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于頭條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李麻花 《1》 一位朋友喜滋滋地給李麻花打來電話,說自己用5000塊收了1斤的牛欄坑肉桂。 咦,一斤5000塊的牛肉,1泡按8g算的話,折算下來1泡只要80塊錢……這么便宜嗎? 要知道,真正的牛欄坑肉桂,一斤的價格高達五六萬。 折算下來,1泡的價格,可是80塊錢的好幾倍呢…… 算完后,便反問這位朋友:“你這牛欄坑肉桂是哪里買的?這么便宜,到底是真牛肉還是假牛肉啊?” 朋友被李麻花繞來繞去繞暈了,回答道:“你這是個什么算法,彎彎繞繞的,算的我都頭暈了。” “我這么算,是因為市面上的巖茶,大部分都是按泡賣的,一泡的價格如果特別低,那多半不是好巖茶。” 朋友滿腹疑問:“啊?巖茶按泡賣嗎?可是你們家白茶不是都是這樣一斤一斤賣的,這茶和茶之間賣的方式還不太一樣了嗎?” 那是當然,這賣茶啊,也是有講究的。 不同的茶類,不同的品質,售出時的計量單位也是有所變化的。 每種茶類都有它們的特殊性,這些特殊性決定了它們以不同的模樣,來到各位茶友的身邊。 朋友似乎是忘了低價收牛肉的喜悅之情,也或許是不好意思再繼續提了,繼續問道: “那白茶為啥要一斤一斤賣,巖茶就得一泡一泡賣?” 不急,且聽李麻花娓娓道來。 《2》 為什么大部分白茶都是以“斤”的單位來售賣? 白茶界里,總能聽到一些茶友在網上訴著這樣的喜悅之情: “今天買了3斤白茶餅,打算放個五年,等陳化成老白茶了,再喝一喝,那滋味可不得了!” “我媽不知從哪里淘了兩大箱壽眉,看著品質還不錯,過兩天喝一喝試一下。” “斤”和“箱”的單位,在白茶圈子里,最為常見。 隔壁喝著老叢水仙的茶友,看到這些言論,便有些不解:“一斤一斤賣,是不是因為白茶比巖茶便宜啊?” 更有一些不知哪兒冒出的“資深茶客”評價道:“那必須啊,賣不出去,才得批發賣,這還不懂嗎?” 好在看到這條評論時的村姑陳心情不錯,否則真想好好問問這位“資深茶客”到底資深在哪里…… 其實,白茶按斤賣,最重要的原因是:白茶能長期存放。 這樣的特性,也讓需要長期存放的白茶,格外依賴于“三層包裝法”。 而三層包裝法的最外層,就是一個五層的瓦楞紙箱。 因此,用紙箱裝茶,能夠讓各位茶友們存茶時,更方便一些。 但大紙箱里也不能只裝那么一兩泡茶,二三十克的茶葉,塞不滿一整個箱子,運輸時碰撞了,茶葉還極容易碎開。 于是乎,商家們干脆直接一斤一斤往箱子里裝,稱斤賣的白茶,也就盛行開來。 賣茶人們這么做,其實還有一個原因。 白茶在長期存儲中,講究一個“團隊陳化”。 同年份、同產區、同品類的白茶放在一起存,茶葉的轉化速率會高很多。 若是把白茶分開來裝到泡袋中,就凸顯不出團隊陳化的力量了。 綜合多個因素來看,白茶一斤一斤賣,也就非常合理了。 《3》 相比之下,巖茶并沒有白茶如此長的存放期限,自然不用特別注意按“斤”售賣。 不過,巖茶按“泡”賣,也確實跟價格的關系比較大。 武夷山正巖的核心地帶,三坑兩澗,其中,牛欄坑和慧苑坑產出的巖茶,格外受人追捧。 真正產自三坑兩澗核心地帶的巖茶,一斤上萬元,都是極為正常的了。 聽到一斤茶過萬,工薪階層的茶友們,也就有些望塵莫及了。 這樣消費下來,一兩個月工資都得搭進去,算了算了,還是不買了…… 所以,如果都按斤來賣,高品質巖茶的市場,將大大縮水。 為了讓更多人能喝到牛欄坑肉桂、慧苑老叢水仙,按克賣,按斤賣,更合理一些。 一來,能讓大眾都能接觸到好茶,嘗試好茶;二來,賣茶也不用再因為茶葉滯銷頭痛了; 實在是一個兩全其美的好辦法。 巖茶的細分種類極多,一些初入巖茶界的茶友們,可能并不能很快的喝到喜歡的巖茶; 許多茶友最早接觸巖茶的時候,無非是從大紅袍、肉桂、水仙試起。 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在首次試茶時,就能喝到最適合自己的茶。 唯有多試多喝,才能挑到自己喜歡的茶。 于是,小泡袋裝的巖茶,也就在此時發揮了極大的作用。 一些茶友在試茶時,就會每一種都買一泡,一種一種嘗,直到嘗到自己最愛的那一款為止。 巖茶的這種小泡袋裝,還有一個好處。 一般來說,一泡巖茶大概在8g左右,而能泡出巖茶最好風味的投茶量,恰好在8g。 如此一來,泡茶也就不必再稱重了。 撕開一小包巖茶,直接倒入蓋碗當中,注水一泡,便能品上巖茶的美好風味。 《4》 不過,賣茶這事,還是比較靈活的。 雖說白茶常見的計量單位是斤,但市面上也存在很多按克重來賣的白茶。 比如,50g的精裝特級白毫銀針,100g一罐的一級白牡丹…… 有一部分需要短期內快速喝完茶的茶友們,就會選擇購入這類規格的白茶。 而巖茶雖說常常按泡來賣,但一些頗有實力的茶友也有著大批購入巖茶的需求。 要么為著招待客人,要么是每日兩泡不停歇的巖茶發燒友。 此時要是一泡一泡買,每隔幾天就要買一次,過于麻煩,他們便有了一斤一斤購茶的需求。 有需求,便有市場。 因此,商家們也推出了一斤裝的武夷巖茶,供茶友們挑選。 說到底,不同茶類按著不同計量單位來售賣,還是為了照顧茶友們的需求。 所以,我們買茶、喝茶,最好要按著自己在一定時間內能喝完的茶量來購買。 自己一個人喝茶,若是喝茶次數沒有很頻繁,就不必購入大箱裝的茶; 萬一存放不當,受潮變質,或是不小心放過期了,一整箱的茶也就毀了…… 若是只有嘗鮮的需求,買幾泡茶喝一喝試試味就好; 等到需要的茶量大了,再去考慮一箱一箱買。 無論你喝白茶巖茶還是其他茶類,都要按需喝茶。 不要因著購入太多的茶,喝不完,浪費了茶又浪費了錢,得不償失! 《5》 現如今,茶圈售茶的稱重方式,越來越多樣化了。 有心的賣茶人,自是能體會到顧客的不同需求,能按顧客需求,來安排成品茶的重量。 他們不再死板的以“斤”或是“50g、100g”這樣的單位來賣茶了。 我們能看到,15克裝,45克裝、75克裝這樣直截了當的數字克重,已經開始出現在賣茶人的賣茶標簽上。 我們買茶時對于重量的選擇,也一樣變得多樣化了。 在紛繁的茶海當中,選擇雖多,合適你的茶卻不一定多。 因此,也希望各位茶友,能找到最適合自己口味的那款茶~ 原創不易,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請幫忙點個贊。 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巖茶的知識! 小陳茶事村姑陳,專欄寫手,茶行業原創新媒體“小陳茶事”主筆,已出版白茶專著《白茶品鑒手記》,2016年-2020年已經累計撰寫超過4000多篇原創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