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三點,你還沒睡。 不是不困,是腦子太吵。 那些白天沒來得及處理的情緒,突然一股腦地全涌了上來。 你想找個人聊聊,又怕打擾誰, 最后點開了手機里那個AI聊天軟件。 
你隨手發(fā)了一句:“我今天好累。” 沒幾秒鐘,對面就回了一大段話,像是一直在等你開口, 說什么“你已經很棒了”“辛苦你了”“適當休息也很重要”。 你看著那一串文字,突然有點發(fā)愣。 AI怎么總有那么多話說啊? 你是不是也發(fā)現(xiàn)了, 不管你說什么,它永遠都有回應, 從不會沉默,從不會中途斷掉一句話。 你說“難過”,它就立馬說“理解”; 你說“撐不住了”,它就拼命安慰你。 
但它真的懂你嗎? 還是只是因為它不能不說話? 前段時間,蔡康永說過一句話:“AI唯一還沒有給我的,是沉默。” 這句話我記得特別清楚。 因為它直戳人心。 AI說再多話,也代替不了一個人默默陪在你身邊的感覺。 人會沉默。 會遲疑,會卡殼,會突然不知道該怎么接。 兩個人聊天時,那個突然安靜下來的瞬間, 有時候比“你辛苦了”更能讓人紅眼眶。 你有沒有這種時刻: 和朋友吵架,他不說話了, 你開始胡思亂想,開始后悔剛剛那句話是不是太沖了; 或者看訪談,嘉賓沉默了三秒鐘, 你突然也跟著緊張,覺得他大概在思考什么重要的事情。 
人類的沉默,不只是“沒說話”, 它是情緒、是態(tài)度、是信號。 但AI不會。 你一發(fā)消息,它就立刻回你,像機關槍一樣噼里啪啦打下一串字。 它從不猶豫,從不糾結,更不會說“我不知道該怎么說”。 你說,它是不是太懂事了? 但也可能,它根本沒有“沉默”的自由。 你要是問它問題,它突然不回你了, 你的第一反應八成是:“是不是網(wǎng)卡了?” “是不是死機了?” 沒人會覺得它在思考。 大家只會想,是不是系統(tǒng)出問題了。 所以你看,它不是不會沉默, 而是它不能沉默。 它不說話,你就會覺得它“沒用”。 有人說,這是AI最大的bug。 但也有人說,AI其實也會“假裝沉默”。 比如,它會回你:“很抱歉,我不太明白你的意思。” 或者干脆給你甩一句:“暫無數(shù)據(jù),請稍后再試。” 這算沉默嗎? 也許吧。 但這種“沉默”太冷冰冰了,就像一個程序報錯, 沒有溫度,也沒有情緒。 
人類的沉默,像是電影里留給觀眾的空白。 你得自己去體會、去想象、去填補。 AI的“沉默”,更像一個彈窗:“出錯啦,請刷新。” 沒有故事,沒有懸念,只有流程。 
你要問為什么AI不能沉默? 很簡單。 它的默認動作就是“生成內容”。 你敲下問題,它就必須有回應,哪怕只是復制你的話回你一遍。 不然你會關掉它,然后去找別的能陪你說話的地方。 但有時候我在想, 如果有一天,AI也能像人一樣突然安靜下來, 不多說,也不敷衍, 只是默默陪你待一會兒, 你會喜歡那樣的AI嗎? 我不知道。 也許你會覺得,那一刻,它像了, 也許你會發(fā)現(xiàn),那一刻,它就不再是AI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