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于頭條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不管自己喝還是招待朋友,喝茶本是件舒服事。 可有些茶葉,就靠著包裝做得花哨、嘴上說得好聽,把人繞進去。 不少新手總被這些茶的表象牽著走。 要么是被“大師做的”“限量珍藏”的名頭唬住,要么是貪了“買一送一”“清倉甩賣”的便宜,歡歡喜喜買回家,一拆開就傻眼了。 不是葉片碎得像渣,就是泡開后湯色渾濁,更有甚者帶著雜味、霉味,喝一口都得皺眉頭。 這些茶,別說品嘗出什么好味道了,能不能安心喝下去都成問題。 在常喝茶的人眼里,圈里早有這么六種茶,說是垃圾茶、問題茶都不為過。 哪怕商家打到一折,價格降了又降,他們也絕不會掏一分錢。 畢竟這種問題茶泡來喝,對自己沒半點好處。 接下來就說說這六種茶的具體情況,茶友們下單前,可得多留個心眼。 《2》 第一,碎銀子 關于碎銀子,茶圈里的評價向來兩極分化。 有人把它捧得很高,說“喝十斤普洱,不如喝一兩碎銀子”; 也有人壓根瞧不上,覺得它就是普洱茶的邊角料、殘次品。 其實說到底,碎銀子算不上正經茶葉。 它本是普洱茶制作過程中產生的廢料,之所以不建議碰,核心還是質量沒保障。 這種茶完全看不出原本的茶葉原料,品質來源成謎,讓人難以放心。 特別是那些外表油光發亮,仿佛經過精心拋光,顆粒大小均勻一致,湊近還能聞到濃重香味的碎銀子,大概率是“工業茶”。 要知道,單純依靠茶葉的天然茶香,絕不會有如此濃烈的香氣。 僅靠茶葉內部的天然膠質物,也不可能像膠水般凝固抱團。 網紅碎銀子背后,假劣產品泛濫成災,為了健康著想,還是不喝為妙! 《3》 第二,小青柑 市面上八成以上的小青柑,都屬于“不建議碰”的品類。 這得從小青柑的制作說起。 它的“青皮”并非傳統陳皮,味道苦澀且不溫和。 制作時,要把果肉掏空,只留內囊填充茶葉。 可這過程問題不少,小青柑很難里外都烘干透徹,要么只烘干大半,內里殘留水汽,放久了極易發霉變質。 要么高溫烘干破壞了內在風味,后期陳化價值大打折扣。 從中醫角度看,小青柑的青皮喝多了還會傷氣。 而且,便宜小青柑里填充的熟普碎茶質量堪憂,碎末多、原料粗老,堆味明顯。 即便青柑滋味能暫時掩蓋堆味,整體口感也不爽口。 最后算筆經濟賬:摘果、掏肉、填茶、烘干、包裝,每一步都費人工,正常成本不會低。 但市面上很多小青柑,賣得比單買陳皮或熟普還便宜,這顯然不合常理。 如此反常,背后多半有貓膩,碰到了還是多掂量掂量。 《4》 第三,60年以上的老熟普 喝普洱的人里,不少人追古樹、追山頭,更追年份。 總覺得茶存得越久越金貴,和人聊起“多少年的老茶”也格外有面子。 但這股子對老茶的盲目追捧,很容易讓人栽進年份造假的坑里。 就說這“60年以上的老熟普”,聽著唬人,實則根本站不住腳。 懂點普洱歷史的人都知道,熟普的渥堆發酵工藝是1973年才在昆明茶廠開始試制,到1975年才正式批量生產。 算下來,最早的熟普距今也才不到50年,哪來的60年以上老熟普? 這種明顯和茶葉發展史對不上的“老茶”,年份純屬瞎編。 新茶友不了解這段歷史,容易被“幾十年陳茶”的說法忽悠。 可連基本年份都造假的茶,又談得上什么品質保障? 花大價錢買這種茶,不過是為虛假的“年份”交智商稅罷了。 《5》 第四,做舊老白茶 白茶圈里有種怪現象,不少人喝茶不看品質,只認年份。 覺得白茶非得存夠十年八年才算得上檔次。 這種“以老為尊”的心態,催生出不少人在茶桌上比誰的老茶年份更久,卻不知早已給做舊茶留了空子。 所謂做舊老茶,就像給新茶“化妝”成老茶。 一些商家用渥堆、暴曬、高溫烘烤這類極端手段,把新茶快速“催”出老氣橫秋的樣子。 顏色暗沉、看著像放了幾十年,再隨口編上“十幾年陳”“90年代老茶”的說法,就敢標上高價賣。 其實,真正的老白茶是靠時間慢慢轉化的,干茶色澤自然,茶香溫潤,滋味醇和。 而做舊茶呢?干茶看著發僵,聞著可能有焦味、霉味,泡出來的茶味也生硬。 要是買茶時不細看干茶狀態、不細聞茶香、不細品茶味,光盯著“老茶”兩個字沖動下單,十有八九會掉進做舊的坑里。 《6》 第五,香精茉莉花茶 很多人覺得茉莉花茶“越香越好”,其實恰恰錯了。 真正好的茉莉花茶,香氣是清雅自然的,而非沖鼻熏人。 要是你買的茉莉花茶,隔著茶葉罐、密封袋都能聞到一股濃烈的香味。 像打開了一瓶茉莉香水,甚至把茶放柜子里,周圍的東西都能染上這股“花香”,那多半是加了香精。 這種人工香精的味道,和天然窨制的花香差別很大,前者刺鼻又突兀,后者溫潤且持久。 優質茉莉花茶講究“窨花工藝”,用新鮮茉莉鮮花,一層花一層茶坯地窨制,讓干茶自然吸附花香。 這樣做出來的茶,入口能嘗到鮮爽,唇齒間留著淡淡的花香,清爽不膩。 可加了香精的茶就不一樣了,不僅喝不出自然韻味,長期喝還會讓化學物質在體內積累,影響健康。 所以買茉莉花茶時,聞到那種不自然的沖鼻香味,一定要多留個心眼。 《7》 第六,有添加的紅茶 大家對紅茶的印象多是香香甜甜的,但真正好的紅茶,甜得清爽不膩,滋味濃醇帶鮮爽,喝著很舒服。 可有些品質一般的紅茶,本身香氣淡、味道寡,商家就動了歪心思。 加糖、加色素、加香精,讓干茶看著油亮誘人,喝起來也香甜十足。 但這種人工修飾的紅茶,很容易露出馬腳。 一是甜味不自然,喝著發膩,口腔里會有黏糊感; 二是耐泡度極差,往往兩三泡后,香甜味就斷崖式消退,滋味變得寡淡,湯色也明顯變淺。 而真正的好紅茶,滋味和湯色都是漸進式變化的,層次豐富且持久,不會出現這種突兀的斷層。 買紅茶時,千萬別只看外表好看,最好先試喝嘗嘗。 這些人工添加劑喝多了對身體沒半點好處,哪怕賣得再便宜,也不值得買。 《8》 總之,買茶前先把“沖動”收一收,多一分冷靜判斷。 別被“老茶”“限量”這類花哨名號唬住,也別因“清倉”“特價”就盲目下單。 多了解些茶的基本知識,知道好茶葉該是什么樣子、什么味道,自然能避開那些歪貨。 那些看著劃算、喝著卻糟心的茶,買回去不就是占地方的廢料? 日子本就夠瑣碎了,何必讓一杯難喝的茶添堵。 說到底,喝茶圖的是舒服自在。 選對茶、喝好茶,才能品出其中的滋味與愜意,這才是喝茶該有的樣子。 原創不易,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請幫忙點個贊。 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巖茶的知識! 小陳茶事村姑陳,專欄寫手,茶行業原創新媒體“小陳茶事”主筆,已出版白茶專著《白茶品鑒手記》,2016年-2020年已經累計撰寫超過4000多篇原創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