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天書"到實用智慧:朱元璋注解《道德經》的啟示一、打破偏見:一本被誤讀的"實用手冊"我曾長期視《道德經》為晦澀難懂的"天書",認為其內容玄虛空洞,無非是哲學家、玄學愛好者的空談工具。即便嘗試與孩子背誦全文,也始終無法參透其中"玄妙"。直到一位成功企業家推薦我閱讀《朱元璋注道德經》,才徹底顛覆認知——這位被后世視為"文盲"的帝王,竟斷言《道德經》是被曲解最嚴重的經典,而他注解的核心目的,正是還原其"淺顯直白的處世智慧"。 二、朱元璋的"破題":讀懂一句話,勝過千言注解《道德經》開篇"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實際上這一句,就決定了道德經讀沒讀懂,讀了有沒有用?這句也說清楚了一個應該如何讀書,這一句讀錯了,后面就肯定全錯,將在空談的道路上將越走越遠,直至無法回頭。俗儒會怎么解釋這句話?大多是說,道這個東西說不清很玄妙等一些屁話,但是老朱怎么理解的?"道即路也,心即路也,路即心也。能執而不改,非常道也。" ·說清"道":無論做事還是創業,首先要明確目標。若想賺錢卻宣稱"拯救世界",便是"說不清自己的道"; ·守住"心":心與路合一,清楚"為何堅持"比"如何堅持"更重要。正如企業老板若無法向員工解釋"業務賺誰的錢、憑什么賺錢",團隊便如無舵之舟。 老朱之所以要專門花時間注一下這本書,是因為在老朱看來這本書根本不是所謂的哲學啊,所謂的宇宙論啊,宇宙論這個觀點是老朱看來可能是最可笑的,老朱說,老子寫這本書,就是用的是最常見的淺顯的話,說的都是最常見淺顯的道理。 道可道,非常道也。 天底下一個人不管想干成哪一件事,都要清楚自己干的這件事是什么?要能說得清楚,你想賺錢,卻說自己要拯救世界,這就是自己說不清楚自己想干的事。不僅說得清楚,還要別人聽得明白,即你非常常人所走的道如何,常人所走的道如何,你自己是什么道,就能知道哪些不一樣,為什么不一樣,其底層邏輯是什么? 所以老朱又說,道即路也,只要一個人想要做成某件事,他的心就是他的路,他的路也就是他的心,能清楚知道自己堅持的是什么?為什么要這樣堅持,就是非常道。 你成立了一個公司,這個公司有一個業務,但是這個業務一直不賺錢,你卻和公司員工說,你們要努力,努力到公司賺到錢,員工問你,老板,我們這個業務賺的是什么錢?賺的是誰的錢? 你自己說不清楚,就在自我安慰和打馬虎眼說,這個業務很牛逼的,你看,我們如果做到一天1萬單,那么我們將會前景一片光明,而且這每天一萬的的數據就有價值,這個價值就能賣更多的錢。然而員工想知道的是我們這個業務如何做到一天一萬單,為什么能做一天一萬單,市場給我們的機會到底在哪里?誰會對我們的業務非常渴望? 你說不清楚自己的道路,就是沒有路,想讓別人幫你探一條路,是不可能的。 因為你能說清楚自己想干什么,后面這句就來了,你才能命名。 三、命名即定義:掌握主動權的核心能力朱元璋進一步拆解"名可名,非常名":命名不是簡單貼標簽,而是定義事物本質的權力。 ·商業案例:阿里以"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定義電子商務,占據賽道主動權;而同期的慧聰網因缺乏清晰定位,最終淪為時代泡影。 生活啟示:名可名,你能為你所干事下一個定義,換句話說,如果你都不知道自己在干的一件事是什么,那么你肯定也無法為這件事命名。能命名就是你干這件事的起點。你想做電子商務,慧聰網和阿里都差不多同時代的,卓越網比京東要早好幾年,但是,慧聰網無法命名,阿里對電子商務的命名是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所以阿里發展成為世界前10的互聯網巨無霸,而慧聰呢,雖然踩了互聯網的紅利,卻只是在互聯網的大浪里行不了多遠的小舟。 命名其實無處不在,這是老子想要表達的意思,你想寫一首詩,但是你卻沒有主題,那么你就無法給你的這首詩命名,無法命名你就寫不出一首好詩,就是這么淺顯的道理! 這兩句話硬是給一群故作玄虛的人弄成了玄學,這才是老朱痛疾首,決定在自己百忙之中抽出時間來注解這本書的核心原因,老牛才說,我注解了就是為了讓后人能看懂去照做的,不是讓他成為哲學家,成為玄學大師的。 什么事,都是有名和無名之間糾纏的。元妃省親,她命名和改名的地方,這就不一樣了。品牌策劃,策劃的是什么? 四、從"無名"到"有名":普通人的生存大道朱元璋注解"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時強調: ·無名階段:洞察未被滿足的需求。如發現"跟著女生送禮物"的現象,將其定義為"癩皮狗",便創造了新的社會認知; ·有名階段:掌握命名權。曹操被許劭評為"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這一"命名"直接塑造了他的人生軌跡。 這一句,老朱想表達的內容很多,因為名=定義權=主動權=生存權” 他也想知道,無名時要怎么辦?借什么樣的名,有名了又要如何,如何將這命名之權掌握在自己手里? 任何一個人懂得了命名,基本上就掌握了生存大道,皇帝天生具有命名權,元妃省親,她自己父親都要按她的意思將大觀園所有依據改名,這是命名權,也有普通人就具有命名權的,命名就是下定義,當沒有人知道一件事,一個現象時,第一個命名的人就是下定義,比如,你給跟著女孩子后面送禮物的男生下定義為癩皮狗,這就是命名,因為你的命名,而有了一種經濟現象,比如追求那些女性覺醒的人被稱為女權,而女權過度就成就了很多不勞而獲的女人,又形成了一個現象叫撈女! 如曹操在很小的時候就被定義了,許劭說他是盛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這就是給他下定義,給他命名。 一個無名的領域,新進入者需要會命名,即你看懂了某個趨勢,看到了某個沒有被滿足的需求!而一個已成形的領域,進入者要知道哪個名是值錢的,是有價值的,你將要賺誰的錢,或者你讓誰幫你出錢。當你看懂了這些,你就具備了命名權。 五、朱元璋的終極啟示:少談玄虛,多解問題這位帝王注解《道德經》的初衷,正是反對將其玄學化。他認為老子的智慧本就"淺顯直白":所謂"道",就是把事做明白;所謂"名",就是把理說清楚。與其糾結"宇宙大道",不如先問自己: ·我要做的事,能說清目標和邏輯嗎? ·我對這件事的"命名",能否讓他人一聽就懂、一信就跟? 讀懂《道德經》的關鍵,或許就藏在朱元璋的務實里:大道至簡,貴在能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