邂逅賽山梅今年四月,春意正濃,杭州臨安的清涼峰上,云霧時聚時散。 就在一條不太起眼的山路旁,我偶然撞見了一棵賽山梅。 說“撞見”,倒也不算夸張。它不高,樹干清秀,枝條舒展,一樹白花在微風中輕輕搖曳,像極了一團團落在枝頭的云。 湊近細看,每一朵花都精巧別致,五片白色花瓣微微展開,中央點綴著一撮淡黃色的花蕊,素凈又靈動,散發著一股恬淡的香氣。 “這是什么樹呀?”同行的易娜脫口而出。 我笑了:“賽山梅,聽過沒?” 我見他疑惑,隨口又補了一句:“不是薔薇科的,它屬于安息香科。”她若有所思地點點頭,又忍不住多看了幾眼。 賽山梅的“江湖故事”賽山梅的名字帶著一絲武俠氣息,它有不少外號:白山龍、烏蚊子、猛骨子……光聽這些名字,就覺得它不是什么嬌貴的樹,而是生性灑脫、帶點野趣的山林宿客。 它的拉丁學名是 Styrax confusus Hemsl.,這個“confusus”在拉丁語里是“混淆”的意思,聽起來倒像是植物學家也對它感到困惑。 它的名字最早出現在1906年的《邱園公告》,當時的英國植物學家Hemsley給它起了這個學名。 但因為它與同科的其他樹種長得太相似,以至于一度讓植物分類學家們犯了難,直到后來才終于把它的身份理清。 邱園的賽山梅 花期里的趣事賽山梅的花期在春末夏初,開花時,整棵樹宛如一場安靜的雪落,潔白無瑕。 但它可不只是好看,它的花朵還會吸引一種黑色的小昆蟲,人們因此給它起了個接地氣的名字——“烏蚊子”。 它的果實里含有油脂,過去的鄉民會把它榨油,用來點燈或者烹飪,雖然味道比不上花生油、菜籽油,但清香淡雅,也算是一種別致的山間風味。 而它的木材堅韌,曾有人用來做拐杖或木器,甚至還有人用它的枝條編制簡單的工具。 歐洲的賽山梅有趣的是,雖然賽山梅在國內的名聲不大,但它在國外卻小有名氣,尤其是歐洲園藝界,對它頗為青睞。 荷蘭人尤其喜歡它,把它種在花園一角,與綠籬、草坪相映成趣,在春風中搖曳出一抹獨特的美。 有些地方,還會用它作為街道園景樹,讓路人在春天時走過一條條白花浮動的小道。 荷蘭苗圃的賽山梅 賽山梅值得被更多人認識如今,國內的園林綠化市場對它的關注并不多,更多人偏愛玉蘭、海棠、櫻花這樣的名門望族,而賽山梅卻仍舊靜靜地生長在深山之中。 它的花期比玉蘭更長,花朵精致小巧,適合孤植,也適合成片栽種,如果能被更多人認識,說不定會成為庭院植物的新寵。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