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義會議的偉大意義,不僅在于讓毛主席重新出山,更在于這是中國共產黨第一次自己選出了一位領袖。 為什么這么說呢?看看中國共產黨之前的幾位領導人就知道了。 ![]() 第一位領導人是陳獨秀,在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時,當選為中央局書記。 雖然陳獨秀是當時眾望所歸的人選,但是,這個決定也要經過共產國際代表馬林的同意,如果沒有馬林同意,即使是陳獨秀也不能當選。 到了1927年,在共產國際的指示下,陳獨秀又被撤銷了職務,瞿秋白成為中國共產黨第二位領導人。 其實,在1927年7月陳獨秀下臺時,瞿秋白還不是政治局常委,但是到了8月7日,在共產國際代表羅明納茲的操作下,瞿秋白就一躍而成為最高領導人。 到了向忠發,就更離不開共產國際的支持了,這個人本來只是一個不學無術的碼頭工人,就因為他是工人階級的代表,就受到了共產國際的重用,把他破格提拔為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人。 還有后來的王明、博古,也同樣是因為有共產國際的支持,才成為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人。 這就是中國共產黨早期的歷史,是接受共產國際領導的,連最高領導人都要經過共產國際的同意,甚至由共產國際直接決定。 ![]() 直到遵義會議,因為中央的電臺在長征中損壞了,無法與共產國際取得聯系,中國共產黨才第一次在沒有共產國際干擾的情況下,選出了一位自己的領導人。 試想一下:如果當時電臺沒有壞,遵義會議的決議還要向共產國際匯報,而王明當時就在共產國際,他會同意讓毛主席復出嗎?想都不要想,肯定是不可能的。 這就叫“塞翁失馬,焉知非?!?,電臺壞了本來是壞事,但是卻讓中國共產黨第一次掌握了自己的命運,變成了好事! 從此,中國共產黨終于有了一位自己選出來的領袖,最終在毛主席的領導下,取得了中國革命的偉大勝利! (參考資料:《歷史選擇了毛澤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