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提示:本文為財報教學文章,不包含推薦行為,請勿據此操作,注意安全。“未來20年內聚變能源將進入千家萬戶。”中國科學院院士張杰在今年一次科學慶典上斷言。這句預言終結了困擾學界半個世紀的“50年笑話”——自1950年代起,科學家們總預測“再過50年實現聚變能源商用”,卻屢屢被技術難題拖入循環魔咒。7月22日,上海張江,中國聚變能源有限公司在市長龔正與中核集團董事長申彥鋒的共同揭牌下正式成立。這家注冊資本150億元的中核集團直屬二級單位,甫一誕生便獲超100億元注資,中國核電、浙能電力等能源巨頭爭相入股。
千億國家隊入場,聚變能源駛出實驗室
中國聚變公司的成立,標志著核聚變正式從實驗室走向產業化。成立儀式上,上海電氣、申能集團等產業鏈龍頭現場簽署創新聯合體協議,資本與技術首次在國家級平臺上實現深度捆綁。
這家新央企的核心使命是推動高溫超導緊湊型聚變技術的工程化。與傳統采用低溫超導材料的龐大裝置相比,該技術可將聚變堆體積縮小至幾十分之一,大幅加速商用進程。
聚變能源的顛覆性在于其“終極能源”特質:燃料氘取自取之不盡的海水,反應產物是無污染的氦,沒有核裂變的放射性風險,更不排放二氧化碳。一旦突破,人類能源困局將迎刃而解。
上海已將其列為未來產業核心方向。政策紅利正密集釋放——組建創新聯盟、攻關高溫超導技術、集聚產業鏈企業,目標直指全球聚變能源創新高地。
泓淋的增長曲線與聚變遐想
當資本涌向聚變能源上游,產業鏈溢出效應已開始顯現。主營電力設備的這家企業收8.61億元,同比大漲35.58%,凈利潤增長15%至5044萬元。
亮眼增速背后,公司毛利率提升至13.12%,但凈利率受三費增加影響下滑至6.25%。值得關注的是經營現金流為-1.38億元,雖同比改善58.84%,應收賬款增幅卻達41.64%,占利潤比例高達643%。
這家國家級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手握三星、海爾、上汽通用五菱等頭部客戶,其泰國基地布局響應“一帶一路”戰略。今年4月,公司控股深圳達為互聯科技54.16%股權,加碼數字化技術協同。
盡管當前主營仍以電源線組件、新能源充電連接產品為主,但在聚變產業鏈特種線纜需求激增背景下,其全產業鏈綠色智造能力與國際化布局,或將成為切入聚變賽道的關鍵籌碼。
從“科學突破”到“工程實用”的系統革命
核聚變商業化競賽本質是系統集成能力的較量。美國勞倫斯利弗莫爾實驗室2024年實現“凈能量增益”時,大眾忽略了其系統總能耗達300兆焦——遠高于輸出的3.15兆焦聚變能量。科學突破與工程實用間存在巨大鴻溝。
中國路徑更注重工程化“鈍感力”。“中國環流三號”實現百萬安培億度H模運行時,等離子體約束穩定性突破,恰是工程最需要的特質。
隨著BEST項目提前兩月進入總裝,產業聯盟半年擴容翻倍,核聚變正從線性發展轉向指數增長。國際原子能機構預測:2030年全球聚變市場規模將達4965億美元,2050年突破萬億美元。
當谷歌簽下全球首份聚變電力采購協議,上海電氣因交付全球首臺全高溫超導托卡馬克主機,一季度凈利暴增8724%,產業變革已從實驗室蔓延至資本市場。
在萬億蛋糕中占據“不可替代”生態位
聚變從來不是技術沖刺賽,而是耐力障礙賽。在這場橫跨物理與制造的超級產業鏈競爭中,真正的贏家屬于能在每個技術節點占據關鍵位置的“卡位者”。
金屹能源在EAST裝置上積累的數萬小時運行數據,夸夫超導研發中的Bi系高溫超導圓線——這些工程經驗數據庫與材料代際優勢,遠比短期利潤更能定義企業價值。
張杰院士指出,到2050年全球能源市場將出現超過50%基荷能源空缺。隨著中國聚變公司統籌技術驗證與資本運作,聚變能源產業化鏈正加速補全。
財官為什么說它?
在張江中國聚變公司嶄新的研發中心里,墻上的倒計時牌指向2035——國際能源機構預測的首個聚變并網年限。走廊另一側,上海電氣為“洪荒70”項目制造的真空室泛著金屬冷光,96%國產化率的標簽赫然在目。
當泓淋將特種線纜樣本遞入聚變創新聯合體的檢測室,電力設備制造商與能源革命的交集正在生成。資本市場此刻的躁動,早已超越概念炒作——這里醞釀著一場真正的能源革命。
本文已開通了贊賞功能,財官每天早上5:00起床開始寫文章,為的是和大家分享最有潛力的公司。
如果文章對你有幫助,并且認可財官的付出有價值,可以對文章進行贊賞,財官將十分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