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在于運動,在生命活動過程中,會產生這樣那樣的“垃圾”(代謝產物)并堆積體內。中醫對此也早有了認識,提出人有九積的理論,分別是: 食積、酒積、氣積、涎積、痰積、癖積、水積、血積、肉積。這些人體代謝出來的病理產物停留體內,如果不及時清理出來,勢必影響我們的健康。對此,早在宋代,就已提出影響人體最明顯的五積證,并給出對應的方藥——五積丸。 五積指:寒積、濕積、氣積、血積、痰積。五積在體內共存,相互影響,影響五臟和經絡。現代疾病對應五積癥狀是:體形大多偏胖,面色晦暗,汗出比較少,常感腹脹,胃口不開,全身困重,容易乏力。女性患者伴有痛經,脾氣急躁。喉中有痰,大便黏膩。完全一副臃腫松散,消極困乏的人設形象。 寒,五積證的罪魁禍首就是它。《黃帝內經》云:積之始生,得寒乃生,厥乃成積也。它作用于脾,脾喜溫惡寒,因寒而出現脾失健運,水濕內停。而且脾屬中土,位居中央,影響四方,牽制各臟各腑。脾不升,中焦阻滯,則肝腎也不能升。肝不升,則出現肝氣郁結,同時肝為血府,容易出現血瘀。另腎水不升,下部出現濕重。所以寒邪作用于脾,是產生五積證的根源。具體表現有:寒+氣=氣滯;寒+血=血瘀;寒+痰=痰凝;寒+濕=水濕內停。相互影響,形成體內的垃圾。這個時候,得啟動身體垃圾清除模式——五積丸。 五積丸:白芷、枳殼、麻黃、蒼術、干姜、桔梗、厚樸、甘草、茯苓、當歸、肉桂、川芎、芍藥、半夏、陳皮。 我們來看看這個藥的功效 擒賊先擒王——寒邪是五積之首。麻黃、肉桂、干姜為主力。干姜驅中焦之寒,肉桂,溫腎助陽。麻黃解表散寒。諸藥聯合,從內至外,由上至下把所有寒邪全部清理一遍。是治療的重點。 因寒致氣滯,肝氣不得舒,治療以桔梗、枳殼疏肝理氣為主。配合后面的半夏厚樸湯,把一身氣機全部打開,這樣,全身經絡臟腑都暢通無阻。 當歸、川芎、白芍以四物湯去地黃化載而來,當歸補血為了更好地活血,川芎行氣活血。白芍柔肝,宛如給肝開個窗口,讓肝氣得舒,血府盤活起來,氣血暢通,人心情就好了,也沒有了郁悶、痛經、身痛等癥狀。 痰濕兩邪,狼狽為奸,難分難解,很難清除,俗話講“千寒易去,一濕難除”。脾虛水生內停,脾也是痰的產地,寒遇上痰后變成痰凝,黏滯稠重,更是難除。祛濕除痰,是治療的難點。 我們看看五積丸如何三星合璧,攻克難點? ——二陳湯化載。寒是賊王,痰是幫兇,同樣可惡之極。所以,在祛濕的同時加上祛痰藥:半夏、甘草、茯苓。澡濕化痰、理氣和中,解決惡心嘔吐、肢體困重等問題。 半夏、枳殼、厚樸、茯苓,干姜。方中多面手,轉身換成另一角色,成了半夏厚樸湯的主角,主打行氣散結、降逆化痰,促進體內氣機流通,讓氣血和垃圾各行其道, 暢排無阻,給痰一個出路。痰隨氣行,清除喉中、體內之痰。 五積丸并不是簡單幾個方藥組合,搭配講究嚴謹,巧妙融合,相互協作,組成一個通積方,形成強有力身體清道夫,體現了這首千古名方的力量。愿您的身體在它清洗了以后,輕松自在,元氣滿滿。 ![]() |
|
來自: 新用戶16666469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