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腸管狀腺瘤切除以后會再發嗎?!切除后有什么要注意的呢? 1982年全國結直腸癌協作組病理專業會議提出了統一的結直腸息肉分類方法,分為新生物性、錯構瘤性、炎癥性、化生性和其他;其中更具現實意義的應用將新生物性視為腺瘤性息肉,是公認的癌前病變。腺瘤性息肉包括管狀腺瘤、絨毛狀腺瘤、管狀絨毛狀腺瘤、傳統鋸齒狀腺瘤(TSA)、廣基鋸齒狀腺瘤/息肉(SSA/P),其中管狀腺瘤最為多見。
目前認為結直腸癌大多數由腺瘤發展而來,并且結直腸癌并非突然發生,絕大部分通過“正常黏膜-腺瘤-腺癌”的順序發展而來。切除腺瘤性息肉可減少結直腸癌的發生,腺瘤性息肉發生率與結直腸癌發生率呈正相關也得到了流行病學的證實。 此次新聞中我們看到拜登總統復查的建議時間為“7~10年”,而中國人與西方人結直腸癌流行病學比較有3個特點:① 直腸癌比結腸癌發病率高,比例為1.2:1~1.5:1; ② 中低位直腸癌占直腸癌的70%; ③ 青年人(<30歲)比例高,占12%~15%。 正因如此,我們國人的復查監測時間需要前置。參考2012中國結直腸腫瘤篩查、早診早治和綜合預防共識意見,2020年美國結直腸癌多學會工作組(USMSTF)惡性結直腸息肉的內鏡識別和管理策略,2020年中國結直腸癌診療規范等都強調息肉切除術后監測的重要價值,我們整理回答幾個常見問題。 ① 改善飲食結構,均衡營養,增加膳食纖維的攝入,減少紅肉及加工肉類攝入,少吃含有過多飽和脂肪酸的動物脂肪。 ② 適當補充鈣劑和維生素D。 ③ 對血葉酸水平較低者,可適量補充葉酸。 ④ 戒煙,避免過量飲酒。 ⑤ 適當運動,避免肥胖。 ⑥ 作息及飲食規律,避免熬夜。 有研究表明,NSAIDs和選擇性COX-2抑制劑(對應的代表性藥物分別是阿司匹林和塞來昔布)有助于減少腺瘤切除術后再發,但更建議使用于具有再發或結直腸癌高危因素的患者,因同時需考慮到藥物可能帶來的潛在副作用。 補充鈣劑和維生素D、高纖維飲食(包括五顏六色的蔬菜)、及n-3多不飽和脂肪酸(n-3 PUFAs,也叫ω-3多不飽和脂肪酸,主要來源于亞麻籽、胡桃仁及其種子油中、芥末籽油、大豆油、海洋生物或深海魚類)、富含維生素E、姜黃素、白蘆藜醇、槲皮素、葉酸、大蒜、鎂及硒的食物亦可能有一定預防作用。此外,也有研究表明聯合使用阿司匹林及n-3 PUFAs可能比使用單一藥物預防效果更好。
腺瘤性息肉有再發傾向,這是患者基因及環境共同作用的結果,即便改善飲食及使用藥物可能有助于減少再發,但患者的基因就目前而言是無法改變的,因此依靠攝入食物及藥物來減少腺瘤再發的作用可能是非常有限的,那么最好的策略應當是腺瘤切除后也要定期復查腸鏡。 貓大夫醫學科普前年的一篇文章“據說“做一次腸鏡能保17年,是不是真的?”曾經掀起網友對腸鏡檢查和復查的熱議,如今再看更有味道。決定復查間隔的因素不僅與前次息肉大小、數目、病理結果有關,更與結腸鏡檢查的質量有關!以下是影響結腸鏡檢查質量的比較重要的因素: 其一,腸道準備。腸道準備不充分可能大大減小操作視野,不僅增加結腸鏡操作風險,也增加了檢查困難度,降低了盲腸插鏡率,更重要的是降低腺瘤檢出率(ADR),最終導致腺瘤無法發現,為腺癌出現留下后患。 其二,腺瘤漏診率。2020年業內權威的胃腸病學雜志發表文章稱結腸鏡檢查的腺瘤漏診率高達26%!!這就意味著一次結腸鏡檢查后26%的患者有腺瘤但未發現。我們知道腺瘤的癌變和大小呈正相關,另有>1cm腺瘤的漏診率為2%~12%的報道,可見漏診是結腸鏡檢查客觀存在的問題且并不少見!但對于患者來說,拿著一份“所見結直腸黏膜未見異常”的報告能否安心、是否復查、何時復查,這是一個艱難考驗。也由此引出一個概念,“間歇期癌”,其定義為在篩查和篩查后監控中被診斷的癌,間歇期結直腸癌的發生率為0.3%~0.9%,主要為新腺瘤的快速生長、上次腺瘤處理不完全和上次檢查漏診等所致。 由于結腸鏡是腺瘤切除后隨訪監測的主要手段,世界各國均制定了隨訪管理策略,核心依據是腺瘤大小、數目及病理類型,以我國共識意見為主,結合部分國外共識及指南,總結建議如下:建議1:有腺瘤處理不完全者建議術后追加內鏡或外科治療,完整切除。 建議2:切除后病理確診為高級別上皮內瘤變(包括原位癌、黏膜內癌)者術后3~6個月第一次復查。 建議3:腸道準備不充分者(內鏡醫生評分為依據),術后1年第一次復查。 建議4:對于1~2個腺瘤(直徑<10mm)在腺瘤切除術后1~3年初次復查。 建議5:對于3~10個腺瘤,任何一個腺瘤直徑≥10mm、有絨毛結構者在腺瘤切除術后1年內第一次復查。 建議6:對于10個以上腺瘤者,應考慮是否有家族性息肉病,并在1年內復查。 建議7:對于傳統鋸齒狀腺瘤和廣基鋸齒狀腺瘤,隨訪時間均應在3年內,有多發腺瘤、直徑≥10mm腺瘤、病理有高級別上皮內瘤變情況者,應3~6個月初次復查。 建議8:再次復查無腺瘤者再發時間可延長到5年,仍有“建議4、5、6”情況者按相應情況復查。 建議9:結腸鏡復查應權衡篩查風險與獲益,80~85歲不宜再做篩查,也可以以患者期望壽命作為終止復查的依據。 其中建議4-9的前提是:高質量腸鏡檢查,腸道準備充分,如未達到該條件,則建議提前復查。 結腸鏡篩查勢在必行,而腺瘤切除后并不是一勞永逸,仍有再發的傾向。因此,患者腺瘤切除后仍需定期復查,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保衛腸道,才能保證健康!!Recommendations for Follow-Up After Colonoscopy and Polypectomy: A Consensus Update by the US Multi-Society Task Force on Colorectal Cancer. Gastroenterology. 2020.Principles for Evaluation of Surveillance After Removal of Colorectal Polyps: Recommendations From the World Endoscopy Organization. Gastroenterology. 2020.中國結直腸腫瘤篩查、早診早治和綜合預防共識意見(二)[J]. 中華消化雜志, 2012.中國結直腸癌診療規范(2020年版)[J]. 中華胃腸外科雜志, 2020.2015年內鏡下結腸直腸息肉切除術相關指南與共識解讀[J]. 世界臨床藥物, 2015.Guideline Adherence to Colonoscopic Surveillance Intervals after Polypectomy in Korea: Results from a Nationwide Survey. Gut Liver. 2018.European guidelines for quality assurance in colorectal cancer screening and diagnosis. First Edition--Quality assurance in endoscopy in colorectal cancer screening and diagnosis. Endoscopy. 2012.Nutritional prevention of colorectal cancer. Proc Nutr Soc,2021.預防腸息肉,這里有份超全食譜!——醫學界消化肝病頻道公眾號內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