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文 宏最新觀點:(將震撼所有人! 在最近召開的一次全國醫療交流會上,張教授再次語出驚人: 如果你沒活到85歲,別說自己很長壽!想長壽,最好就要帶點“病” “一個人關心自己的血脂、血壓和血糖值數,說明我們有健康意識,是一件值得肯定的好事情。但目前,我們這種意識有些過剩,或者說有點過頭了!好事情也可以變成壞事情!” 眾所周知,人和人之間是存在個體差異的,標準值,說到底是一個一般的數值,所以這些數值并不具備普遍性。 必須建立“一病消災”的觀念 生病對人體只有壞處嗎?其實,疾病能夠教給人很多事情,能幫助我們重新看待人生,了解自己,更重要的是,也能夠一病消災。 一病消災的意思是:通過一次生病,對自己的身體健康狀況有把握,更加了解自己的身體,我們會更加小心,讓自己遠離其他疾病,從而避免更大的、未知的災禍。所以,不要總覺得自己生病了就是最大的災禍,您不知道,因為這疾病,您避免了多少未知的災難。 因此,心態上更不要抵觸已有的疾病,疾病惡化的、病變的,都是那些心態極差的人。 健康意識過度也是一種隱患。有的一些大肆宣傳,我們應該要想想他的出發點: 宣傳的東西科學嗎,是不是為了一些個體的、集團公司的利益而夸大危險性,這都要打個問號。 至少就我個人而言,即使體重和血壓有些超標,但只要不出現明顯的異常,如劇烈的頭痛、活動后胸悶、心跳加速。我就認為自己的健康沒有問題。對于“有益健康”這樣的觀念,我有時會不做理會,而去過著“稍微有點不健康”的生活。 血壓一高就開始服藥? 血壓一超過140就開始服藥?大可不必! 中國的高血壓患者有3.3億人,很多人都有高血壓,但你真的了解高血壓的意思嗎?既往的概念,血壓是隨著年齡增長而升高的:小孩的血管很軟,,血壓水平就比較低。但是人到中老年后,動脈血管壁必然會發生硬化,失去彈性,血壓必然會升高一些。 現在高血壓的標準一降再降,所以3.3億人高血壓的數據也不足為奇了。對此,在身體沒有其他異常的時候,血壓剛過140,是沒必要吃藥的。 與其過度節制,不如自由自在 我有一個長輩,差不多是八十歲的人了,他說自己有糖尿病,這也不敢吃,那也不敢吃,最后瘦得皮包。等他意識不吃不行,已經遲了。其實,老年人生理活力低下,“三高”這種慢性疾病發展也是很慢很慢的,當然也不是叫你放縱,生活中注意一下,稍稍控制一點就好了。俗話說“人是鐵飯是鋼”,只有“吃”才能提高自己的免疫力,一個人如果免疫力低下,什么毛病都上門找你。 長壽的意義 世界衛生組織早就對健康下過定義,什么是健康?人在身體、精神、生活等方面保持一種良好的狀態,并不單指人沒有疾病或者身體不虛弱。這就說明,一些過度的節制、忌口,讓人覺得不適的“規矩”,即便是打著養生的招牌,那也是不健康的。 生命是質量與數量的統一,長壽的前提是過上有質量的生活,人到中老年,一定要明白下面八點。 01 面對身體功能的逐漸衰退,要有一顆平常心。年老后有慢性病是正常的,要做到帶病、服藥也積極樂觀生活,不怕老,不怕病。 02 當我們進入了屬于自己的老年,就可以選擇不再去為社會做奉獻,不再為兒孫操勞,不去掙錢,不攢遺產。 03 老了,不妨試著過自由、輕松、自助、自信的老年生活:游山玩水、逸養天年,充分享受我們自己的夕陽人生。彌補我們這一代的缺失,找回了失去的自我。 04 多一點快樂,少一點煩惱,累了就睡覺,醒了就微笑,生活怎么樣,自己放調料。 05 不能把“幸福晚年”寄托在兒女身上,而是要根據自身的條件和社會的現實以自己的能力來安排自己的晚年生活。 06 別把親情看得太重,別再制造太多的親情,要與子女保持一定的距離。別自作多情,從而加重感情的負擔。 07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要一點一點的去舍棄。要輕松自在很簡單,打理好“自己的事”,不去管“別人的事”,別操心“老天爺的事”。 08 充分利用這段能自己掌握自己的黃金時間,去做那些原來想做而做不成的事情。去圓那些積年的夢,免得躺在床上動不了時再后悔。 此文太經典了,我已連讀3遍。種善因,結善果,轉發出去讓更多人受益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