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的一個冬天,我們收到了一位會員的消息:“我在國外結(jié)婚了” 她的語氣很平靜,可以感受到她的堅定和從容,只有陪她走過這一段路的我們東方情緣人,才會真切的體會到她說出這句話背后的意義。 她來自南方的一個城市,是一位在事業(yè)上曾風光無限、在感情上卻格外謹慎的女性。 性格直爽、精明干練,是她多年來留給身邊人的印象。她的工作有一定的權(quán)力,在單位也是實打?qū)嵉摹芭畯娙恕薄S捎趰徫坏奶厥庑裕粘=佑|的大多是公司老板,很多人還對她有求于她。這樣的她,在職場上游刃有余,在人際關(guān)系中也如魚得水。 她說過,我在中國生活得這樣好,我在朋友,親人,同時的眼里有著固定的角色,而且我如魚得水,不管遇到什么事都知道怎么處理,我也找到和適應了自己的角色。 唯一遺憾的,就是家庭生活中的屢屢碰壁和形單影支。 她與前夫是和平離婚的。談及婚姻,她從不回避:“我不是那種傳統(tǒng)意義上的溫柔妻子。在單位我說一不二,回到家卻很難切換角色。”她笑著說,“我習慣安排別人的生活,卻發(fā)現(xiàn)自己根本不知道怎么處理婚姻的柔軟” 離婚后,她把全部精力放在兒子和工作上,直到兒子出國留學。 她的一位好閨蜜想走出國門,覺得婚戀是一個比較劃算的交易,就拉著她一起來我們辦公室咨詢,閨蜜的想法其實是覺得她見多識廣,可以分辨我們東方情緣的好與壞,沒想到的是,聊著聊著,閨蜜因為費用一直糾結(jié),她反而很爽快的交了費用,成了我們的會員。 她說,和我們東方情緣的談話才讓她意識到,“我有房,不缺錢,退休金也不錯。但身邊接觸的男性,多多少少都對我有所企圖。我現(xiàn)在這個家段要找的,已經(jīng)不是資源、不是利益,不是什么事情我都能單獨處理,而是一個愿意彼此陪伴,能彼此相愛、理解,愿意一起變老的人” 所以,我們知道,那一年,她選擇走出國門,不僅僅是選擇了走入婚姻,其實從某種程度來說,她是走出了自己過去人生的舒適圈。 說實話,她的資料效果并不好,發(fā)布后收到聯(lián)系的男士并不多。但她是一位基督徒,信仰在她生活中占據(jù)很重要的位置。而正是這個信仰,最終幫她建立了一段意想不到的跨國緣分。 她聯(lián)系上的其中一位男士,是一位比她年長五歲、同樣信仰基督教的美國離異男士。就是這個共同的信仰,把兩個原本毫無交集的人慢慢拉近了距離。 那男士言語并不多,但讓她感覺非常真誠。盡管他們在網(wǎng)上聊的并不多,但半年的時間里,彼此簡潔干練的溝通方式,井然有序的生活安排都是他們對彼此欣賞的點。 她偶爾也會給我們反饋:“這個人不錯,他并不需要我每天花很多的時間聊天,我們可以享受自己的生活,同時在網(wǎng)上擁有彼此,我喜歡這點,也感覺到他的實在” 隨著交流不斷深入,對方因為年底要陪伴家人,暫時沒有出國計劃。而她不想再等待,便決定自費前往美國見面。
“不是沖動,我只是覺得——他可能就是我要找的那個人,我不想對方為我買機票,這樣我不會有任何的心理負擔,我只是為了我自己!”她語氣堅定地說。 在出發(fā)前,出于對她的了解,我們還是特地提醒她:“第一次見面,不能太隨意,也不要太堅持自我,要有合適的表達和尊重”
她點點頭表示明白,她說,她準備好了角色的轉(zhuǎn)換,但還是會堅持自己的底線:她不會為了迎合男方,放棄對婚前行為的堅持,即使對方讓她非常滿意,她也不會為對方完全的放棄自我。 那老外也非常重視這次見面,開車數(shù)百公里到機場來接她。 他是個穩(wěn)重的男人,話不多,臉上總帶著溫和的笑容。事實上,在這次見面前,他并沒有決定要結(jié)婚。
“我只是想看看她真人到底是什么樣的,有沒有繼續(xù)發(fā)展的可能。”——這是老外后來在回訪中告訴我們的。 也正是這個原因,我們明白了他為什么沒有到中國的計劃。 她沒有刻意打扮,只是像平常一樣穿著得體、舒適。她說:“我不想偽裝,我只想做自己,我不怕對方看見我的皮膚松弛,我想讓他看到,一個退休的中國女人” 按照她自己的話來說,她沒有用所謂的“女性魅力”去吸引對方,而是用真誠和自信一點一點的,讓對方了解她,并贏得他的認可。 見面后的十幾天里,她住在老外的家里。老外帶她見了自己的父親、哥哥嫂子,還和幾個兒子一起度過了圣誕節(jié)。期間他們一起去教堂禮拜、參加家庭聚會,自然溫馨的就好像在一起生活過許久。 她為他的每個家人都準備了貼心的禮物,她落落大方得體的舉止,有著“女主人一樣的溫暖,所以,老外的家人對她印象非常好,尤其是老外的嫂子,甚至主動帶她去超市買菜,兩人后來成了親密的朋友。 老外觀察她更多的,不是外貌,而是她的生活能力和待人處事的態(tài)度。他看到她不卑不亢的用翻譯軟件努力與每一位親人溝通,細致體貼地照顧每一個家庭細節(jié),而且感受到她適應環(huán)境的超強的能力。他的家人紛紛稱贊:“她讓人安心。” “她是一位有自尊卻又懂生活的女性。”老外這樣形容她。也就是這些細節(jié),讓老外的心開始慢慢發(fā)生變化。 她回國后,兩人仍然保持著穩(wěn)定聯(lián)系。只是這一次,變得更加主動的是老外。他開始頻繁提到未來,也開始主動了解中國簽證的信息。 幾個月后,春天來臨,老外飛到了中國,見了她的父母。盡管語言不通,他還是努力通過翻譯軟件與老人溝通,送上禮物、表達心意,并認真地說:“I will take care of your daughter.” 同年,他向她正式求婚。 半年后,兩人在國外正式注冊結(jié)婚。幾年后的某一天,她回國與我們老同事丁姐見了面,臉上的笑容讓人印象深刻。 “我現(xiàn)在很滿意現(xiàn)在的生活,”她說,“我找到了真正欣賞我、尊重我的人。在家里,我說一不二,他完全信任我。甚至連工資都交給我來安排家里所有開銷。在美國男人當中,這種信任并不常見。但他做到了。” 她說她從沒有想過自己會有今天這樣的社會角色,曾經(jīng)在國內(nèi)職場上雷厲風行,習慣了用指令和規(guī)劃搭建生活的自己,從未想過會在異國他鄉(xiāng),以一種柔軟卻堅定的姿態(tài),重新定義 “家” 的模樣。如今的她,不再是那個需要時刻緊繃神經(jīng)、用權(quán)力和精明維系平衡的 “女強人”。她說,清晨一起去教堂的路上,陽光透過車窗落在他握著方向盤的手上,她會想起第一次見面時他溫和的笑容;傍晚在廚房一起準備晚餐,他笨拙地學著用筷子夾起她炒的青菜,她會笑著糾正他的姿勢,就像他耐心教她辨認那些叫不出名字的香料。她依然有自己的棱角 —— 會堅持每周和兒子視頻,會在社區(qū)的華人聚會上侃侃而談,會把家里的賬單打理得井井有條。但這些棱角不再是隔絕親密的壁壘,反而成了他眼中 “真實的光芒”。他說喜歡她討論事情時眼里的認真,喜歡她照顧家人時的細心,喜歡她偶爾冒出的小固執(zhí)。“原來被人捧著真心對待,是這樣踏實的感覺。” 她端起茶杯,眼底的笑意漫到了眼角的細紋里,“我不用刻意切換角色,因為在這里,'我自己’就足夠被愛。”或許人生最奇妙的,從來不是按部就班的軌道,而是在某個轉(zhuǎn)角,敢于走出舒適圈后,意外撞見的、屬于自己的星辰大海。而她知道,這場跨越山海的緣分,終究讓她在歲月里,活成了最舒展的,她自己喜歡的模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