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大家好,我是花熹。 幾年前的一天早上在小區羽毛球場打球。 突然想起了一陣鞭炮聲,還有物業喜氣洋洋的拉出橫幅——恭喜XX棟XXX考上清華大學。 小區有一棟人家,祖墳冒青煙了,真讓人羨慕嫉妒,但不恨。 那是第一次中國最高等學府的錄取通知書發生在身邊人的具象化。 再把時間倒回到十幾年前。 有一對夫妻,他們的女兒到海外留學,然后就留在了國外。 好幾年才會回來一趟,老倆口也出去過,但還是水土不服,后來又回來了。 前幾年,老兩口相繼病下,身邊連個照顧的人都沒有。 倒是羨慕起病房內一個農村來的老頭,三四個子女輪流來陪護,有時候還有孫子孫女,一大家子可熱鬧了。 他們羨慕人家兒孫滿堂,盡享天倫之樂;但小老頭未必不羨慕他們高檔精致。 2. 老子在《道德經》中寫下"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的哲思,而《淮南子》里"塞翁失馬"的寓言,更將這種辯證思維演繹成生動的生命啟示。 它們共同訴說著一個永恒的真理:禍福從來不是絕對的存在,而是相互依存、彼此轉化的生命狀態。 可當走失的駿馬帶回胡地的良駒,眾人的祝賀又將事件推向"福"的極端。 兒子因騎馬摔斷腿骨,厄運的陰影再次籠罩,直到征兵的文書抵達,瘸腿的少年得以留存家中,人們才在循環往復的變故中領悟:世間從無純粹的幸與不幸。 那些被貼上禍福標簽的事件,不過是命運棋盤上尚未落定的棋子。 北宋文學家蘇軾的一生就是最好的注腳,烏臺詩案將他從仕途巔峰拽入深淵,卻讓中國文學史收獲了一位在黃州赤壁寫下"大江東去"的千古詞人。 當他在《定風波》中寫下"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早已參透禍福轉化的玄機——風雨與晴空,本就是同一段旅程的不同景致。 3. 那些經歷過適度困境的人,往往比一帆風順者擁有更強的心理韌性。 如同被海浪反復沖刷的礁石,看似承受著持續的擊打,實則在磨礪中鑄就了抵御風暴的力量。 福分若如溫室,雖能滋養嬌弱的花朵,卻會削弱生命面對曠野的勇氣;禍患似寒冬,雖讓萬物蟄伏,卻也孕育著春回大地的生機。 不是消極等待禍福自行轉化,而是以辯證的眼光看待眼前的境遇。 在順境中保持警醒,不因暫時的安穩而喪失進取之心;在逆境中留存希望,于困頓里尋找破局的微光。 就像農人懂得"深耕易耨"的道理,既不因豐年而懈怠耕耘,也不因歉收而放棄勞作,只是順應時節,默默積蓄力量。 親愛的讀者朋友們,唯有理解了禍福相依的真諦,我們才能在命運的流轉中保持恒定的內心,于喧囂中聽見生命本真的律動,在起落間讀懂生活賦予的全部意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