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想福祿壽三全,難道人人都能得償所愿嗎? 肯定是不可能的。對于絕大多數(shù)人來說,別說擁有福祿壽了,能夠占有其中一點(diǎn),就已經(jīng)很不錯了。 有福的人,未必有祿;有祿的人,未必有壽;有壽的人,未必有福。 可見,此事古難全,大部分人的人生并不是完美的,而是存在不足的。所謂“魚和熊掌不可兼得”就是這個道理。 當(dāng)然了,肯定有極小部分人,可以命長福厚,擁有福壽。這就需要看一定的條件了。 一個人,能不能命長福厚,看四個條件,其實(shí)就清楚了。 一、是否具備一定的“氣數(shù)”。 有一個很玄乎的說法,氣數(shù)。 什么是氣數(shù)?就一句話,三寸氣在千般用,一旦無常萬事休。 大到一個王朝,小到一個凡人,都是存在氣數(shù)的。諸葛亮在上方谷感慨“漢室氣數(shù)已盡”便是如此。 隨著漢室走到盡頭,諸葛亮的氣數(shù),也走到了盡頭。反觀諸葛亮的死對頭司馬懿,竟然笑到了最后。 為什么司馬懿可以笑到最后?因?yàn)樗抉R懿有著晉朝的氣數(shù)。晉朝尚未奠基,司馬懿自然就死不了。 我想,這就是天意、命運(yùn),對于凡塵人事的安排吧。 萬般皆是命,半點(diǎn)不由人。也許,影響你一生的,就是你所看不見,摸不著的氣數(shù)。 二、是否一路上所遇“善緣”。 不論是貴人,還是機(jī)會,我們都可以統(tǒng)稱為“善緣”。 總有人一輩子都遇不到善緣,只能活成貧窮、落魄、困苦的樣子,最終死得悲催。 總有人一輩子都吃到了紅利,遇到了貴人,活成了幸運(yùn)、順利、安穩(wěn)的樣子,沒有什么遺憾,瀟灑離去。 都是人,為什么命運(yùn)的差距,會如此之大呢? 就跟“善緣”二字有關(guān)。命帶善緣,一路順?biāo)欤幻鼛蹙墸宦纷璧K。 你看韓信,因?yàn)橘F人蕭何、劉邦,而走向人生巔峰。最后也因?yàn)橘F人蕭何、劉邦,而死于非命。一生悲欣交集。 反正,人,哪怕再有本事,也是需要有“憑借”的。貴人、機(jī)遇,就是憑借的一部分。 三、是否具備“趨吉避兇”的智慧。 在《周易》里邊,有一個說法,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 意思是,君子啊,就該保持積極奮進(jìn)的姿態(tài),同時有所防備,如此才能避免禍?zhǔn)隆?/p> 夕惕若厲的本質(zhì),就是“趨吉避兇”。趨向于吉利的事兒,而遠(yuǎn)離兇險(xiǎn)、不幸的事。 說起來,自然簡簡單單,可做起來,那就比較困難了。 對于絕大多數(shù)普通人來說,別說趨吉避兇了,不自討苦吃,就不錯了。 要知道,絕大多數(shù)普通人的不幸,并不是老天爺造成的,而是他們自己選擇錯誤導(dǎo)致的。 人啊,要么“自求多福”,要么“自討苦吃”。不幸的是,自求多福的人,占了極少數(shù)。而自討苦吃的人,占了大部分。 這就是“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的根源。
四、是否擁有“知天達(dá)命”的悟性。 相信我們都聽過,五十而知天命。 什么是“知天命”呢?其實(shí),這分為兩點(diǎn),首先是知天,其次是達(dá)命。 也就是說,我們先要知天,進(jìn)而才能臻至達(dá)命的境界。 知天,就是通曉天意,搞清楚自然的規(guī)律。達(dá)命,就是順勢而行,讓命數(shù)得以通達(dá)。 就跟“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一樣。講究的,并不是逆向而行,而是順向而行。 比如說,市場火熱的時候,適合沖進(jìn)去投資一番。而市場蕭條的時候,適合趕緊套現(xiàn)跑路。 適合做什么,那就去做什么。而不適合做什么,那就往后退一步。 知天,而不逆天。達(dá)命,而不強(qiáng)求。順其自然,方為天意。 文/舒山有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