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文字寫了在加拿大都實現了什么自由,不少小伙伴上升到國內好還是加拿大好的程度,這當然很難講,我寫的“自由”的地方只是從我個人角度觀察到的加拿大占優勢的地方。那有沒有不自由的地方呢,或者說不好的地方呢? 當然有,今天這篇文字也從我個人的角度和大家說說,我在加拿大感受到了哪些不太自由的地方,也好展現出來一個相對更綜合的加拿大(或者說多倫多,因為這是我生活、學習兩年的地方): 01 時間自由?效率往往讓人頭大
當你從“辦事靠效率”的文化背景來,會發現,時間不是你能掌控的自由,而是需要忍耐和妥協的東西。 02 職業自由?其實也有限制 理論上,加拿大尊重各行各業,藍領白領平等、跳槽常態,甚至終身學習不被笑話。 但作為國際學生、移民、非母語者,我們在找工作時還是面臨不少現實困境: 很多“entry-level”工作要你“有加拿大經驗”; 你會發現:“自由擇業”的前提,往往是你要熬過幾年邊緣身份的階段。 03 空間自由?租房、長通勤也很常見
有人說,買個二手車吧,保險200,油費100,保養50,停車費200,每個月支出至少多出來600加幣,想想還是坐公交吧。 租金和生活壓力讓你會覺得,哪怕走出國門,“蝸居”依然是常態。 空間自由,并不屬于所有人。 04 社交自由?深交似乎很難
05 表達自由?有局限也有邊界 局限是語言門檻帶來的不自由。剛來時,因為口音、詞匯量、語速等問題,不少人會選擇沉默或者只跟華人互動,即便心里有話,也不確定怎么開口,害怕說錯、聽不懂或者冷場。這是一種無形的表達限制,雖然身在“自由”的環境,但嘴卻被“語言”困住。 另一方面,加拿大社會雖然包容多元,但在某些議題上的表達,卻比你想象的更敏感。你需要非常小心措辭,避免無意中觸碰種族、性別、性取向、宗教等方面的“紅線”。 你可以暢所欲言,但也必須為你的言論負責。 最后 自由的反面,不一定是壓迫,它也可能是成本、是門檻、是等待、是孤獨,那么我們是否愿意為了之前所提到的自由,承擔它背后的代價? 歸根結底,國內和加拿大并不存在絕對的“好”與“壞”,重要的是它們是否與你的生活需求、價值觀、人生階段相匹配。 ?? 歡迎留言,分享一下你“不自由”的時刻。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