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奇造訪遂川機場后不久,美國陸軍航空兵部隊第23戰斗機大隊指揮所開始在遂川駐場。大隊1942年7月4日在昆明組建,由陳納德將軍指揮,三個中隊核心飛行員都是最早的美國志愿大隊(AVG)“飛虎隊”老兵。他們駕駛繪有“鯊魚齒”機鼻涂裝的寇蒂斯P-40戰斗機,在中國、緬甸戰場已作戰近一年。 ![]() AVG隊員 1942 沒有儀式,沒有慶典。大隊成立當天,威金森中尉(M.J. Wilkinson)便率7架P-40戰機從昆明機場緊急升空,攔截日軍偵察機;另一個主要機場——衡陽,第76戰斗機中隊也與前來轟炸的日機進行激烈的戰斗。 臨川之戰 7月10日,佩塔赫(John E. Petach)率四架P-40從衡陽起飛,前往南昌掃射日軍在水面得船只,并轟炸臨川。杜立特空襲日本之后,日軍發動“浙贛作戰”,意圖盡數摧毀中國在東南地區的機場基地。從南昌渡過撫河進攻南城的日軍,在臨川遭遇國軍的頑強抵抗,縣城幾度易手。 ![]() 抗戰5年,中國空軍幾乎消耗殆盡。在南昌陷落后長達三年多的時間里,臨川的天空,只有敵機在肆虐。23大隊期望以這一次空襲,鼓舞地面盟友的士氣,一舉奪回這一處戰略要地。 佩塔赫深知日軍實力,他告誡隊友不要在目標上飛得太低,因為敵軍部署了大量防空火力。在樟樹上空。P-40拋下副油箱,直撲臨川城。佩塔赫率先俯沖,在6000英尺的高度投下炸彈,直接命中縣城最醒目的建筑,里面是日軍指揮部和通訊中心。 ![]() John E. Petach (1918 – 1942) 敵人的防空火力異常猛烈,他的飛機被20毫米機炮擊中。飛機開始外旋,左翼折斷,機艙起火,佩塔赫當場殞命。緊隨佩塔赫俯沖的另一架飛機也跟著中彈,飛行員謝布林(Shamblin)身受重傷,跳傘后被俘。 佩塔赫出生于1918年,獲紐約大學化學工程學位,是最早響應招募的美國AVG自愿飛行團的100名飛行員之一。23大隊成立當天,在中緬戰場已經作戰一年的“飛虎隊”解散,很多隊友返回美國,部分人參軍,繼續追隨陳納德將軍,還有人見到中國黑市商機,成為投機商人。佩塔赫和謝布林自愿留下,與23大隊簽訂14天延期合同,幫助培訓剛剛從美國抵達的新手。按照協議,他們只需參與機場保衛戰,這一次的攻擊任務,是他們主動要求參戰的。 ![]() 佩塔赫的106號座機,衡陽1942 兩個月后,一份“優秀飛行十字勛章”授獎令送達他的新婚妻子愛瑪(Emma Jane “Red” Foster Petach)手中,她是“飛虎隊”內兩名護士之一。家庭地址:430 West Beaver Avenue, State College, PA. 住在新澤西的父母,老約翰·佩塔赫夫婦(John E. Petach, Sr.)也同時收到他的獲獎通知。地址:186 State Street, Perth Amboy, NJ. “在駐華空軍特遣隊面臨最嚴峻的挑戰時刻,他自愿留在戰區指導和領導缺乏經驗的飛行員。他告誡年輕的飛行員不要俯沖到低空,而他本人則不顧自身安危,為了確保任務順利完成,將飛機俯沖到極低的高度,確保投下的炸彈命中目標。他的英勇模范行為激勵著他的部下,他的領導才能也將繼續激勵著第23戰斗機大隊的成員。” ——摘自駐華空軍特遣隊第8號授獎令,1942年9月12日,中國白市驛。 遂川初戰 首次空襲臨川之后,23大隊開始利用遂川機場進行作戰。8月3日,12架P-40戰斗機從衡陽出發,在遂川機場加油,接著飛往臨川進行俯沖轟炸。有了遂川基地,P-40無須再攜帶副油箱,載彈量、航程和作戰機動性都可以大大增加。 ![]() 遂川機場平面圖 1944 12架戰機分成三個編隊,從東、西、南三個方向對臨川城內日軍進行掃射轟炸。八架飛機攜帶的炸彈直接命中目標,城內的敵軍據點頓時火光沖天。一枚500磅炸彈直接命中日軍指揮部,炸死多名高級軍官。 克拉克中尉(Lt. Martin S. Cluck)掃射一艘敵船,炮彈直接擊中了碼頭,將碼頭樁基炸得飛上天空。根據中國方面提供的地面情報,臨川城西宜黃水上的日軍船只遭到徹底的掃射,投在西門的炸彈炸死數百名日軍。 ![]() 這一場戰斗沒有遭遇敵機,但鮑爾默上尉(Capt. Albert J. Baulmer)報告說,在衡陽或遂川機場,極有可能存在日本人的間諜活動。因為機隊在遂川地面加油時,日機已經得到消息,從南昌起飛,前來遂川機場掃射。所幸,他們在敵機到達前已經加好油離去。而在目標臨川,轟炸過后僅僅5分鐘,日機就已經追來。 一架戰機不知何故,攜帶的炸彈沒在目標上空釋放,卻在衡陽降落前,落在了機場附近的水田里。兩位農民不幸被炸身亡,一頭水牛也被炸死。 當天夜晚,第九戰區總司令薛岳將軍為得勝歸來的第75和第16中隊的官兵舉行晚宴。進駐衡陽一個月的時間里,美國空軍為中國地面部隊提供了有力的空中支援,日軍在這一地區恣意妄為的狂轟濫炸從此一去不復返。 關注世界 關注歷史 關注【培養書院】 |
|
來自: 新用戶64519371 > 《國內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