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本文文字長度3636字,閱讀約需6分鐘。另:本期“歐美早期影片回顧”欄目上傳卓別林滑稽默片,1916年的《流浪樂手》,本片片長26分39秒,請您安排好觀影時間。下面繼續開講《民國電影演義》~ 第六十六回 黎民偉無奈離港北上 羅明佑開辦真光影院 上回書說到,成立不到兩年的香港民新制造影畫片有限公司于1925年5月4日宣告解散。而在這兩年間香港社會游資跟風創辦的17家電影公司,也由于1925年6月開始的“省港大罷工” 對香港經濟造成的崩潰性沖擊,紛紛停止了營運。那么黎民偉、黎北海兩兄弟后來怎樣了呢?讓我們一起看下去。 ![]() ▲五個自己(黎民偉自攝) 說黎民偉在廣州呼風喚雨,其實他對香港社會也不是沒有貢獻。1915年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18歲的黎民偉擔任過香港后備警察;成年后除了和四哥黎北海一起在大哥黎海山的洋行任職外,1921年開始在辦安樂園任董事,1922年任香港南華體育會副主席,1924年起任香港慈善機構東華三院總理(總經理)。現在因為共同的電影夢想,卻招致一母同胞的四哥黎北海誤解,以至于兄弟失和公司解散,這是黎民偉極不愿意看到的結果;可他的政治身份又使港英當局頗為忌憚,在香港的片場建設、影片發行等電影活動處處掣肘。更有甚者,1925年6月23日“沙基慘案”發生后,港英警察竟然深夜闖入黎家無故進行搜查,黎民偉在香港確實待不下去了。經與四哥黎北海友好協商,并“承民新董事局授權,攜一部分機件往上海”;具體講就是香港“迎龍樓”內的器材設備黎民偉帶走,廣州西關“探花第大屋”片場及演員養成所一切事宜交由四哥黎北海全權處理。 ![]() ▲羅明佑(1900~1967) 關于這一段,黎民偉在其《一位老制片家的自述》中是這樣回憶的,“不期民十四(1925)五卅案起,省港交通斷絕,影響經濟,無從進展。適挈子女赴平求學,羅君又力挽余在平組織制片公司,并允投巨資玉成其事?!边@幾十個字提供了兩個信息,其一是黎民偉離開香港后并未立即去往上海,而是先到了北平;其二是北平的“羅君”力邀他留在北平共創影片公司。這里提到的“羅君”,就是1924年黎民偉北上拍攝梅蘭芳京劇紀錄短片時,為他提供拍攝場地等支持的廣東老鄉、北平真光影戲院老板羅明佑。羅明佑祖籍廣東番禺瀝滘,1900年出生于香港一個洋行買辦家庭。羅明佑的父親羅雪甫是德商香港魯麟洋行買辦,身后卻擁有一個顯赫的家庭背景。羅明佑的叔父羅文莊曾任民國北京政府駐檀香山領事、廣東高等法院院長;另一個叔父羅文干更是歷任民國北京政府檢察廳檢察長、北京大學法學教授、大理院院長,南京國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長、外交部長等職。羅明佑18歲時從“廣州高等師范學校業畢”,之后升入叔父羅文干任教的北京大學法科。1920年,剛滿20歲的羅明佑就北平東安市場開辦了自己第一家影院——“真光電影院”。 ![]() ▲1913年修建中的平安電影院 話題說到這里,正好我們再聊一下中國電影發源地北平,這樣上海、香港、北平,中國早期電影三大重鎮的情況就可以齊頭并進了。請您參閱拙作(《民國電影演義》第十回),1909年北平城南琉璃廠豐泰照相館的一把大火,造成中國早期電影萌芽南移,使國際大都市上海成為中國早期電影重鎮。隨后這些年,北平的電影制作業沒有再起,而電影放映業卻逐次開花。1909年的北平城里,只有東長安街63號的一家平安電影院,這家平安電影院最早是一個猶太人1907年開辦的,后于1910年12月停演擴建,1911年由印度裔英國人巴厘接手經營、1913年12月中旬開業;同樣在1913年,前門外大柵欄大觀樓電影園正式開業;1916年11月4日,也是位于東長安街的華記電影公司北京電影園開幕;1917年6月1日,位于中央公園前殿的公安電影院開業; 1918年2月12日(農歷大年初一)開幕的前門外香廠路新世界游藝場更加現代化,這是一個仿照上海大世界模式修建的、包含屋頂花園在內共五層樓的綜合娛樂場所,電影場設在二樓東頭;無獨有偶,北平香廠東方飯店屋頂花園電影場也在1918年7月28日開幕。而此時的羅明佑剛剛進入北大法科讀書。 ![]() ▲五四運動 入學第二年,適逢五四運動爆發。而五四運動的起始,就是5月3日晚在羅明佑就學的北大法科大禮堂舉行的幾所高校學生臨時大會。當時的羅明佑住在叔父、北大法科教授羅文干家中;羅文干獲悉學生動向后,嚴令羅明佑不得參與學生的一切政治活動。本來就愛看電影的羅明佑在叔父家呆著無所事事,就想自己也搞一所電影院玩玩??墒撬臼?span textstyle="" style="font-weight: bold;">德商買辦出身,把他送到北大攻讀法科的目的是想讓他在叔父的提攜下入仕做官,聽聞兒子回來要錢在北平開電影院,直氣得一佛出世二佛升天。關于這一段,羅明佑本人回憶道,“時值北平學朝屢起,罷課時多,遂于學余草創一電影院為職業之習練。惟須資本數千元,遂歸而謀睹家嚴。詎家嚴聞鄙人志在棄官習賈,怒不可遏。無論如何,決不給資。后經無數波折及親友之相勸,始姑付款。惟仍深致不滿?!绷_明佑看中的是位于北平東安市場西部的丹桂園戲院,根據北平《晨報》刊登的戲園演出廣告,丹桂園正常戲曲演出排到1919年11月,那么羅明佑最早也只能在1919年11月之后接手丹桂園并對其進行簡單的改造。 ![]() ▲北平中央公園新修繕的社稷壇(1921喜仁龍攝) 1920年2月5日,也就是農歷乙未年的臘月十六,不滿20歲的廣東小子羅明佑在北平的第一家電影院終于開業了。然而好事多磨,同年6月10號東安市場著了一場大火,6月12號,開業剛四個月即遭祝融之災的真光電影院在北平《晨報》刊登了停業啟事。血氣方剛的羅明佑被這把大火一燒,如他自己所講的“職業之習練”,經營電影院的步伐卻穩健了許多。轉過年來,也就是1921年5月12日的北平《晨報》上刊登了一則廣告,說真光電影第一分院將于5月17號在中央公園開幕,時間為四個月,9月18日結束。東安市場的真光電影院被燒還沒開業,咋出來個“第一分院”?而且開到公園里去了,還限定四個月為期,這又是鬧哪樣?原來這是羅明佑為擴大“真光電影院”的影響,接下了北平基督教青年會每周四在中央公園的放映活動。這個中央公園原來是明清皇家園林中的社稷壇,也是北洋政府1914年向社會開放的第一座皇家園林,現為中山公園。 ![]() ▲羅文干簽名照 為什么限期四個月呢?北京的五月到九月正是花木盛開的季節,皇家園林的客流量又大;有錢有閑的游人們觀景賞花之余,看到這家放外國電影的“影戲園子”,免不了進來坐坐,再看個“洋稀罕”;如此基督教青年會和真光電影院的相互合作就達到了“雙贏”。而真正的“真光總院”,卻在東安門大街緊鑼密鼓地修建著。有人說既然中央公園客流量那么好,咋不繼續開下去呢?這位看官真的是說笑了,當時的北平不止“真光”一家影院,這個基督教青年會為擴大自己的影響,每年的放映期都是與各家影院輪流合作的。1921年9月18日中央公園的“真光電影第一分院”宣布停演,同年11月5日,位于東安門外大街64號(現中國兒童劇場)的真光電影劇場正式開張。這是羅明佑雇請旅歐回國的著名建筑設計師沈理源先生親自設計的一座西洋古典建筑,整體立面形如座鐘,巨大的拱圈位于建筑的中央,兩側別致的巴洛克廊柱,樓頂建有空中花園,成為北平城內首屈一指的高檔影院。 ![]() ▲真光電影院 真光電影院開張之前,羅明佑就在媒體廣告中大肆宣傳其先進的設施:“自備磨電機,光線充足;座位按最新式仿造,適合體格衛生;聘請俄官樂師盧布君及大學教授伯齊治君奏演音樂;設觀客洗盥室及西式廁所,均備冷熱水;冬夏季均設抽氣機器,使院內空氣時常新鮮;全院電燈均用間接光線照耀法及散光光線驗證法;映演中外戲劇均按照歐美戲場用電光新法”,“系最新式銅骨洋房,純立體式,門面廣5丈余,長12丈。粉飾極盡富麗堂皇,食堂設備尤為精致”,“樓下為五合板木椅,共580張,樓上為最新式之鋼條沙發”,“調節空氣之設備冬季有水汀,夏季有電扇及抽風機。日常通空氣有抽氣機,廁所設備亦為最新式抽水馬桶及一切洗盥器具”。在票價及觀眾福利方面,真光電影院包廂四座定價大洋四元,樓上兒童票半價;周日特別場優待學生一律一角,還出售過優惠每位八角、樓下五角的連場票和票冊;而且提倡觀眾買票饋贈親友,每逢年節購票冊者另贈招待券,價格優惠使用日期不限。 ![]() ▲北平東安門大街 然而,無論設施如何先進、外觀怎樣豪華,真光電影劇場開業后還是門可羅雀。皇城根下的子民們享不了這種高檔劇院的福,照樣習慣開放式的戲園子。羅明佑絞盡腦汁,采取與京劇大師梅蘭芳長期合作、重金聘請京劇名旦尚小云等演出京劇、降低票價等措施,每場觀眾仍不過百人。連續大半年的虧損讓心高氣傲的羅明佑坐不住了,他將采取什么方法使真光電影劇場起死回生呢? 要知后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 歐 美 早 期 影 片 回 顧 本期上傳卓別林早期滑稽默片,1916年上映的《流浪樂手》。以下資料來自于豆瓣。 ![]() 【劇情簡介】查理(查理·卓別林飾)是一個居無定所的流浪漢,陪伴著他的只有一把小提琴,每當心情沮喪的時候,查理都會拉響他的小提琴,悠揚的樂聲總是能夠幫助他重新找回快樂。一次偶然中,查理遇見了一位被虐待的姑娘(艾德娜·珀薇安絲飾),善良的他挺身而出救下了姑娘,帶著她一起流浪。雖然不能夠為這個姑娘提供多么優渥的物質條件,但查理至少能夠保證不讓她受到一丁點的傷害。之后,兩人遇見了一名畫家,畫家被姑娘的美貌所吸引,將她畫在了畫中…… |
|