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星標(biāo)我們 舊文精選 ![]() 浩然文史創(chuàng)辦到現(xiàn)在有六年多了,考慮到大部分粉絲其實是最近半年多才關(guān)注我們,之前沉淀的很多優(yōu)質(zhì)內(nèi)容可能大家并沒有看到。所以我們推出了舊文精選欄目,挑選比較滿意的舊作,推送給新關(guān)注的朋友。 ![]() 光緒 一、偶成皇帝,福禍未啟 光緒帝載湉出生于1871年,是醇親王奕譞的次子,道光帝的皇孫。因同治帝早喪無子,皇族大統(tǒng)的承續(xù)便只能從皇親中再選。根據(jù)《光緒朝東華錄》等資料記載,同治十三年十二月初五,同治帝崩于養(yǎng)心殿東暖閣。之后,兩太后在養(yǎng)心殿召見諸親王及王公大臣共19人,共商國是。 由于同治皇帝無子,“若承嗣年長者,實不愿”,因此最終決定由醇親王奕譞之子載湉繼任大統(tǒng),為嗣皇帝。此外,還合乎禮法地將載湉過繼給咸豐帝為子,以便將來載湉生了兒子,再過繼給同治。這樣一來,同治帝無后一事便算有了交代。 ![]() 同治帝 其實,若按照長子繼承順序來說,當(dāng)選下一任皇帝的應(yīng)該是道光帝的長孫溥倫。但是把皇位拱手讓于他人,是慈禧絕對不能同意的。慈禧拒絕立溥倫為帝,說他“宗支疏遠(yuǎn)”,實際上是因為溥倫年紀(jì)較大不好管控,妨礙了她老人家垂簾聽政。 ![]() 愛新覺羅·溥倫像 載湉之母,是慈禧太后的妹妹。早在辛酉政變期間,慈禧就有意提拔她的妹夫醇親王上位。醇親王也因押解肅順回京師有功,獲得慈禧的青睞,官階迭升,獲封都統(tǒng)、御前大臣、管神機營等要職。根據(jù)《清史稿·奕譞傳》記載,親王眼看自己的孩子將坐上帝位,也拿不準(zhǔn)這到底是福還是禍,以至于“倉促昏迷、罔知所措”。 光緒帝被人為安排上位,嚴(yán)重干涉到大清“父死子繼”的皇位承襲順序。從清太祖努爾哈赤死后,直到同治帝繼位為止,皇子身份一直是繼承大業(yè)的必要條件之一。然而,慈禧卻一改祖制,不僅取消了顧命大臣會議和遺詔制度,而且還徹底改變了幼帝由大臣輔佐的規(guī)矩。4歲繼位的載湉,身邊既然沒有輔政王、攝政王、贊襄政務(wù)大臣等王公出現(xiàn),這就為皇太后垂簾獨斷行了極大的方便。 ![]() 慈禧 二、軟弱的醇親王和耿直的少年皇帝 光緒上位后,其父醇親王的位置就變得有些尷尬了,他作為“皇父”,很容易引來非議,搞不好還會變成朝廷斗爭的焦點。因此,十分熟悉慈禧脾性的醇親王,打一開始便同慈禧示弱,這樣的軟弱讓小皇帝在太后面前失去了最后的保護。 據(jù)說,奕譞住的正房名叫“謙思堂”,書齋名為“退省齋”,時時刻刻告誡自己注意拿捏做人做事的謙遜態(tài)度,以免被人抓住了把柄。 幼帝在宮內(nèi)由翁同龢教授讀書方法,由夏同善教給寫字修文。慈禧夸獎過光緒,說他“實在好學(xué),坐、立、臥皆誦書及詩”。載湉從小敏銳好學(xué),為他打開見識做下了基礎(chǔ)。 ![]() 帝師翁同龢 光緒15歲那年寫過一首詩,名叫《圍爐》: 西北明積雪,萬戶凌寒飛;惟有深宮里,金爐獸炭紅。 說明小皇帝獨坐深宮卻心懷邊疆,頗有憂國憂民之心。皇帝自己的責(zé)任心越大,對權(quán)力的渴望自然越大,這就威脅到慈禧的統(tǒng)治了。 光緒在少年時期親自參與處理了“中法戰(zhàn)爭”,從“不敗而敗”的結(jié)局里,光緒初次感受到了政治角力對國務(wù)處理所產(chǎn)生的影響。光緒的基因里,更多繼承了其母家強勢、外露的性格,而非其父家保守內(nèi)斂的性格。在皇帝親政之后,這種不避鋒芒的個性成為其與慈禧爆發(fā)沖突的源頭。經(jīng)濟學(xué)上有個概念,叫“劣幣驅(qū)逐良幣”。如果光緒果真是一位玩物喪志的混子,恐怕慈禧還會允許他多活一陣子吧。 ![]() 光緒的一生就是一場悲劇 三、光緒之死 光緒十三年(1887年)正月十五,皇帝在太和殿舉行大典,正式親政。直到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慈禧發(fā)動政變?yōu)橹梗实壅嬲罢普钡娜兆又挥卸潭痰?2年。 其實,光緒一直被慈禧視為顯示威嚴(yán)的權(quán)杖,而不是有待扶持的后生。光緒必須兩日一次地親自向太后“述職”,遇有重大變故,不得隨己決斷,而要隨時請旨。慈禧憑借著裕隆皇后及太監(jiān)李蓮英等人遙控朝政,與其說朝臣們眼見光緒帝端坐在龍椅上,倒不如說是面對著一只會說話的木偶。 ![]() 隆裕皇后 甲午戰(zhàn)爭時期,慈禧正忙著慶賀自己的60大壽,一切按照乾隆二十六年皇太后70大壽籌措。《藏園群書題記》有載,為討太后歡心,特改清漪園名稱頤和園,自皇宮到園區(qū)沿途布置彩棚、彩燈,共用綢緞10萬匹!用銀700萬兩!這在“積貧積弱”的大清簡直就是敗家。 甲午戰(zhàn)敗,光緒在一眾維新黨人的擁簇下試圖改良政治。可是,守舊派們哪里容得下小皇帝這番亂搞?光緒二十四年,以慈禧為首的頑固勢力,以“惑亂朝綱、不成體統(tǒng)”的罪名,殺害了“戊戌六君子”。而光緒帝也被囚禁在中南海的瀛臺。 光緒感嘆道:“我竟連漢獻帝都不如啊”! 光緒在瀛臺度過了10年“囚徒”生活,直到生命走到盡頭。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十一月二十一日死于瀛臺涵元殿,僅僅比慈禧早了一天。 ![]() 瀛臺 光緒春秋鼎盛,怎么會突然死去? 根據(jù)最新的調(diào)查研究,光緒是受人下毒遇害的。《清稗類鈔》等書認(rèn)為,慈禧太后在病危期間,怕光緒重新執(zhí)政、倒轉(zhuǎn)局勢,于是派親信下毒害死了皇帝。 英國人拜克豪斯的《慈禧外傳》認(rèn)為,平日里李蓮英等宦官經(jīng)常仗著老佛爺?shù)耐?yán)欺壓、嬉笑光緒,因此才趁著慈禧死前把皇帝毒死,就是怕皇帝翻過身來把他們處死。 ![]() 影視劇中的李蓮英 文史君說 溥儀在《我的前半生》中記錄,袁世凱是如何在變法時出賣了皇帝。他也知道,一旦太后失勢,自己的下場絕對凄慘。因此才搶先下手,暗中毒死了光緒。無論是誰下的毒,光緒遇害一事算是有了結(jié)論。可憐這位充滿著熱情和理想的皇帝,生不逢時,終其一生,不是受慈禧擺布,便是被他人作弄。如果光緒帝再隱忍狡猾一些,或許他便能尋找出一條“曲線救國之路”。歷史的魅力就是沒有“如果”,讓我們?yōu)檫@位可憐的皇帝感到惋惜吧! 參考文獻 王開璽:《關(guān)于光緒帝死因的思考與獻疑》,《歷史教學(xué)》2010年第5期。 茅海建:《戊戌變法期間光緒帝對外觀念的調(diào)適》,《歷史研究》2002年第6期。 (作者:浩然文史·瓷國垃圾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