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后人真跡出土!整整18篇一字未損,揭露最真實的古人筆法 王羲之的書法,哪怕歷時千年,仍是每位書法人心中,不可替代的“圣物”,特別是其中筆法,變化豐富,醇厚正統,后世的虞世南、張旭、顏真卿、米芾、蘇軾等人,均是師父教導,臨摹真跡,掌握他的秘法,才有所成就。 然而,現代人若想學習“王書”,以此悟透,十分困難,首先名師指導,這點不現實,正統“二王”筆法傳承譜系,早在宋朝斷代,其次,魏晉距今久遠,傳世真跡稀少,多是拓本。 拓本的字跡漫漶,不夠精善、純正,更有甚者,臨學過多,產生僵化、拘謹之病,因此我們學習古法,不能只盯著“王書”,晉唐筆法口傳手授,傳承譜系里的繼承人,技藝純正,非常值得臨學。 例如王羲之的曾外孫——謝靈運,就有一件巨幅真跡出土,囊括18篇真跡,一字未損,揭露最真實的古人筆法,此作就是《草書冊》,我們先看謝靈運,他是魏晉的大文豪,修養深厚。 李白曾感嘆:“謝公宿處今尚在,淥水蕩漾清猿啼。腳著謝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見海日,空中聞天雞”,由此可見,謝靈運的學養、氣質之不俗,這也影響到書法,受到前輩熏陶,自幼學習書法,繼承家傳筆法。 相比專業的書法家,其字多了一層儒雅的高級文人氣,意韻更深厚,譬如這幅《草書冊》,凝聚他的全部精髓,卷內共計1000余字,囊括最精妙的手稿,篇幅短小,用筆自然,毫不刻意。 謝靈運的小草,融合章草的隸意波磔,還有王羲之行書的暢意、俊麗,通過筆毫絞轉與提按,變化線條的筋骨血肉,起筆露鋒,如劍客出鞘,依據字勢,靈活轉換筆鋒,運筆中途,多用中鋒,線條飽滿遒勁。 字字剛柔盡備,比如“藥餌情鎖止”的“藥”字,“艸”部簡化2點露鋒起筆,下面如同“樂”字的部分,絞轉暢意,筆絲輕微相連,盡顯飄逸。 至于章法,乍一看,每篇的排布緊湊,實則行距寬松,字間氣脈暗連,形成“疏散蕭淡”的意韻,而且墨色濃淡、粗細等,對比鮮明,更具節奏韻律。 《草書冊》系統、清晰的展現古人筆法,我們可時常臨摹,學習古人筆法,了解傳統的典雅、蕭散之氣,若把卷內的草字技法,盡數掌握,日后臨摹諸朝,學習狂草,基本不是問題。 而今,我們對謝靈運《草書冊》,進行1:1超高清復刻,推出便攜經折裝,全卷加入現代字注釋,幫助初學者識讀,非常適合臨摹與欣賞,與原作毫無二致,見此品如見原作,市面獨此一家,若您喜歡可點擊下方商品鏈接一觀。 作品為我店獨家版權,侵權抄襲者必究!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