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祖諶公義勇,字銳堂,生于乾隆己酉年十二月十八日子時; 師公林公孝鼎,字新齋,生于嘉慶戊寅年二月三日午時。 六脈沉遲濁貴溫,升羊蒼白桂苓荊。再加獨活合香附,一劑回陽起伏陰。 六脈沉遲無力清,培陽補氣芪術參,若逢數體兼調血,歸熟鹿膠并女貞。 六脈浮大降兼清,熱中寒故扁參苓。若兼浮數尤宜斂,芍藥淮山酸棗仁。 六脈浮緩大非輕,表邪須解散兼溫。桂枝荊芥防羌合,蒼術柴蘇香附苓。 六脈浮洪無力虛,淮牛參扁荔黃需。更兼促體知炎亢,壯水清金疾可除。 六脈浮遲濡緩清,若逢無力氣虛明。助脾保肺宜參術,納氣歸元荔核分。 六脈微短氣血虛,山術歸元參芡余,弱體知是精不化,鹿茸枸杞山茱萸。 六脈沉空納氣先,若空肝腎法依然,茴蘆荔核隨拈用,更入熟支氣海填。 六脈浮無沉候空,補上填下地芪同,欲升欲降還須補,無礙前途藥力庸。 脈診洪數必躁煩,清火滋陰法最先,若或風邪頻鼓燥,藥宜扁泡芥荷兼。 肺診沉弱必昏迷,溫補還須大熱提,若有寒邪頻蔽結,藥用桂附麻姜奇。 浮清不足沉濁余,升陽參術兼黃芪,下元溫散天雄桂,羊合還同香附施。 浮沉不足當調中,若屬有余執中庸,浮濁沉清溫代散,沉空浮數單散風。 證宜補陰脈緩遲,純陰不受法須知,從陽引陰先桂附,歸地支元龜杞宜。 證宜補陽脈數洪,純陽不受豈成功,從陰引陽淮牛膝,杞地鹿茸桂附從。 兩尺沉余兩寸弱,中焦不運君須熟,不治上焦直用升,尺空填腎功堪續。 心命脈微細澀遲,弱兼濁象夢遺知,天雄最忌宜茯棗,鹿杞參歸芡薯枝。 肝脈弦長滑急洪,須防內出中痰風,服宜芥獨防羌桂,香附白蒼忌蠶蟲。 膻中氣伏兩乳間,六脈沉空嘔吐連,參補桂溫行氣速,荔納還須熟地填。 太沖氣原伏丹田,六脈沉滯少腹連。溫命蘆巴膠杞補,芪升附燥氣回焉。 膻中氣滯兩寸微,隨用參芪益氣虧,姜附宜溫兼鹿杞,附檀行氣荔納歸。 太沖氣滯兩尺弱,隨用地支補水足,寒加升蒼否北芪,杞戟鹿膠助氣速。 陽邪陰入化從陰,治貴辛溫忌苦平,桂附麻黃香附藿,少須一服汗淋淋。 脾病食多飽脹翻,法當補腎養先天,若兼胃病咽難下,心火能生土自堅。 愛發怒者津液虧,清肝補腎勿遲回,沙力參扁芡實等,歸地桂同荔小茴。 腫脹皆因氣耗傷,陰凝不化補真陽,參芪桂附同香附,鹿杞枳苓并白蒼。 痰飲食多喘脹難,脈皆細數微弱兼,宜服鹿枸龍山芡,狗脊參苓橘附參。 久痢皆因臟腑虛,參芪枸芡鹿龍須,陽加熟地陰加附,扁豆多多痢自除。 帶證由來命脈洪,陰陽雙補杞黃功,參芪歸芡巴牡蠣,紅轉丹山扁棗棕。 寒熱相兼脈甚微,鹿龍參芡杞同歸,新方蛇蛻前椒酒,截瘧堪施似瘧非。 牛皮皺起眼白珠,用藥須知系精枯,一服地黃歸芍藥,更加枸杞與山茱。 珠多白點號云星,淡綠難痊黃色生,實用升溫散風濕,虛專補血并添精。 傷寒之證脈數洪,枯色象兼黑舌終,宜服地黃麻粉澤,若生津液可無兇。 暴證咳嗽若屬陽,麻蘇穗貝葛荊羌,屬陰茯桂辛獨活,姜附五味半夏香。 受濕脈濡霧露侵,脾傷緩細汗沾襟,服宜蒼白升香獨,澀必精虧杞鹿參。 心跳原來有兩端,若逢脈濁散風寒,脈清自是怔忡病,膝地棗桂荔核兼。 腎竅原開咽舌間,火攻泡起藥難痊,女貞丹地淮牛膝,一服如瘳命自天。 失紅之脈若滯凝,必有瘀血據三陰,氣血須補香蒲等,熱宜扁泡寒蘇荊。 腸癖皆因臟有寒,升蒼獨芥桂香兼,陽芩陰附隨加減,噤口黃參扁芡山。 癥脈無神實在沉,獨兼中候象聚凝,不離痛處皆血積,溫補須兼藥味辛。 瘕脈柔和調暢兼,獨空沉候力如綿,時移痛處原由氣,溫補須知保氣先。 喉癬之證屬傷陰,咽舌白干語失音,治此須先津液足,地黃湯服可回生。 喉痊之癥貴滋陰,咽舌干燥破濫頻,早服地黃湯一劑,銀力蟬芥風熱清。 沖心疝氣起丹田,胸腹牽連痛不堪,納氣荔茴兼桂熟,鹿膠枸杞氣歸元。 舌委皆原氣虛脫,若逢舌強氣壅余,散風芥獨香附炒,針刺入筋用墨涂。 肺痿皆原假熱虛,熱清虛補病全無,肺癰熱極先清熱,土茯銀花敗毒需。 狐惑熱證寒極生,口唇瘡發及肛門,須于脾腎提寒濕,獨力荊蟬土升銀。 月奸癆脈與喜同,細診沉候獨空空,服宜參志歸神戟,棗芡丹枝切忌攻。 女人經閉無通經,補氣氣行血自行,身痛脈多濡弱細,當歸芪術地黃參。 惡阻懷胎發吐頻,補脾之藥貴和平,砂仁蔻術同藿梗,若服丁香反賊生。 乳痛須于任脈求,獨芥升歸橘薇投,大加花粉苡苓梔,少許麥芽疾自瘳。 酒火皆因風濕寒,升清降濁自然安,天雄蒼白升丁獨,姜桂苓香扁豆參。 整理者注:關于清濁,《診宗三昧》: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