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文 | 地緣歷史檔案 編輯 | 地緣歷史檔案
八萬六千人走出了江西,最后能站在陜北的,只剩下七千人。不是死在槍下,就是倒在雪山、餓在草地。 走一萬米,就會少一個人。全程兩萬五千里,紅軍是一步一命地擠出來的生路。可就是這么慘烈的隊伍,最后卻贏了。 而蔣介石呢?眼看紅軍人越來越少,兵也打光了,他怎么忽然不追了?你以為他是放棄了,其實他是被困住了。 八萬六千人怎么只剩七千?走出來的不是隊伍,是一座墓碑1934年10月,中央紅軍從瑞金出發。說是“戰略轉移”,其實就是被逼無路。蔣介石幾十萬大軍合圍,紅軍只能賭一把,去找一條活路。 ![]() 可這一走,就是一年,整整12,500公里,翻40多座大山,過100多條大河,打了600多場仗。最慘的地方在哪?就在這路上。 湘江戰役是長征最血腥的一仗。1934年11月,紅軍剛走出江西,前有封鎖線,后有追兵。四天四夜的死戰,減員三萬人。 前線扛不住,后方堵不出,戰士背著傷員蹚水,連槍都舉不起來。有人掉進河里,尸體三天后才被沖上岸。這一仗,紅軍人數直接砍半。 ![]() 烏江、瀘定橋、大渡河,每個地名都是一場命懸一線的硬仗。烏江水急,船翻就是全軍覆沒。 瀘定橋上只有鐵鏈,22人突擊隊爬著鐵索沖過去,4人當場犧牲,其它人全身帶傷。 大渡河南岸布滿敵軍,紅軍靠夜襲拿下一支船,用四條船渡三萬人,硬是撐了下來。 雪山草地,更是地獄升級版。紅軍翻了五座雪山,空氣稀薄,氧氣不夠,很多人走到一半,突然就倒下沒了聲。 ![]() 草地更絕,沼澤連片,一腳下去人就陷進泥里。很多戰士連尸體都拉不出來,只能用槍托立個標記。 沒吃的怎么辦?挖草根,吃皮帶,喝積水。有人餓到走不動了,就把自己的名字刻在樹上,然后躺在地上,永遠不動。 有人算過,平均每向前走10里,就要犧牲1個紅軍戰士。按這個速度,全程下來,紅軍光是減員就超過了五萬人。這不是長征,是一場活著的送葬。 ![]() 紅軍不是僥幸活下來的,是拿命拼出來的戰略勝利很多人以為,紅軍能活下來,全靠運氣。但其實,從遵義會議開始,一切都變了。遵義會議之前,紅軍被動挨打。會議之后,紅軍開始主動出擊。 毛澤東提出“運動戰”方針,不再搞什么堡壘防守。你圍我,我就繞你;你堵我,我就分路。打亂敵人的部署,紅軍的命才能保得住。 ![]() 四渡赤水的時候,敵人在東邊圍堵,紅軍突然往西走。敵人調兵去西邊,紅軍又突然回頭東進。來回四次,把幾十萬國民黨軍拖得暈頭轉向。 再看組織改革。遵義會議后,紅軍實行“縱隊制”。小股部隊靈活穿插,走山路、鉆林子,敵人根本跟不上。 指揮上也不再層層請示,政委直接下命令,連隊立刻執行。反應快了,損耗就少了。 物資呢?靠自己搞。沿途“打土豪、建蘇區”。湖南、貴州、四川,紅軍一路建立根據地,籌糧籌藥,招兵買馬。 ![]() 后來的統計顯示,紅軍70%的補給,都是自己解決的。你以為他們靠中央送物資?錯,他們靠的是手上的槍和群眾的支持。 紀律是紅軍最大的護身符。“三大紀律八項注意”,不是口號,是命令。不搶老百姓一口飯,不拿群眾一根針。 很多地方的百姓,從沒見過紅軍,但聽說他們“穿草鞋、講規矩”,就主動送飯送水。 有一回,紅軍路過四川彝族地區,劉伯承和彝族首領小葉丹結拜為兄弟。結果整片彝族地盤,紅軍暢通無阻。當時還有人說:“這幫人,不是兵,是菩薩。” ![]() 紅軍能活下來,不是靠天,也不是靠命,是靠一整套完整的戰略。 蔣介石不是不想追,是追不起,也打不動了蔣介石明明手里有幾十萬兵,為什么追著追著就不追了?答案只有一個:他追不起了。 國民黨內部根本不是一條心。廣東的陳濟棠,四川的劉湘,廣西的白崇禧、李宗仁,全是地方軍閥,表面上聽命中央,背地里各玩各的。 有的直接跟紅軍簽協議放行,有的干脆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紅軍“打一槍就過哨卡”,蔣介石氣得跳腳,卻沒辦法。 ![]() 你以為他能換人?他敢動一個軍閥,全國局勢就崩了。只能靠嘴發命令,沒人真聽。 而紅軍也不是坐以待斃。從四渡赤水到巧渡金沙江,從強渡大渡河到飛奪瀘定橋,每一次轉向,都讓國民黨的電報系統跟不上。 紅軍靠的不是現代信息戰,而是人肉傳信、山地迂回,每一步都走在敵人計劃之外。 到了陜北,紅軍不是逃出來的,是打出來的。而蔣介石呢?最后只能眼睜睜看著紅軍站穩腳跟,卻什么都做不了。 ![]() 紅軍最后贏了,不是靠“奇跡”,不是靠“運氣”,是靠五萬多條命,一步一步拼出來的。 八萬六千人,走出七千。剩下的,撐起了新中國的脊梁。 他們用腳走出了歷史,也用命保住了火種。這筆賬,歷史記得,人民也記得。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