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想財富自由,難道每個人都能財富自由? 肯定是不可能的。 道理很簡單,如果人人都能財富自由,那誰去送快遞、送外賣、干苦力活呢? 人類社會,永遠都呈現出“金字塔”的結構。 金字塔越往上,人(精英)越少,積累的財富越多。而金字塔越往下,人(底層)越多,積累的財富越少。這,其實是跟人之“財運”成正比的。 一輩子都沒有財運的底層人,大概率都有這些特征。 一、缺乏腦力,而傾向于體力。 常言道:“勞心者治人,勞力者受制于人。” 有心術、謀略、腦子的人,基本都可以拿捏別人。而缺乏心術、謀略、腦子的人,基本都會被人所拿捏。 被人拿捏,終究會活成牛馬、韭菜、螺絲釘的模樣。 你覺得,牛馬、韭菜、螺絲釘,真的可以賺到錢嗎?不僅賺不到錢,還需要賠上自己的青春、精力、時光。 如何才能擺脫牛馬、韭菜、螺絲釘的命運呢?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提高腦力。 特別是在高科技、高內卷的今天,以及未來,人與人之間比拼的,并不是單純的體力,而是一定程度的腦力。 腦子強,自然干啥都賺錢。腦子不思考,基本都會處處受阻。 二、認知膚淺,看不透社會的邏輯。 什么樣的人,認知偏向于膚淺、蜻蜓點水、毫無深度? 一個很直觀的特點是,做事盲目,缺乏邏輯,動不動就以“毒雞湯”或者“不切實際”的東西,來安慰自己。 比如說,你跟他談經濟,他跟你談烏托邦。這樣的人,基本都是很膚淺的。 比如說,你跟他談社會關系,他跟你談努力。這樣的人,基本都是很膚淺的。 比如說,你跟他談利益邏輯,他跟你談主義。這樣的人,基本都是很膚淺的。 一個人,看不透現實的真相,動不動就把“努力”“主義”“幻想”等等掛在嘴邊,那他99%的可能,是窮人。 社會邏輯,市場邏輯,經濟邏輯,那是很復雜的,不是你說幾句“努力”“主義”就有用的。認知,千萬不能務虛,而應該要務實。 三、人云亦云,沒有自己的主見。 有一個心理學概念,從眾效應。 什么是從眾效應?就是指“隨大流”的心理想法。看到別人做什么,自己也跟著做什么,絲毫不思考自己是否適合。 舉個例子,看到別人買房,自己也跟著去買房。他們沒有想過,現在的樓市如何,未來的債務情況如何,自己能不能負擔得起。 舉個例子,看到別人炒股,自己也跟著去炒股。他們沒有想過,現在的股市如何,或者說,股市的本質如何,自己有沒有這個能力和經驗。 人云亦云,始終是“人財兩空”的開始。 試想,如果你是莊家、精英,看到底下一堆人,都在隨波逐流,人云亦云,那你收不收割他們呢? 肯定會選擇收割。不是莊家、精英,讓普通人活成韭菜,而是普通人隨波逐流,讓自己活成了韭菜。
四、缺乏執行力,無法抓住機會。 一個人,要想發家致富,就需要吃到時代的紅利。 如何才能吃到時代的紅利呢?首先,要發現紅利。其次,要抓住紅利。最后,才能夠吃到紅利。 發現紅利,需要當事人具備一雙慧眼; 抓住紅利,需要當事人具備極強的執行力; 吃到紅利,需要當事人具備一定的運氣。 也就是說,先要拼能力,然后才拼運氣。如果連能力都比不過別人,那在運氣方面,只會更加差勁。 什么是真正的能力?我想,是一個人對于時局的敏銳觀察,以及對于某些追求的強大執行力。如此,才會有成功的可能。 文/舒山有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