽光等。 2. 行情回顧:通信板塊上漲,光通信指數表現最優 本周(2025年7月7日-2025年7月11日)上證綜指收于3510.18點。各行情指標按漲跌幅排序依次為:創業板綜>萬得全A>萬得全A(除金融,石油石化)>中小板綜>上證綜指>滬深300。通信板塊上漲,表現優于上證綜指。 ![]() 從細分行業指數看,光通信、通信設備、量子通信、區塊鏈分別上漲5.3%、3.6%、3.4%、2.9%,表現優于通信行業平均水平;云計算、物聯網、移動互聯、運營商分別上漲2.1%、1.75%、1.7%、0.6%,表現劣于通信行業平均水平;衛星通信導航下跌1.3%。 本周受益于軟件開發概念,上海鋼聯上漲27%,領漲版塊。受益于數字貨幣概念,恒寶股份上漲21%;金安國紀上漲20%;受益于機器人概念,長芯博創上漲20%;受益于華為概念,天孚通信上漲12%。 ![]() 3.周專題:算力新起點——英偉達的四萬億 事件:本周英偉達市值超過4萬億美元,亦成為全球首家市值超過4萬億美元的公司,截至本周五收盤,英偉達總市值達4.02萬億美元,股價達164.9美元。至此,北美AI龍頭中代表網絡需求的博通、代表客戶景氣度的Core Weave和全球AI算力芯片龍頭英偉達均大幅超越前高,彰顯市場對AI算力的熱情仍持續高漲。 【市場認知差:北美算力行情真正的底層邏輯】 并非“關稅去敏”,而是AI正反饋帶來的真正需求增長。國內市場普遍認為,本輪北美算力行情上揚原因主要是在經歷4月關稅對算力板塊產生巨大影響后,其威脅持續降溫導致板塊修復。但截至當前北美各大巨頭股價已大幅超過關稅前的位置,且大幅突破前高,因此我們認為此次行情的底層邏輯并非主要受上述原因驅動,而是由技術迭代→需求爆發→數據反哺→模型加速形成的“模糊閉環”帶來的,其核心上升燃料是海量token的持續增長:
【國內海外產業鏈:強者更強,高估值將逐漸深入人心】 我們認為,目前市場仍然不愿給光模塊龍頭等全球AI硬件核心產業鏈過高估值,主要原因是投資者對海外AI的發展程度認知不足,對于Agent、COT等全新應用缺乏深度體驗的機會。在當下,本輪AI行情有望持續重塑市場對于科技制造業的認知和投資方法。正如我們上周的觀點,GPU等高性能芯片的大量需求將帶動相關配套設備如光模塊、PCB、交換機等需求激增,而國內龍頭廠商將在硬件設備高速迭代的趨勢中憑借其客戶份額的領先優勢、技術先發優勢以及在其專業領域的積累優勢形成護城河,率先受益于行業高景氣度,進一步搶占市場份額,“龍頭高估值,相信長期增長”將慢慢深入人心。 綜上,我們堅定推薦算力產業鏈相關企業如光模塊行業龍頭中際旭創、新易盛等,建議關注光器件“一大四小”天孚通信+仕佳光子/太辰光/博創科技/德科立,同時建議關注國產算力產業鏈,如其中的液冷環節東陽光等。 4.馬斯克發布Grok 4:號稱 “世界最強 AI 模型” 據證券時報報道,7月10日,馬斯克旗下xAI發布Grok 4,含單智能體版本及支持4個智能體并行的 Grok 4 Heavy。 Grok 4在“人類的最后考試”中準確率25.4%,超過谷歌 Gemini 2.5 Pro(21.6%)和OpenAI o3(21%),居世界首位。該測試含2500個高難度多學科問題。馬斯克稱其“所有學科強于博士”,并預計今年實現科學新發現。 其在GPQA等多項測評中也領先同類模型。價格上,Grok 4付費開放,輸入每100萬tokens 3美元,輸出15美元;Super Grok Heavy月費300美元,超OpenAI最貴套餐。 Grok 4 訓練依托超20萬張H100 GPU集群,訓練量較Grok 2提升100倍。目前,xAI完成100億美元融資。但高昂算力使其月耗 10 億美元,馬斯克稱屬行業常態。 當前AI競賽激烈,OpenAI計劃今夏發布GPT-5,Grok 4成 xAI 重要里程碑,AGI 探索仍任重道遠。 5. 科大訊飛聯合中移動AI創新成果頻出:AI速記獲評產投協同標桿案例 據C114報道,7月9日,2025中國移動產業投資生態合作伙伴大會上,科大訊飛與中國移動合作的“AI+5G新通話 (1+X)?新生態模式”產品 ——AI速記,獲評產投協同十大標桿案例,彰顯雙方在“AI +通信”領域深度協同的顯著成效。 傳統音視頻通話難以滿足智能化、場景化需求,中國移動攜手科大訊飛,依托日均40億次通話規模,打造“AI+5G新通話 (1+X)?”創新生態模式。AI速記作為首個標桿案例,成為通信行業升級典范。 科大訊飛深度融入該模式,既是核心能力提供方(以高準確率實時轉寫等技術支撐),又是應用開發者(開發 AI 速記等全網級應用),還是渠道推廣者(通過訊飛輸入法等觸達用戶),形成完整業務閉環。 AI速記依托訊飛星火大模型,支持通話實時轉寫,覆蓋多語種、多方言,能自動生成摘要、待辦等,解決用戶通話記錄難題,適用于商務會議等場景。上線至今,用戶超160萬戶,月活40%以上,轉寫準確率92.4%,獲全球運營商好評。 目前,雙方正孵化下一代智能通信產品,如 AI陪伴、AI通話助手等。未來,將持續推動通信服務向智能化等方向升級,共創智能通信新紀元。 6.閉源主力選手擁抱開源?OpenAI 被曝最快下周推開源 AI 模型,o3 mini 級推理能力 據The Verge報道,OpenAI 正醞釀推出開源 AI 模型,可能加劇其與微軟的分歧。 OpenAI正與微軟重新談判,希望重組為盈利性公司。此時,其準備發布開源大語言 AI模型,或令兩家公司隔閡加深。 作為閉源AI模型代表,OpenAI此前僅公布過 Whisper系列模型權重,其他模型均未公開。最新消息顯示,其最快下周可能推出類似o3 mini的開源權重模型,具備最新模型所有推理能力。 過去幾個月,OpenAI已邀請開發者和研究人員測試該模型,并征求AI社區反饋。若該開源模型落地,將是OpenAI自2019年發布GPT-2、2023年與微軟簽訂獨家云服務協議以來,首次推出開源語言模型。 根據協議,微軟獲大部分OpenAI模型訪問權,并通過Azure OpenAI服務獨家向企業銷售。而開源模型推出后,無法阻止競爭對手托管其版本,可能加劇雙方分歧。 7. 劍指谷歌Chrome!OpenAI即將推出AI瀏覽器 據C114報道,OpenAI即將推出AI瀏覽器,利用人工智能技術重塑用戶網絡瀏覽體驗,直接挑戰谷歌Chrome的市場主導地位。 憑借每周4億活躍的ChatGPT用戶基礎,若該瀏覽器被廣泛接納,將對谷歌的廣告生態系統、網絡數據流和搜索流量構成實質威脅。谷歌Chrome長期是Alphabet廣告業務的基石,為精準廣告投放和流量導向自家搜索引擎提供關鍵用戶行為數據支撐。 OpenAI瀏覽器的核心創新在于,允許用戶在類似ChatGPT的本地界面中完成大量交互,減少跳轉至傳統網站的需求。深度整合的AI“代理”功能,能代表用戶自動執行預訂、表單填寫等網頁操作任務。這不僅提升信息獲取效率,更推動AI成為用戶操作網絡的“代表”,并擴展OpenAI在個人和企業場景下的用戶數據獲取能力,為后續產品迭代奠定基礎。 值得注意的是,該瀏覽器基于谷歌開源項目Chromium構建(也是 Chrome、Edge 和 Opera 等瀏覽器的技術基礎),且OpenAI已吸納多位原Chrome項目高管,強化技術和戰略儲備。 AI驅動瀏覽器已成行業新熱點,The Browser Company、Brave及專注AI搜索的Perplexity等公司均已推出能自動執行網頁任務的 AI 瀏覽器產品。OpenAI憑借巨大用戶規模和原生AI優勢,尋求在該領域占據有利地位。 當前,谷歌 Chrome以超全球三分之二的市場份額(用戶超30億)占據絕對統治地位,蘋果 Safari以約16%的份額位列第二但差距懸殊。谷歌對用戶行為的深度掌控使其能精細化廣告定向并維持搜索流量主導地位,這也是美國司法部指控其在線搜索壟斷并要求分拆的核心依據。 一旦OpenAI的新瀏覽器獲廣泛采用,將在用戶入口、行為數據掌控和廣告生態等關鍵層面,直接削弱谷歌的領先優勢。 8.清華大學唯一持股具身智能企業“星動紀元”完成近 5 億元 A 輪融資 據C114報道,7月7日星動紀元宣布完成近 5 億元A輪融資。本輪融資由鼎暉 VGC 和海爾資本聯合領投,厚雪資本、華映資本、襄禾資本、豐立智能等知名財務機構及產業資本跟投,老股東清流資本、清控基金等機構持續加碼。華興資本擔任本輪獨家財務顧問。本輪融資將用于人形機器人軟硬技術的研發與量產落地,推動“模型-本體-場景數據”閉環飛輪高速運轉。其成立于 2023 年 8 月,是清華大學唯一持股的具身智能企業。從成立起便堅持軟硬一體的技術路線,致力于打造物理世界中的通用智能體、交付通用生產力。星動紀元表示,其技術突破已轉化為商業成果,全球市值 TOP10的科技巨頭中,9 家為星動紀元客戶。 目前,星動紀元已經實現了產品批量交付,今年已累計交付超 200 臺產品,另有上百個訂單在量產交付中;訂單中 50% 以上來自海外客戶(海外市場收入占比已超過 50%)。此外,公司在工業物流、連鎖零售等場景快速推進落地,匯集了海爾智家、聯想、北自科技等各行業頭部客戶。 9. ChatGPT 在航天器自主控制模擬競賽中獲佳績,展現大語言模型新潛力 據C114報道,一項關于利用大型語言模型(LLM)進行航天器自主控制的研究引起關注。研究人員通過模擬競賽測試 ChatGPT 在航天器操控方面的表現,結果顯示其在自主航天器模擬競賽中獲第二名,僅次于一個基于不同方程的模型。這展示了 LLM 在航天領域的應用潛力,為未來航天自主系統開發提供新思路。 隨著航天技術發展,衛星數量增加,未來人類無法手動控制所有衛星,且深空探測中光速限制使實時控制受限,開發自主決策機器人系統成航天領域重要方向。近年來,航空航天研究人員創建基于《坎巴拉太空計劃》的 “坎巴拉太空計劃微分博弈挑戰賽”,為研究人員提供相對真實環境以設計、實驗和測試自主系統,競賽包含追逐攔截衛星、躲避探測等多種場景。 即將發表于《空間研究進展》雜志的論文中,國際研究團隊介紹其參賽方案:一款商業化 LLM(類似 ChatGPT 和 Llama)。研究人員選擇 LLM 是因傳統自主系統開發需多次訓練、反饋和優化,而坎巴拉挑戰賽模擬現實情況,任務可能僅持續數小時,持續優化模型不切實際;LLM 經大量人類文本訓練,在最佳情況下,經少量精心提示詞工程和幾次嘗試就能為特定情境找到合適上下文。 為使 LLM 實際操控航天器,研究人員開發方法,將航天器狀態和目標以文本形式描述并傳遞給 LLM,請求其提供調整和操縱建議,還開發轉換層將 LLM 文本輸出轉換為操作模擬航天器的功能代碼。通過簡單提示詞和微調,ChatGPT 完成挑戰中諸多測試任務,最終獲競賽第二名。 值得注意的是,這些研究工作在 ChatGPT 4.0 版本發布前完成。盡管 LLM 在航天領域應用面臨避免“幻覺”等挑戰(現實中錯誤輸出可能致災難性后果),但研究結果仍展示出現成 LLM 吸收大量人類知識后,能以意想不到方式應用于實際工作。 10. 通信業最為集中:中國信通院公布“開源大模型+”軟件創新應用典型案例 據C114報道,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發展,以 DeepSeek 為代表的開源大模型在各行業展現巨大應用潛力,企業積極探索接入以實現創新和升級。 近日,全球數字經濟大會 — 云智算安全論壇暨第三屆“SecGo 論壇”期間,中國信通院公布“開源大模型 +”軟件創新應用典型案例(2025 年第一季)入圍名單。 經多環節評選,68 個案例入圍,覆蓋云計算、金融、政務等多行業。 從企業分布看,通信行業最集中,占比約 23.8%;金融行業占 23.2%;政府行業占 17.7%;醫療行業占 14.7%;工業、交通和能源行業各占約 5.9%;教育行業占 2.9%。 中國信通院表示,此分布反映當前開源大模型在各行業應用的熱度與成熟度。該征集活動旨在遴選出開源大模型技術應用成效顯著、示范效應明顯的案例,為行業提供參考,促進各領域創新與進步。 目前,2025 年第二季案例征集已開啟,結果將于下半年公布。 11. Gartner調研顯示,45%具備高AI成熟度的企業將AI項目持續運營三年以上 據C114報道,Gartner 一項新調查顯示,45% 高人工智能成熟度企業的領導者表示,其 AI 項目已持續運轉三年以上,以確保長期產生影響和價值;而 AI 成熟度較低的企業中,這一比例僅為 20%。 調查顯示,高 AI 成熟度企業確保 AI 項目長期運行的關鍵是基于業務價值和技術可行性選擇項目,并建立健全治理結構和工程實踐。 該調查于 2024 年第四季度進行,旨在了解企業對 AI 和生成式 AI 的使用情況,來自美、英、法等六國的 432 名受訪者參與。調查通過七個基于 Gartner AI 成熟度模型設計的問題評估企業 AI 使用能力,評分從 1 分(“規劃 / 初始”)至 5 分(“領先”)。高 AI 成熟度企業平均得分為 4.2 至 4.5 分,低成熟度企業為 1.6 至 2.2 分。 Gartner 高級研究總監 Birgi Tamersoy 表示:“信任是決定 AI 或生成式 AI 項目成敗的關鍵因素之一。” 調查發現,57% 的高 AI 成熟度企業業務部門信任并準備使用新 AI 解決方案,低成熟度企業這一比例僅為 14%。Tamersoy 稱:“建立信任是推動使用的關鍵,使用是創造價值的第一步。” 數據可用性和質量仍是 AI 落地的主要挑戰。34% 的低成熟度企業和 29% 的高成熟度企業領導者將其列為主要挑戰。高成熟度企業中,48% 領導者認為安全威脅是三大障礙之一;低成熟度組織中,37% 領導者表示缺乏合適應用場景是最大障礙。 12. 風險提示 AI發展不及預期,算力需求不及預期,市場競爭風險。 本文節選自國盛證券研究所已于2025年7月13日發布的報告《國盛通信丨算力新起點——英偉達的四萬億》,具體內容請詳見相關報告。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