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仲元舊居位于廣東省惠州市惠陽區淡水老城豬行東街51號,毗鄰鄧承修故居,是辛亥革命元勛、民國名將鄧仲元在淡水的住所,是紀念鄧仲元的重要場所。2015年,鄧仲元舊居被廣東省政府公布為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 省保碑 鄧仲元(1886-1922),原名鄧士元,別名鄧鏗,廣東惠陽淡水人,祖籍廣東梅縣丙村鎮金盤堡,清末隨父行商于惠陽淡水,后落戶淡水。早年在惠陽就讀,肄業于崇雅書院,光緒三十一年(1905)入讀廣東將弁學堂,次年任將弁學堂步兵科助教、公立陸政學堂教習,并秘密加入同盟會。光緒三十三年,他任廣東新軍學兵營排長,代理左隊隊官。宣統元年(1909)任黃埔陸軍小學堂學長,將在陸小就讀的陳銘樞、陳濟棠、鄧演達、張發奎、薛岳、葉挺、張云逸等人介紹入同盟會。次年即加入廣州新軍,參加黃花崗起義,從此步入長達十多年的戎馬生涯。鄧仲元歷任廣東軍政府陸軍司司長、瓊崖鎮守使、廣東討袁軍總司令、中華革命黨東江總司令、粵軍總參謀長兼第一師師長等職,先后參加過廣州黃花崗起義、光復惠州、討伐袁世凱、驅除龍濟光、統一廣東等戰役, 功勛卓著。民國十一年(1922)3月21日晚,鄧仲元在廣州大沙頭廣九車站,突遭兇手開槍射擊,腹部中2彈,后送韜美醫院搶救,23日凌晨逝世,安葬于廣州黃花崗七十二烈士墓之側。孫中山先生親書墓碑。此后,國民政府多次通過設立紀念日、發行郵票、樹立銅像、命名學校圖書館街道等形式紀念鄧仲元。鄧仲元舊居建于民國期間,為鄧仲元先生所建。建筑坐北向南,平面呈曲尺形,東西最寬處30.3米,南北最深處32.7米,面積 990.81平方米。磚木結構,硬山頂。故居的中間為二進祠堂,頭門門夾為大理石構造,墻眉有壁畫,現已相當模糊。兩側有耳房;二進為供奉祖先及祭祖的廳堂,中間由一天井相連,天井兩側為居室。緊挨祠堂另開一門進去為一座四合院式住房,祠堂東側另有一排住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