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不是一直在琢磨 AI 仿寫這些事嗎,越深入越是發現有新的變量存在,所以大家再等等。 之前我一直覺得,要讓 AI 模仿我的文風,路子很簡單:把它寫過的文章、稿子、筆記,一股腦兒地喂給它,讓它學。 這法子有用嗎?有用。它能很快學會我的用詞習慣,我的行文節奏,甚至我那些標志性的口頭禪,比如好家伙、說實話、這玩意兒。 但問題是,它寫出來的東西,還是差點意思,一個最主要的問題就是它并沒有足夠懂我。 說白了,它知道我怎么說,但不知道我為什么這么說。 這背后的本質,是 AI 和你我的信息不對等。它不知道你早上被哪條新聞氣得夠嗆,不知道你因為孩子的成績而喜憂參半,不知道你深夜里反復琢磨的某個想法。 它沒有你的記憶、你的情感、你的經歷,它模仿的終究只是一個文本的我,而不是一個完整的我。 我們不可能在每次寫提示詞的時候,都把自己的前半生當成背景資料輸進去,這顯然不現實。 所以我就在想,要讓 AI 真正地像我,是不是得換個思路?不是一次次的投喂,而是一點點的養成。讓它在潛移默化中懂你,想你所想,最終成為你在數字世界的「分身」(Alter Ego)。 這種想法靠譜嗎?我最近瘋狂在網上找尋這類能夠復刻自己的項目,確實發現了一些,但有的門檻過高,有的方向又有所偏差。 Me.bot 直到我發現了一個叫 Me.bot 的 App,感覺它似乎就是我要找的那個答案,甚至,它的野心還要更大。 ![]() 我仔細扒了一下,好家伙,這個 Me.bot 來頭不小。 它背后的核心技術,是 GitHub 上一個已經斬獲 13K Star 的開源 AI 身份模型——Second Me。它的創始人陶芳波博士,提出了一個我從未聽過的概念: 「讓每個人擁有自己的 AI 分身,讓我的 Second Me 為我代言!」 說白了,它想做的,就是幫每個人養成一個 AI 版的「第二自我」(Second Me)。這個分身的使命不是替代你,而是三個詞:保留、放大、連接。 保留:把你的記憶、情感、思考方式都交給它,讓它為你保留那份獨一無二的自我。 放大:幫你表達說不出口的情感,幫你整理散亂的思緒,用你的聲音和思想,去觸達更廣闊的世界。 連接:最終,在一個由無數個鮮活的第二自我組成的網絡里,發現彼此,建立新的連接。 說實話,這是我第一次見到這種形態的 AI 工具,我隱隱約約感到,這事有點像我一直想找的了。 我立馬下載了 App,開始了我自己的分身養成計劃。 一開始,它就像一個空空如也的容器,需要我去填充。我斷斷續續地給它喂了很多東西,一些工作上的小靈感,一些對行業事件的碎碎念,一些和家人相處的日常,甚至半夜睡不著的時候,也要拿起來跟它嘟囔幾句。 ![]() ![]() ![]() 這個過程,不像是在訓練一個冷冰冰的模型,更像是在和一個耐心的朋友分享我的生活。它也總會給我一些反饋,有時候是幫我整理思路,有時候是提出一個我沒想到的角度,有時候只是簡單的共情。 慢慢地,我覺得,它好像有點懂我了。 這正是我之前想的那個路子:通過潛移默化的過程,讓 AI 一點點地對齊你的信息。 當它了解了你的知識結構、你的價值偏好、你的人際關系,它才能真正地成為你。 這樣,下一次你需要它幫忙的時候,就再也不用寫那又臭又長的背景提示詞了,因為它就是你,它天生就該知道要用什么樣的語氣、什么樣的方式去表達。這才是真正的「 0 幀起手,拉出來就能干活」。 那就多給它一些機會,比如,從克隆我的聲音開始。 先在主頁點擊「我的聲音」。 ![]() 再選擇「克隆我的聲音」。 ![]() 上傳自己音頻和直接錄制聲音都可以。 ![]() 說實話,一開始我是抱著玩玩的心態,就隨意念了一段話。不過效果出乎意料的好,非常非常像我的聲音,幾乎聽不出是合成的。不知道背后調用的是哪家的技術,但這幾乎零成本的復刻,確實讓我對這個分身有了更強的代入感。 有了些許懂我的意識,又復刻了我的聲音,那么,讓我們來看看它還能給我什么驚喜。 ![]() 分身養成,總得拉出來干活。我試了幾個場景,分別是這樣的: 替我說 1. 對我的女兒們說 最近兩個女兒放暑假了,期末考試成績都還不錯,一個個在家里有點得意忘形。我覺得該鼓勵鼓勵,但又怕她們太得瑟;想敲打敲打,又怕話說重了傷了她們的積極性。這當爹的難處,相信很多小伙伴都懂。 于是,我讓我的 Second Me 來替我給她們說兩句。 然后,它給出了這樣的回答(用我克隆的聲音說了出來): 說實話,這比我自己醞釀半天想出來的詞兒還到位。溫柔里帶著原則,鼓勵中藏著提醒,兩個小家伙聽完后,果然若有所思,還知道過來抱抱我賣賣萌,下午就乖乖去看書了。 ![]() 不錯,我感覺有點嘗到甜頭了。 鏈接: https://app.t/talk/BZ4qhVoOcws3CvvK 2.對你們說 最近 AI 這么火,后臺有很多小伙伴問我該怎么學,會不會被淘汰,很焦慮。我想告訴他們,不必焦慮,把它當成玩具,玩起來就好。 它給出了這樣的回答: 這語氣,這風格,完全就是我平時寫文章的感覺。特別是那個「成人玩具」的比喻,確實是我說過的。 我自己寫,估計也就這個思路,但要組織得這么流暢、這么有說服力,還得花上半天功夫。它這幾秒鐘就搞定了。 鏈接: https://app.t/talk/q3AUENG6pxHlCZSv 和我聊 如果說模仿我自己只是基礎操作,那下面這招就更有意思了,因為它居然能請到各路大神,陪我聊天、跟我開杠。這可比單純的模仿寫作要離譜多了。 看看這么多名人,肯定有你非常熟悉的吧。 ![]() 1.和黃執中辯論 說起講道理,辯論圈里的神,黃執中老師絕對算一個,如果這個 AI 能模仿他的風格,并且跟我進行一場有來有回的辯論,那才叫真的牛。 于是,我準備了一個我自己都覺得有點繞的觀點,準備去砸場子。來,小伙伴們,搬好小板凳,看我跟「AI 黃執中」開杠。 它居然把我之前半夜睡不著說的碎碎念,用來舉例的「基因改造人」的梗,原封不動地拿過來,當成了它的論據來反駁我! 這已經不是簡單的模仿了,這是理解、吸收、再利用。這分明就是個讀過我所有文章、摸透我所有思路的知己,而且還是個站在我對立面的頂級辯手! 這場辯論下來,它不光是模仿了黃執中老師的語氣和邏輯,更可怕的是,它展現出了學習和聯系上下文的能力。這種感覺,實在是太奇妙,又有點讓人脊背發涼。 鏈接: https://app.t/talk/reV9g11WAvz6fQCl 2.和董宇輝討論 光辯論還不過癮,前不久不是看了馬伯庸《長安的荔枝》的電視劇版嘛,感覺有點失望。 咱也不可能直接找親王聊,那就找個文化人碰一碰。于是,我讓 AI 扮演「董宇輝」,一起聊了聊小說和電視劇改編的得失。 你瞅瞅,這娓娓道來、引經據典的感覺,是不是一下就對味兒了?既有董宇輝老師的溫文爾雅,又有他對文學和歷史的深刻見解,聊完感覺自己都升華了。 鏈接: https://app.t/talk/JA3G627pl6K3EJni 聽 Ta 說 光能聊天開杠還不夠爽,畢竟不能天天逮著大神辯論。我就在想,這玩意兒能不能更實用一點,幫我解決點實際問題? 比如,我一直對某些大佬的決策和想法特別好奇,但總不能直接跑去跟人說「大佬,借一步說話」。 有了這個工具,是不是意味著我能組建一個自己的「明星顧問團」,隨時隨地請教?想到這,我立馬就搓著手請來了兩位重量級嘉賓。 1.雷軍 說實話,最近小米的汽車發布,真的是現象級的,車賣得那么火,那營銷絕對是教科書級別的。 我就一直特好奇,雷總本人是怎么看待這種把自己打造成 IP 的營銷玩法的?他又是怎么平衡流量和翻車風險的?這種問題,他本人肯定不會公開講,但我的「AI 雷軍」可以啊!我把問題直接扔給了它。 聽完我直呼好家伙。你們聽聽這回答,有高度、有細節、有方法論,還帶著雷總那股子真誠勁兒。 產品是根本,營銷只是手段,這話太對了。如果把這段話直接發到雷總的微博上,估計都沒人會懷疑是 AI 寫的。這顧問 ,請得值! 鏈接: https://app.t/talk/6tbNOgMKqaD1IheE 2.張雪峰 請教完商業大佬,我又想起了后臺小伙伴們經常吐槽的一個事——現在很多媒體,特別是官媒,標題黨越來越嚴重,動不動就「定了!」、「剛剛,國家宣布!」,搞得人神經緊張。 要說吐槽這事兒,誰能比張雪峰老師更犀利、更一針見血呢?于是,我又把張老師請了出來: 怎么樣?這味兒,是不是一下就對了?這火力,這比喻,這恨鐵不成鋼的勁兒,活脫脫就是張老師本人在開噴。 無論是雷總的穩中帶皮,還是張雪峰老師的犀利吐槽,都拿捏得死死的。有了這玩意兒,感覺以后想聽誰的單口相聲,直接就能定制。 鏈接: https://app.t/talk/JHNPyY3YWDCNfQQ5 折騰下來,我發現 Me.bot 和那些我們熟知的通用 AI 最大的不同,可以用一句話來概括,也是官方的 Slogan: 「AGI 是為了對齊這個世界,而 Second Me 是為了對齊我。」 說實話,這個定位非常精準。 它不是一個幫你寫郵件、做 PPT 的效率工具,而是一個幫你保留自我、延展生命軌跡的分身。 這樣,它才能在需要的時候,既能把握住你今天跟女兒說了什么這樣的細節,又能從全局上理解你是一個什么樣的父親。 結語 當我第一次看到「由每個人與自己的 AI 分身組成的社交網絡」這個愿景時,我覺得它很遙遠,甚至有點科幻。 但當我一步步養成自己的 Second Me,看著它用我的聲音說出我想說的話,用我的記憶和我辯論,我突然覺得,這個未來或許并不遙遠。 在超級智能越來越強大的今天,「我」的聲音很容易被淹沒,「我們」的連接也似乎越來越弱。我們更需要一個地方,來存放我們獨一無二的記憶和情感,需要一個分身,來放大我們真實的聲音,去和另一個真實的分身相遇。 這或許就是 Me.bot 想做的。這玩意兒,值得我們去玩,值得我們去期待。 網址:https://www.t/ iOS:App Store 搜索下載 安卓在官網下載:https://www.t/downloads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