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洞——不一樣的時空,不一樣的故事,歡迎訂閱的樹洞公眾號。點擊標題藍字“樹洞書社”關注,我們將為您提供有價值、有意思的延伸閱讀。 你們了解我嗎?可以很確定的說你們只是了解我的冰山一角,我對自己都只是一知半解,不能說完全清楚自己,每一天都是活在未知的自己里。 這幾天和一群朋友組團玩游戲,幾乎連續三天熬夜通宵,雖說身體好,到了凌晨都覺得沒啥問題,但還是逼自己按照日常作息一日三餐,保持一定的睡眠時間和鍛煉,只有這樣才能玩的更久,活的清爽。 朋友他的感受也很深,并且寫了一篇文章來表達他游戲時候的感受。 凌晨三點,手機屏幕的光在黑暗里格外刺眼。當最后一個敵人倒下,游戲勝利的音效響起時,我卻沒等來預想的興奮,只有一陣突如其來的空虛——看看鏡子里黑眼圈濃重的自己,再想想被擱置了一周的工作、沒回復的家人消息,突然覺得,是時候從這場“虛擬狂歡”里醒過來了。
其實沉迷的信號早就出現了。曾經只是睡前玩半小時放松,后來變成“再打一局就睡”,直到天亮;朋友約聚餐總說“沒時間”,卻能在游戲里連續奮戰8小時;明明計劃好要學的技能、要讀的書,都被“等這波活動結束再說”無限拖延。游戲里的等級在飆升,現實里的生活卻在滑坡。
真正讓我決定改變的,是某天看到媽媽發來的消息:“你爸說好久沒跟你視頻了,他學會了做你愛吃的紅燒肉?!蹦且豢?,游戲里的廝殺聲突然變得很遙遠,我才意識到,自己把太多本該分給生活的時間,都喂給了虛擬世界。
改變的過程遠比想象中難。剛開始的幾天,手指總下意識想點開游戲圖標,睡前沒了打怪的目標,反而輾轉難眠。我試著把手機放在客廳,睡前用半小時讀紙質書,沒想到翻著翻著,竟然找回了高中時沉浸在文字里的平靜。
為了對抗“無聊感”,我給生活加了很多“小任務”:早上提前半小時起床,給自己做一份簡單的早餐;午休時不再刷游戲攻略,而是去樓下公園走兩圈,看看曬太陽的老人和嬉鬧的孩子;周末約朋友爬山,爬到山頂時風吹過臉頰,那種真實的舒暢,是游戲里的特效給不了的。
最意外的是,當我不再被游戲捆綁,反而有了更多精力去處理工作。之前總覺得“沒時間”做的方案,現在下班后兩小時就能高效完成;之前懶得回復的消息,現在能耐心和朋友聊上幾句,關系也慢慢熱絡起來。原來不是時間不夠用,而是我把它浪費在了無意義的循環里。
現在的我,偶爾也會玩游戲,但不再是為了“沖排名”“怕掉隊”,只是作為偶爾的放松。更多時候,我享受著生活里的“小確幸”:媽媽做的家常菜、雨后空氣里的青草香、讀完一本書的成就感、和朋友大笑的瞬間……這些真實可觸的溫暖,才是支撐我們走下去的力量。
如果你現在也陷在游戲的漩渦里,別害怕“戒斷”的痛苦。生活從來不是非黑即白的選擇題,我們不必完全否定游戲的快樂,只是要學會做自己的主人——當你按下暫停鍵,會發現真實的世界里,有更值得探索的地圖,有更需要珍惜的“隊友”,有比虛擬成就更動人的風景。
從今天起,試著把生活的遙控器握在自己手里吧。你會發現,關掉游戲音效后,能聽到更多生活的聲音——那是屬于你的,真實又熱烈的聲音。
如果你以天為單位,什么也看不到,就只能寄望于運氣。人最大的弱點就是,只想做賺錢的事,卻低估了那些值錢的事。目前出書《佛陀在世間》《孔子假如生活在現代》 《老子在這里》 點亮在看,愿你歷經風雨洗禮后,遇見更好的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