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段時間,也曾一度陷入虛無:從大量的書籍中抽離時,感受到的,只有文學與現實的巨大割裂;人生迷茫,戰戰兢兢,如履薄冰。可縱觀同齡人中的佼佼者,似乎早已將人生走出自己的步伐。于是惶恐,不安,焦慮,痛苦。害怕一生碌碌無為,卻也對當下毫無招架還手之力。 轉機往往發生于剎那。那日,當如往日般漫無目的地刷了一下午短視頻后,突然感受到一種空前絕后的厭惡。“不能再這樣下去了。”于是,我強迫自己前往菜市場,購買西紅柿,黃瓜,活蝦,水蜜桃。回來后,一個人照著食譜,在廚房里手忙腳亂了兩個小時。雖然廚房狼狽如戰場,心里卻生出了一種久違的心安。 在那之后的半個月,我決心換個方式,踏實而具體地將自己嵌入到實際生活中。不看書籍,不刷短視頻。整日研究著一些芝麻大點的小事。比如黃豆芽與綠豆芽哪個更好吃;如何才能將衣物更好地疊放整齊;怎樣鋪床能夠又快又輕松;睡不好,是不是因為身體缺了某種維生素;此外,我開始有計劃的寫作做視頻,為留下美好回憶而記錄生活點滴。 在這些日子里,我感受到能量正在日益重歸于自己。當后來反思復盤時,我發現這不僅是因為將注意力轉移,更是因將其融入了生活實際中。我學習了許多讓自己的身體更為舒適,讓生活實在性變好的小技能。并在這些技能的習得中,增強了對自我的認同感,提升了幸福指數。“面對一切事物,我都有能力去嘗試,學習,突破。”日子一久,泥潭走出,生活又變得有趣了起來。 于是,不知道何時在圖書館里看得云里霧里的《卡拉馬佐夫兄弟》突然浮現于腦海。我真正懂得了陀翁在書中不厭其煩地強調著的“愛生活本身甚于愛它的意義”。在領悟到的一瞬間,文學與現實的鏈接開始產生,割裂感不再。一切的一切,開始如水般,自然而生動地流淌了下去。 不必懸浮于空中,丟棄那些所沉迷的虛假幻想,將自己投身于具體的現實生活中。去讓自己習得技能,讓生活變得更舒適。諸多空想中的困難,將會自然而然地迎刃而解。 我們擁有隨時將生活變得更好的能力。 “善于活著的人,來日方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