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要給裝家打上星標,就不會錯過裝修干貨啦! 一個家里使用方式可能性最多的空間就是客廳,它承載著社會性的人際關系變化、生活方式變革的思潮。所以客廳怎么做,早已不是表達審美就可以了,而是要能支撐一家人內心向往的生活。 有這樣一種內心的驅動:不想管客廳叫客廳,而稱其為起居室——這里是我起居坐臥的所在,不是招待客人的地方。深層的原因就是整個社會人和人的關系都在發生變化,以往周末去誰家坐坐、晚飯抬腳就能進朋友家聊到深夜的場景已經銳減。正襟危坐待客,不如自己的愜意自在。 既然如此,大家都在如何使用客廳? 或者說,大家向往著如何使用客廳呢? 最近有一個答案勝率特別高,它就是:學習型客廳 ![]() 學習型客廳,如此命名并不是為了拘束行為——你必須要多多學習!而是來源于它的兩個標志性符號:滿墻的書架,居中的書桌。 ![]() 什么家庭需要它 有的是親密度很高,家人總是喜歡膩在一起的。因為主觀上就喜歡在一起,所以并不拘泥于在一起"做什么",哪怕只是吃吃喝喝聊聊天、打個牌、玩個桌游、開個小會,都很幸福。 ![]() 這些事兒把沙發圍合、在茶幾上不也能做嗎?在"能"的層面上來說當然是能,但沙發是引導人后仰靠坐的物件,坐在上面然后探身往前是很累的。沙發圍合中間設置茶幾,需要留出走道的空間,這也拉遠了彼此之間的距離,不足夠親密。 有的是家庭成員有深度愛好的,比如書法、木工、手工。 ![]() 擁有一間手工房、一間專門的書房,能沉浸在里面做自己的事情當然很好很好。只不過現在的生活節奏有可能是:我們往往是得閑十來分鐘就被事兒牽著忙一會兒,再得閑半個小時又想起來有事要做。時間碎片化導致總感到沒有“自己的時間”,只能把小碎片交給手機。 ——如果,在空間的中心就有擺著自己愛好的大桌,一旦閑下來就能靠近擺弄,即使在愛好上沒有搗鼓出具體的成果,總對心靈有了些許滋養。 事實上,大人的愛好也熏陶著孩子,大人沉浸在愛好中的專注也能感染孩子。這種耳濡目染的承習,比任何語言都有用。 ![]() 當然,最對口的就是學習型家庭—— 每個人都在進步,每個人都在輸入,只不過每個人有自己的輸入內容和介質。 ![]() 因為閑暇之時便想要去讀些書、辦點功、自學些什么,所以學習型家庭的休閑時光就是在輸入。從思想滿足度來說,這樣的輸入與刷劇看手機飲茶擼貓是一個性質。 ![]() 因為有可能還會一起研究些什么,所以還可以設置黑板白板以供開放式地書寫和展示。 ![]() 打造時的要點 因和果互為起點,這類型客廳的書架都小不了,基本都是頂天立地、書籍滿滿當當,這很容易就形成氣氛,氣氛舒適就成了風格。 所以,書架一定會大,也一定要大,才好看。 ![]() 其次是大桌的放法。書桌上有大量用電設備,書桌如果居中就要在地上設置地插、電源插在地插上就拖著數條電線吊著很難看,所以書桌往往對著墻設置。 但,學習型客廳的大桌強調的是多人易靠近、圍合使用,居中是關鍵。 那么插座該如何解決?其實有很多方法,最極致隱藏電線的方法就是在桌腿內部穿電線到桌面,桌面開槽裝插座。 還有一個重點是燈光。首先空間里需要一個大面積的柔和環境光,然后針對桌面進行足夠照度的燈具設置,在其他的沙發位置設置小臺燈,這樣空間的光源就好看又好用了。 ![]() 結語: 學習型客廳是一個可能性,它不是唯一答案。 時光洪流,我們擁有的片刻太短暫,也因此太珍貴。所以每次設計,我們都希望幫房主明晰出自己最想要的生活,然后一起努力實現它。 你的客廳是什么樣子?它離你的向往還遠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