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際關系的核心關鍵在于斗爭能力 , 你有沒有發現 ? 人越好說話,越容易被欺負 ; 越懂事,越容易被忽視。你越忍,越退讓,越低姿態,別人對你不但不感激,反而越來越不當回事 ,這不是你運氣不好,也不是你人緣差,而是你沒有斗爭能力。 今天我會告訴你三個為什么我們沒有斗爭能力的原因,以及為什么人際關系的核心關鍵在于斗爭能力?可能會涉及到很多人性的灰暗面,而且內容也比較長,內心脆弱的人建議直接劃走,首先我想要告訴大家的是這個世界上沒有任何一種關系是不需要斗爭的,而為什么大部分人卻不敢斗爭?以我自己來剖析。 我以前就是一個非常講道理,非常好說話的人,這個其實讓我吃了很多虧,不管是在交朋友還是合伙做事業上面,都蠻傷的,我后來其實有復盤和深度思考過我的性格為什么是這種老好人的樣子,為什么我經常感情用事?也不太會保護自己的利益,老被別人坑錢和白嫖,后來我總結出就總結出三點原因,我相信很多跟我一樣農村出來的小孩都有這樣的問題。 第一,首先從成長環境的角度看,我從小家里很窮,一家五口人擠在一起;我爸身體也比較單薄,性格也比較內向,所以我們家在村里就一直比較弱小,不被人看得起和尊重,甚至鄰居和親戚也敢當面嘲諷,所以,我從小就很自卑,再加上農村家庭的教育,就是在打壓教育當中長大的,也從來沒有得到過肯定和鼓勵,所以我學會的是要聽話,要懂事,不要給家里惹麻煩,因為貧窮和打壓,所以我長大后就敏感 +自卑,在小的時候,在我沒有自我獨立之前,我的人際關系一直是處于一個下位者和弱者的狀態,生存的時候需要靠父母,學習的時候需要靠老師,父母想讓我怎么跟人相處,我就得怎么做,老師告訴我,哪種處事方式是對的,我就得聽他的才能得到認可,這種教育就讓我幾乎完全喪失了與人發生沖突的能力,這也就意味著我基本失去了維護自身利益和邊界的能力,因為就是在我模模糊糊的認知剛形成的時候,父母和貧窮環境給我的這種反饋,就讓我認知到原來我以前建立的所有關系的處理方式和這個世界的法則都是沖突的,所以當我剛踏入社會的時候,遇到人際沖突的時候,沒有人能依靠,也沒有人能告訴我答案,然后我整個人就陷入了一種看不懂別人、又拿不出武器的狀態。別人欺負我,我下意識選擇忍,被別人PUA了好幾年,道德綁架好幾年,還懷疑是不是自己太敏感,被合伙人拖欠,算計,占我便宜,我第一反應不是維護我自己的權益,而是自責,我會想是不是我做得還不夠?是不是我沒把關系搞好?直到被坑的傷筋動骨了,才開始反思我精神世界原本構筑起來的保護系統,和以往所建立的所有人際關系的處理方式是不是對的?所以我意識到了斗爭能力在人際關系當中真的至關重要。 第二點,軟柿子,一定是誰都會來捏一下,我以前就是被好多人捏過,所以才感受這么深刻,后來我就想明白了,其實我自以為的善良,是因為我蠢,我的好說話,在別人眼里就是好欺負,因為我太不設防,太懦弱,太沒有威脅性了,所以當你作為一個不敢斗爭的人,去面對這個世界的時候,必然會經歷外界的冷漠、欺凌,利用,甚至是打壓、攻擊、貶低、嘲諷,而這個時候你的自我邊界是無法建立的,這一過程其實是不斷將他人的侵犯進行自我內化,又不得不一次次推翻舊有處事方式,進行自我重建的艱難旅程,他會強逼著你學會斗爭,所以后來我學會了憤怒,學會了報復,學會了釋放自己的攻擊性;兄弟姐妹們,所有的忍讓都是有代價的,都帶著隱性的傷害,帶著自我否定,讓別人早一點意識到,欺負你是要付出代價的,這一點很重要很重要,因為能夠讓你建立真正邊界的能力,才是健康人際關系的基礎,然后我開始把注意力從 “怎么討好別人”,轉向了“我值不值得被尊重”,我不再讓自我建構依附在他人的期待上,不再為了關系存續就犧牲自尊,我開始收回曾經被他人侵犯的自我邊界,開始拒絕那些“不合理的請求”,哪怕那些人是我曾經敬畏的上位者、權威、親人,我開始對很多“權威”祛魅,開始意識到:他們不過是恰好站在我頭頂的人而已。 第三點,和氣并不能生財,很多人都聽過 “和氣生財”“和為貴”,我以前也信這套,可后來我才明白:人際關系的真相,恰恰是反過來的, 你越能斗爭, 越能捍衛自己的邊界,身邊才會出現尊重你的人,才會出現跟你平等交往的良師益友,我自己真正開始覺醒的轉折點,就是從 “向外期待”轉為“向內求解”,我不再去討好所有人,我開始專注一件事:建立屬于我的人際規則,當你真正做到這一點,你會發現很神奇的變化,你身邊的環境開始變了,能量場變了,人變了,甚至自己的狀態都變了, 不要聽 “凡事忍讓”“別沖突”“多理解對方”的這些話,因為你會發現這些虛無的概念,實際上跟你原本覺醒后的自我會形成沖突,會悄無聲息地消解你的斗爭能力,把你變成一個無界限的老好人,而這個社會,一旦你成了老好人,你會被道德裹挾、被情緒剝削、被人情壓垮,最后甚至連“自己是誰”都活不明白,我想告訴你的是:不要怕和人起沖突,在這個人際關系改變的過程中,你就是會迎接新的起起落落,而在這個起起落落的當中,你就開始擁有真正的自我邊界,你真正掌握斗爭能力之后,你才開始向上成長,你才能斬斷原生家庭對于我們的影響,我們才能摒棄那些潛意識在我們的人際關系當中起到了這些消極作用,我們才能真正開始糾偏,開始走到自我的這條路上,開始走到健康的人際關系的這條路上。 為什么我講人際關系的核心是斗爭能力?我再講四個點你們就明白了。 第一,人際關系的本質是權力關系,而 不是 感情交換, 你 以為是我對你好,你就對我好,但真實世界不是這樣的。現實 中,大多數關系的構建,靠的不是喜歡,而是博弈后彼此確認的勢能 等級 。誰說了算?誰有籌碼?誰能離開,誰不能?這三件事,決定了你在一段關系里是 “人”,還是“附屬品”。你沒有斗爭能力,實際上就等于你在一段關系里沒有籌碼。你說話沒有分量,你的立場隨時可被犧牲,你的付出無法被計算。所以你會發現,那些總是講道理的人,往往最容易被無視;那些總是好說話的人,反而被人預設為可以壓榨的對象。為什么?因為你沒有威脅性。在任何關系中,一方沒有威脅性,另一方就不會重視邊界。 第二, 沒有斗爭能力的人,注定活在自我犧牲中,最后還得不到回報,退讓多了,會被認為是沒脾氣;包容多了,會被認為是無底線。你不是不重要,而是你太容易被替代了。為什么?因為你不會通過斗爭去表明你的獨特性、你的立場、你的代價感。比如,一個總是替別人著想、從不反駁的老好人,看起來人人都喜歡,但實際上,他從不設限,所以別人敢反復消耗他; 他從不反擊,所以別人敢屢次試探他;他從不斗爭,所以別人永遠不會覺得 “失去他是個損失”。你看,一個沒有斗爭能力的人,在關系中不但活得累,而且活得不被計算。在別人眼里,你不是有價值,你是廉價。 第三,真正的健康關系,是通過 “邊界碰撞”建立出來的,而不是靠“和氣”培養出來的;很多人以為好的人際關系是我們從不吵架,其實完全錯了。所有真正穩定的關系,一定都經歷過一次甚至多次的斗爭過程。而且這個斗爭不是為了打敗對方,而是為了:明確邊界;揭示真實;重建規則。 就像兩個國家要建交,必須先談清楚:邊界線在哪?軍隊能不能越境?誰負責防守?誰付出資源?你的人際關系也是這樣:如果你永遠不表達不滿、不設限、不反擊,你和任何人的關系都不會有真實感,更談不上安全感。那些你想維系的和諧,其實是靠犧牲自我去維持的表面和平。久了,你自己會崩。 第四, 最深處的邏輯是:你必須先有斗爭能力,別人才會相信你的和氣是有選擇的,而不是被動順從;當你敢斗爭,你的每一份包容才有分量。當你能反擊,你的每一次沉默才被當回事。因為別人知道,你不是沒有選擇,而是你選擇了和平。 這種和平,才有力量。你不斗爭,你所有的好意都被視為理所應當;你敢斗爭,你的每一次妥協都變成恩賜。這不是陰暗,這是現實。 所以,為什么人際關系的核心在于斗爭能力?因為只有你擁有了斗爭能力,你才具備選擇權。你才有不接受這套關系框架的資格,才有重新制定規則的能力。 這不是提倡打架啊,這是幫你成為一個有威懾力的善良人,而不是一個任人宰割的老實人, 老實人只適合被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