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寶島臺灣,有一種佐餐食品,是非常普通的下飯小菜。 ![]() 福建的年輕人見臺灣人吃,也從臺灣省買來嘗嘗。老福建人心想,這玩意不稀奇,我們這里有的是,祖輩過窮日子時就經常吃它,后來日子好了就把它丟了。 其實閩南山區的佛寺里,一直還作為一道美味保留著。這種植物在福建的山里到處都是,現在一見臺灣人吃的挺香,又重新溫故而出新啦。 ![]() 只是它有個不太好聽的名字——破布木。 ![]() Cordia dicholoma ,紫草科 破布木屬小型落葉喬木,通常高5-10米。名字不好聽,并不意味它長相不好,很多城市還用它作行道樹呢。別名狗食木、文木、青桐果木。 果子為“破布子”。閩臺為了銷售,為它換了個好一點的名字叫甘樹子,廣東則叫風箏子。果子里因含乳白色膠質黏液,也有人叫它粘櫻桃、膠漿果。 ![]() ![]() 分布 屬名Cordia是為了紀念德國植物學家Cordus父子。本屬植物近300種,分布于熱帶和亞熱帶地區,大部在西半球美洲地區。中國很少,只有6種,分布在華南,福建、廣東、廣西、臺灣、海南、云南、西藏等省區,海南最多。 ![]() 野生破布木多數生長在山坡和山谷,平地也能種植。花白色或黃白色,可觀花賞果。陽光要充沛,陰地生長則不結果或少結果。 ![]() ![]() 據說果子在烹煮至軟糯之際,會逐一迸裂,發出清脆的“卜卜卜”聲,猶如細布被輕輕撕裂,故得此名。 ![]() 破布木的花是很好的蜜源。南美同屬近親紅花破布木Cordia sebestena,音譯沙比斯坦、賽皮斯堂、西壁西唐、西必思唐等。 ![]() 其花色紅艷麗可做觀賞樹木,蜂鳥也特喜歡采其花蜜。國內有橙花破布木。 ![]() 葉子表面非常粗糙,像長著一層沙粒,因此可以用來代替砂紙使用。 ![]() 緬甸鄉民還用它的葉來做當地特有“雪茄”的外包皮。 其木料稱蘆薈木。 同屬植物白綠葉破布木C. elaeagnoides,玻氏破布木C.boissieri或十二雄蕊破布木C.dodecandra(或稱黑柿木)等,俗稱墨西哥黃花梨、美洲黃花梨、黃金檀、巴西金檀等。 ![]() ![]() 因木料質硬具花紋,常頂替真正的黃花梨制作工藝品。近年來進口用于制作名貴樂器、豪華汽車內飾,以及制作高端家具和家裝實木地板。 ![]() 用它制作刀柄、槍托特別合適。 ![]() ![]() ![]() 果實 破布木果實直徑在1-2cm之間,樣子有點像山楂,一棵樹能結果數萬顆。 ![]() 鮮果并不好吃,味道不香,還很酸澀,掩蓋了它的微弱甜味。生時綠色,成熟后變黃色,曬干后變為黑色。 ![]() ![]() 成熟果實的果皮內含有多糖類膠質,具有粘性,并富含維生素。用來做蜜餞和果醬還是不錯的。 在臺灣省,民間傳統將破布子加工成小菜食品,具有開胃效果,消化不良沒胃口喜歡吃它。臺灣當地人已經把它作為不可缺少的佐餐食品。 ![]() ![]() 在臺灣省還流行用破布子炒水蓮,即荇菜的一種龍骨瓣莕菜,味道清淡可口。 破布子可謂調味神器,能去除肉類或海鮮魚類的腥味,在烹飪肉或者魚的時候,放一點即可。通常是用腌制的破布子制品,或用它熬成的醬料。 ![]() 破布子還能消減芒果的刺激性。 在閩南,破布木也很常見,以往隨便采摘并不值錢。如今風頭一轉也開始流行吃它,就吃成了稀缺,已經至少8元一斤了。 ![]() 在臺灣省,它已被吃的需要人工種植了,帶動的福建省也開始了種植。好在這種樹好養活,生長又快。它很潑辣不挑地,種下去基本不用打理。每年辛苦也就只是在7- 8 月,花費幾個小時頂著酷暑大熱天采收。當果子由青綠色轉為金黃色后,即為成熟期,此時需要及時采收。 ![]() 其實采收的辛苦也有限,只需將長滿果實的大枝干鋸下或砍下,整枝帶回家慢慢處理。 ![]() 不用擔心留下光溜溜的樹干會受損,鋸得越干凈,來年發育得越好,果實越碩大。 ![]() ![]() ![]() 加工 摘下的果實要立刻加水熬煮,煮好后撈起放置盆或桶里,加食鹽、味精、大蒜、辣椒、姜、花生碎或其它調味料,趁熱攪拌。要盡量使果實全部破裂,黏稠液流出來,便于入味。裝入小碗作為模具,壓實成型,冷卻后裝入容器保存。 ![]() 腌制好的破布子作為早餐稀飯佐餐,風味頗佳。或用來炒雞蛋或燉排骨。 ![]() 臺灣的產品,高價出口到日本很受歡迎。以前福建人想吃也是買臺灣出的,現在自己可以做了,還出了不少新花樣。比如“破布子蒸鱸魚”還被廈航作為“新閩菜”帶上了萬米高空。 ![]() 另外,我國新發現了破布木還是一種野生木本油料植物,果實富含脂肪。它全果含油22.18%,干果含油35.94%,種子含油51.8%。如果用來榨油,經濟效益不會差,此項目有待開發。 ![]() 注意,民間傳說破布子可用來治病,有沒有根據不好說。果子里含黃酮、皂苷、生物堿、多糖和多酚成分,總歸有點生理活性吧。 ![]() 但有個中藥“木蝴蝶”,也有別名破布子。不是一回事,莫要混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