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敏性鼻炎的治療藥物主要包括抗組胺藥、鼻用糖皮質激素、減充血劑、白三烯調節劑等,以下是常用藥物的分類總結: 一、抗組胺藥(緩解噴嚏、流涕、鼻癢) - 口服藥: ? - 氯雷他定(起效快,嗜睡副作用輕) ? ![]() - 西替利嗪(適用于成人及兒童,可能有輕微嗜睡) ![]() ? - 依巴斯汀(長效,每日1次,副作用少) ? ![]() - 地氯雷他定、左西替利嗪(第二代抗組胺藥,安全性更高,適合長期使用) ? - 鼻用噴劑: ? - 氮卓斯汀鼻噴劑(直接作用于鼻腔,起效快,緩解局部癥狀) ![]() 二、鼻用糖皮質激素(控制炎癥,長期治療首選) - 布地奈德鼻噴劑(適用成人及6歲以上兒童,抗炎效果強) ![]() ? - 糠酸莫米松鼻噴劑(適用于2歲以上,安全性較高) ? ![]() - 氟替卡松鼻噴劑(強效抗炎,適合中重度癥狀) ? - 曲安奈德鼻噴劑(緩解鼻塞、鼻癢效果明顯) 特點:需規律使用(通常每日1-2次),數天至1周起效,長期使用需遵醫囑。 三、減充血劑(短期緩解鼻塞) - 鹽酸羥甲唑啉滴鼻液 ? ![]() - 鹽酸賽洛唑啉鼻噴劑 注意:連續使用不超過7天,避免長期使用導致鼻黏膜反跳性充血、藥物性鼻炎。 四、白三烯調節劑(輔助治療,尤其合并哮喘時) - 孟魯司特鈉(口服,適合過敏性鼻炎合并哮喘或鼻塞明顯者,需遵醫囑使用) ![]() 五、其他輔助藥物 - 肥大細胞穩定劑:如色甘酸鈉滴鼻液(安全性高,適合兒童,起效較慢,需提前使用) ? - 抗膽堿藥:如異丙托溴銨鼻噴劑(減少流涕癥狀) 用藥原則 1. 輕度癥狀:首選口服抗組胺藥或鼻用抗組胺藥。 ? 2. 中重度癥狀:鼻用糖皮質激素聯合抗組胺藥。 ? 3. 鼻塞明顯:短期(<7天)加用減充血劑。 ? 4. 長期治療:以鼻用糖皮質激素為主,需在醫生指導下調整劑量。 具體用藥需根據癥狀嚴重程度、個體差異及醫生建議選擇,避免自行用藥。 過敏性鼻炎在中醫屬于“鼻鼽”范疇,治療多以益氣固表、散寒通竅、祛風止癢為主,以下是常用中成藥總結: 一、益氣固表類(適用于肺氣不足、易反復過敏者) - 玉屏風顆粒 ![]() 成分:黃芪、白術、防風。 功效:益氣固表,增強免疫力,減少復發,適合遇風噴嚏、流清涕、乏力者。 ? - 辛芩顆粒 ![]() 成分:細辛、黃芩、黃芪等。 功效:益氣固表、祛風通竅,兼顧扶正與祛邪,適用于過敏反復發作、鼻塞明顯者。 二、散寒通竅類(適用于風寒犯鼻、鼻癢噴嚏明顯者) - 通竅鼻炎片/膠囊 ![]() 成分:蒼耳子、辛夷、白芷等。 功效:散風消炎、通鼻竅,緩解鼻塞、流清涕、前額痛,適合風寒型鼻炎。 ? - 鼻淵通竅顆粒 ![]() 成分:辛夷、蒼耳子、麻黃等。 功效:疏風清熱、宣肺通竅,適用于鼻塞、流涕黏稠(偏熱證),也可用于過敏性鼻炎合并鼻竇炎者。 三、祛風止癢類(適用于風邪侵襲、鼻癢明顯者) - 防風通圣丸 ![]() 成分:防風、荊芥、麻黃等。 功效:解表通里、清熱解毒,適合過敏伴皮膚瘙癢、便秘等“表里俱實”癥狀者。 ? - 香菊膠囊 成分:化香樹果序、夏枯草、野菊花等。 功效:祛風通竅、清熱解毒,緩解鼻癢、鼻塞,適用于風熱型過敏性鼻炎。 ![]() 用藥注意 1. 中成藥需辨證使用(如區分風寒、風熱、氣虛等證型),建議在中醫師指導下選擇。 ? 2. 多作為輔助治療,中重度癥狀需配合西藥(如鼻用激素、抗組胺藥)聯合使用。 ? 3. 服藥期間避免辛辣、生冷食物,忌煙酒。 具體用藥需結合個人體質和癥狀,切勿自行長期服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