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與人之間最大的差距,并不是貧富差距,而是腦子(悟性)差距。 有的人,隨便經歷一些事兒,就悟透了,成熟了。 而有的人,哪怕經歷一輩子,也還是悟不透,不成熟,膚淺得很。 做人啊,還是要有點悟性。悟性這種東西,未必可以讓你大富大貴,但一定可以讓你避開大坑,活得輕松、愜意、自在。 就跟“讀懂人性”一樣,懂人性的人,順著人性去做事,安安穩穩,順順利利。而不懂人性的人,都會處處受阻,難以發展。 一個人“腦子覺悟”的四大表現,隨便占一點,其實都很厲害。 一、時刻清醒,不會糊里糊涂。 什么樣的人,是悟性十足的?毫無疑問,腦子清醒的人,悟性十足。 腦子越是清醒,越是可以保持理性。理性思考問題,所得出來的答案,才更符合現實,有著極高的準確率。 悲哀的是,絕大多數人都糊里糊涂,腦子日常不清醒。 別人說什么,他們就跟著說什么;別人做什么,他們就跟著做什么。別說不清醒,沒有理性了,也許他們連自我的主見,都不具備。 隨波逐流的糊涂,是絕大多數人的常態。 既然清醒如此重要,那如何保持腦子的清醒呢? 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時刻保持主見,時刻保持理性。只要理性存在,腦子就不可能不清醒。 二、由外及里,深入剖析問題。 看問題,不能夠只看表面。表面上的東西,基本都是虛假的。 別人跟你說“我是好人”,難道你就相信他嗎?肯定是不能相信的。這是別人的一面之詞,未必是真相。 就一句話:千萬不要被表面偽裝的事物,所迷惑。 由于人類是聽覺、視覺的生物,所以人類會被錯誤的聲音,錯誤的信息,影響了腦子。蠢人,都是如此形成的。 對于任何問題,以及一切人與事兒,盡量要有“由外及里”的思考邏輯。 外邊的一切,都是虛假的,里邊的一切,才是最為真實的。 莫看江面平如鏡,要看水底萬丈深。江的表面,確實是平靜如鏡的。可江面的下邊,早已暗流涌動。 三、根據現實、人性,去看待一切問題。 這個世界由人類構成,所以人性是一切問題的根源。 舉個例子,精英收割底層人。都是人,為什么精英,非要收割底層人呢? 因為人性是欺軟怕硬,唯利是圖的。底層人軟弱,精英就收割底層人。而收割的本身,涉及到大量的利益。 假設,你是精英,可以隨便收割底層人,分分鐘上百萬、上千萬收入,那你收不收割? 只能說,猶豫一秒,都是對于金錢、地位的不尊重。這就是人性。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理想的烏托邦,不會成為現實。而現實的人性,終究是冷漠、自私、殘酷的。 不要把人想得太好。也許你當下的不幸,都是別人直接或者間接造成的。
四、接納一切,和光同塵,不再排斥。 羅曼羅蘭說過,這世上只有一種英雄主義,那就是看清楚生活的真相后,依舊熱愛生活。 要想做到這一點,那是難度很大的。 原因在于,不是每個人都能夠接納生活的一切,也不是每個人都能夠做到完全釋懷。 什么是接納?接納就是,接納世界的不完美,接納自己的不完美,接納身邊人的不完美,接納生活的不完美。 什么是釋懷?釋懷就是,釋懷看不順眼的人,釋懷得不到的物,釋懷生活中一切讓自己不順心的事。 見自己,見天地,見眾生,如此才能達到真正接納、釋懷的境界——和光同塵。 總有一天,我們要跟自己和解,要跟世界和解,要跟一切的一切和解。握手言和。 文/舒山有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