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策劃:三喵先生 責編:馬戲團長 全文約4500字 閱讀約15分鐘 ![]() ![]() Follow us 如果沒記錯,我當年考托福的時候遇到的是這么一篇獨立寫作——你覺得跟過去比,當代社會的年輕人是否越來越沒禮貌了。(Agree or disagree with the following statement: In modern time, young people are no longer polite to others) 類似的題目有很多,比如說,跟過去比,現代人是不是更幸福啦;跟過去比,現代的年輕人是不是對政治愈發不感興趣啦,諸如此類。這些題目很多老師會歸類在所謂的“古今對比”的范疇中。于我看,所謂“古今對比”是不確切的,題目中涉及的過去,頂多是幾十年前的事情,并非虛無縹緲的古代。之前我看到有學生針對“跟過去比,現代人是不是更幸福”這個題目想出的一個理由,相比舊石器時代(這詞還真用對了,Paleolithic Age)茹毛飲血的生活,當代的人們生活條件好很多云云,在我看來這個理由并不成立。總之,當談論到現在和過去對比的時候,所謂過去,幾十年前就算過去,再往前追溯是意義不大的。 其次,雖然很多人會覺得現代社會有種種不堪,但在我看來現代的社會還是比過去好得多。我承認自己生活的世界有很多不盡如人意的地方,但在我看來現代社會帶來的好處遠遠大于其帶來的壞處。關于這點,我在教學生寫作和口語的時候一直在強調另外一點,我們寫的東西,說的東西一定要是正常社會的正常人想到的正常理由,不要想到一些不太正常的社會的極端的案例,比如計劃生育之類的。 最后,很多人提到“現代和過去的對比”,本能就會想到技術的進步這個理由(Nowaday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echnology云云)。于我看來,技術的進步當然是當代社會的重要特點,但絕不是最主要的特點。在現在的國際社會有一些國家技術很是發達,譬如朝鮮,人家有核彈火箭之類,但由于當代社會的一些重要特點缺失,這個國家不會被認為是一個嚴格意義上的現代國家。從這個意義上講,當代社會的特點絕不只是技術進步這么一個東西,還有更重要的評判。 在我看來,現代社會的一些重要特點如以下列出的這些。 ![]() ◇ 圖為三喵先生列出的現代社會特點若干 當然這些是我認為的,現代社會的特點,也可以算作是評判標準。當代有些國家達到這些標準多些,有些國家在這些標準面前基本不達標。以中國來論,城鄉發展是極不平衡的,所謂過去和現代的差別,在某種意義上可以體現為大城市和鄉村地區的差別。我多年前去過云南和緬甸交界處的一些小山村,那里一下雨對外交通完全斷絕,對此深有體會。 于我看來,當代社會的首要特點在于多樣性(Diversity)。評判標準的多樣性和社會結構的多樣性。所謂評判標準的多樣性,幾十年前許多并不能被主流社會所接受的事物在如今變得正常,譬如同性戀,譬如變性,當然也包括許多新興的職業,使得社會對“成功和幸福”判斷的標準變得多元一些。當然這樣的多樣性是否每個人都能接受就不好講了,身邊有不少人總在念叨“世風日下,人心不古”。倘若問起原因,大約也就是“怎么忽然蹦出來了這么多亂七八糟的東西?”遇到這樣的家伙我的回答是這樣的,想不看這些亂七八糟的東西也簡單啊,去朝鮮好了。 多樣性的另一個可以考慮的尺度在于社會標準的多樣性,具體而言,過去的社會有頗多被壟斷(Monoply)的行業,現在這些行業有頗多公眾參與(Public Involvement),比如郵政和快遞的事情。除此之外,當代社會的很多民間組織,非政府組織(NGO: Non 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是在很多情況下發揮著愈發重要的作用,即使是在中國,許多動物保護,文物保護之類的事情,離了這些非政府組織還真不行。 ![]() ◇ 圖為1215年的《大憲章》以法律限制了英國王室的絕對權力 ![]() ◇ 圖為泰爾博赫繪于1648年的威斯特法利亞和約確認儀式 當代社會的另一個特點,于我看來是契約社會(Contract)。契約社會的對立面是叢林社會,遵循的是叢林法則(Jungle Law),所謂弱肉強食誰的拳頭大聽誰的。人與人之間有沖突很正常,在沒有契約的情況下,解決這些沖突大約真的只能靠暴力,契約社會的暴力不能說沒有,但契約至少給暴力的消除提供了一種可能。 中國的鄉土社會之所以重男輕女,在我看來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這樣的社會是契約法治意識都很淡薄的叢林社會,一旦發生沖突,訴諸暴力是很正常的選擇。在這種情況下,家里幾個男人至少打架和聯系黑社會會方便很多。在中國,女性地位較高的地區似乎都是現代化的法制意識較為發達的地區,這大概不是偶然。 ◇ 圖為電視劇《平凡的世界》劇照 說一個我小時候聽到的事情,河南省和河北省以漳河分界,兩個省的村子為了爭河灘地發生了持續的武裝沖突。河北那里大約有當年土八路兵工廠的底子,造出了土炮對著河南這里轟,打死牲畜若干,傷人若干;河南這邊則是半夜過去把河北村支書綁過來把牙全部敲掉再放回去,諸如此類,打打停停有幾年時間。每當提到叢林社會和契約社會的對比,我就會想到這類的事情,雖然這幾年似乎不讓報道,但這大約是中國鄉村的常態。 契約社會也意味著法制意識和平權意識,所謂法制,不光是一整套的法律制度,更多的是法律意識。很不幸,在很多地方這樣的意識還很淡漠,許多律師行業的從業者由于種種原因,人身安全都不能得到保證——譬如重慶的一位女性律師被盯梢的事情——每念至此,我都要反復提醒學生,生活在不正常的社會里,我們的認知不可以跟著不正常,否則那就真的沒救了。饒是如此,即使在中國,契約意識和制度還是比幾十年前進步很多,甚至可以說是從無到有的進步。 接下來我覺得當代社會的一個特點是尊重個人(Respect Individual)。這個尊重個人,體現在個人的基本需求(Basic needs)是可以得到某些滿足的,譬如醫療保險,失業救濟之類。更重要的是,尊重個人意味著個人主義(Individualism)可以得到很大程度的伸張。在我看來,個人邊界能夠得到正當的守護,這是很重要的一點。面對許多我自己認為不好的事情,我不太會服從大局,忍氣吞聲,而是把自己的觀點和想法說出來,這很重要。然后就是很多人都會想到的,當代社會的一個很直觀的特點,技術的進步(Technique Development)。醫療啦,交通運輸啦都算,互聯網更是可以提到的事物,它讓人們之間的雙向交流溝通變得可能。 ![]() ◇ 圖來源于網絡 說到技術,我非常反感一個詞叫“科技”,在我看來科學和技術是不一樣的,古生物學是科學,不是技術;修自行車是技術,但大約很難被算作科學。科技這個詞大約反映了許多人根深蒂固的功利主義,認為凡是有用的才能被值得研究之類。在我看來,科學和技術是要被嚴格區別對待的,科學是一種認知世界的手段,它不針對任何實際的問題。 現在跟過去比,我覺得當代的人們還是有些科學的態度(Scientific Attitude)的,具體表現在尊重事實,不迷信權威(Respect facts rather than doctrines)。這其實就是學術當中的批判性思維,關于批判性思維我以后會在相關文章里提及,但我在這里想強調一點,托福,雅思這類的出國留學考試對口語和寫作的評分一個非常重要的判斷就是academic style,說的直白些,批判性思維是當代社會(尤其是西方社會)非常重要的思維,一個學生的言辭倘若連這樣的思維都不體現,那么西方的大學為什么要錄取這樣的人? 當然從表觀上看,當代社會人們的受教育水平的確提高了。如我所說,所為當代和過去的差別在當代中國很大程度上意味著大城市和偏遠鄉村的差別。幾年前我去過的云南邊境小山村,他們村長的女兒是這個村子從明朝開始幾百年來第一個大學生(明清之際這邊連秀才都沒有),細細問下,是昆明的護士專科學校,大專的文憑在更現代的北上廣之類的地方或許不算什么,但在很不現代化的當地,已經是非常不易了。 說到科學的態度,我經常跟學生說,不要以為科學都是很神秘的實驗室的瓶瓶罐罐,尊重事實不盲從就是科學。譬如很多人說東方樹葉這個飲料很好喝(那會兒真的周圍不少人這么講),但我喝了一口發現難喝死了(感覺真的跟嚼樹葉差不多),于是我下次再也不喝了,這就是科學——當然也體現了多樣性和對個人的尊重。 當代社會還有一些其他的特點,比如城市化帶來的便利條件,(Facilities with Urbanization),很多必備的設施,大到醫院高鐵站,小到加油站便利店,都在當代社會隨處可見,這是城市化的特點。比如我凌晨看歐冠之前爬起來到小區邊上的24小時便利店買飲料,這在過去是很難想象的。 ![]() ◇ 圖來源于網絡 要說當代社會在我看來不那么好的地方,大約就是高效率(High Efficiency)帶來的緊張感。時間不夠用,沒有時間去浪費這大約是常態。很多講到香港和東京的電影,人行橫道上步履匆匆的行人,這大概是“不浪費時間”真實的寫照。 以上就是我覺得當代社會的特點了,有很多其實都是彼此關聯的,比如科學的態度,多樣性,個人意識和契約社會,這都是互相促進。說白了,當代社會一個很大的特點就是打破了對權威的迷信,從這個意義上講,朝鮮就算技術再發達也很難被當作現代國家吧。 看幾個作文題目好了,譬如我托福考試中遇到的那個題目——和過去比,當代社會的人們是否愈發不禮貌。在我看來似乎不是。當代社會的人們普遍沒有時間去浪費,這樣情況下,由于不禮貌導致的爭吵所浪費的時間是當代人承受不起的,于是,我們當代人大約自然就學會了用委婉的態度表達自己的想法,比如我們不會罵人,直接呵呵就好;除此之外,第二個相關的理由是當代社會很多的溝通交流都在網上進行,這樣的話避免了直接溝通交流導致的不禮貌行為——大不了拖黑就是了。這就是當時我對這個作文找到的兩個理由,其實我還可以找到的第三個理由是契約社會的相關話題,時間有限就沒再寫。 再比如,你覺得當代社會的年輕人是否對政治愈發感興趣。于我看來,網絡的出現是可以讓年輕人對很多政治話題發表自己的看法,而不是單純被動接受政治話題在報紙和電視上的轟炸,自然地會吸引許多年輕人的興趣(雖然鍵盤俠是個貶義詞,但這詞過去可沒有)。其次,社會的多元化,許多非政府組織的志愿者就是年輕人,這些年輕人的確在以各種形式參與政治,諸如此類。 這樣的話題很多,就不再一一列舉。一旦想到合適的理由,這類題目寫起來很容易的,列出評判標準,對比論證就是了。 *本文首發于「循跡曉講」公眾號 未經授權 不得轉載 *配圖源于網絡,若有侵權,后臺聯系刪除 (E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