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阿賴耶識 劉知遠此人,建立了后漢政權,歷史上是一個毀譽參半的人物。 唯有在感情上,劉知遠此人,絕對拿得出手。 劉知遠出身太原,家里那叫一個窮。 那個時候底層百姓的難過,不僅在于貧窮,還是因為唐末時期的軍閥混戰。 天下大亂的時代,百姓才是最苦的人。 ![]() 為了活命,為了有口飯,劉知遠十幾歲就從軍,倒是沒有什么遠大理想,起碼能夠活下去。 劉知遠這么一個沒有背景的人,就算從軍也不會被看中,連上戰場立功建業的資格都沒有,最初只是一個養馬奴。 劉知遠養馬養的好,所以寵物的地位比人高。 劉知遠也因此被推薦給李嗣源部下。 這個時期的劉知遠,才開始上戰場。 劉知遠隨著大軍駐防來到了晉陽,也是在此,劉知遠遇見了一生所愛。 劉知遠愛上的姑娘是李氏,李氏對她著墨不多,反倒是戲劇改編上對她記載很多。 在戲劇和文學作品中,李氏多被稱為李三娘,家中世代務農,雖然也窮,但是好歹過得下去。 李三娘長得好,遠近聞名。 劉知遠閑暇時,還是要養馬,為了找尋草料,所以在村落中遇見了李三娘。 此時的劉知遠已經年近四十,早些年也曾經娶妻,并且生下了一個兒子劉承訓,只不過妻子早逝。 或許是真的曾經愛妻子,或許是為了給自己立人設,或許是為了兒子著想,劉知遠有過誓言不再娶。 ![]() 年近四十的鰥夫劉知遠,一見鐘情年輕美貌的李三娘,這個時候的誓言,早被扔了。 劉知遠想要迎娶李三娘,十分堅定。 按照當時的國情,李三娘云英未嫁,年紀一定不大,超過十五,不到二十歲。 兩個人的年齡相差的太多了,也是這個原因,劉知遠托人上門求親,李三娘的父親將媒人打了出去。 一個老男人,帶著一個兒子,家里還窮,憑什么娶人家的女兒? 劉知遠這么被人打臉,可是還是不死心。 這件事情鬧得很大,軍營中的兄弟開始給劉知遠出謀劃策,既然文的不行,就來武的,直接搶親,生米煮成熟飯。 這么白癡的謀劃,但是劉知遠答應了。 趁夜,劉知遠帶著幾個兄弟潛入李家,強行將李三娘擄走。 這真的是愛情嗎?這是犯罪。 李家人見女兒被擄,想要報官。 但是李三娘的弟弟覺得劉知遠敢想敢做,日后必成大器。 誰家的姐姐攤上這樣的弟弟,倒了血霉了。 李三娘的父親放棄報官,但是也不喜歡劉知遠。婚后更是一直給李家拉磨,整天的不得閑。 ![]() 李三娘面對搶親的劉知遠,不哭不鬧,任由自己命運的轉折,一直安慰劉知遠,同時也勸說父親不要報官。 李三娘會愛上搶親的劉知遠嗎?正常人應該不會。 但是李三娘在婚后,賢良淑德,對待便宜兒子劉承訓很好。 李三娘這么做的原因,或許是因為在李三娘的角度,家里人給自己找的婆家,遠不如劉知遠,所以嫁給劉知遠是脫離火坑的唯一辦法。更何況一個男人放棄前程來搶親,何嘗不是英雄救美? 李三娘絕對旺夫,在劉知遠娶了她之后,和石敬瑭相交,成為好友。 劉知遠兩次舍命救石敬瑭,開始平步青云。 在劉知遠38歲的時候,李三娘生下了兒子劉承祐,而劉知遠也開始在亂世中嶄露頭角。 兩年后,李三娘再生劉承勛。 十五年后,劉知遠55歲在太原起兵,然后稱帝,同時冊封李三娘為皇后。 可是這道圣旨被群臣指責,認為李氏出身寒微,就連早些年成婚也沒有三媒六聘,這不是娶妻的儀式,所以也當不起一國之后。 但是劉知遠堅定,告訴大家,當年沒有三媒六聘不是李氏的過錯,是自己搶親,來不及準備。 劉知遠的堅定,讓眾位大臣只能認下李氏這個皇后。 一年后,劉承訓早逝,劉知遠受不了打擊,也隨之駕崩。 劉承祐登基,尊李氏為皇太后。 但是劉承祐不聽他媽的話,非要殺了郭威,逼得郭威謀反。 ![]() 郭威謀反成功,但沒有馬上稱帝,而是以李氏的名義發布詔書,將劉赟冊立為帝,而李太后臨朝。 郭威隨后出征契丹,大勝而回,將李太后稱為母親。 李太后看得清局勢,皇位已經是郭威的,所以遷居,被郭威尊位昭圣皇太后,看著丈夫一手建立的后漢滅亡。 隨著郭威稱帝,建立后周,一直尊敬贍養李氏,直到李氏42歲病逝。 最初知道李三娘這個人物,是因為喜歡聽戲曲《井臺會》。 若非女子,李三娘才是那個君臨天下的人物。 劉知遠在史冊上,名聲不好,但是對于李三娘而言,他始終是個良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